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021817
聚焦“癌症的靶向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1月8日 科学时报
     恶性肿瘤的治疗长期以来是一项世界性难题。目前,癌症的靶向治疗研究已成为推动恶性肿瘤治疗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前沿领域。以“癌症的靶向治疗”为主题的第248次香山科学会议日前在京举行。

    靶向疗法异彩纷呈

    癌症“靶向治疗”的最大好处就在于,针对性强,效果显著,在杀伤癌细胞时基本上不损伤正常组织,被认为是未来癌症治疗中最具前景的研究方向。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及细胞所研究员刘新垣院士和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员钱其军,在《癌症靶向治疗新动向及新思路》的主题报告中介绍说,随着对肿瘤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肿瘤细胞内部的癌基因和抗癌基因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清楚。这也使针对肿瘤的特异性分子靶点设计抗肿瘤治疗新方案成为可能。目前已经有单克隆抗体治疗,基因与病毒治疗、细胞载体的靶向治疗和新生血管抑制剂等多个癌症肿瘤靶向治疗方法问世。
,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甄永苏院士介绍了抗体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抗体药物是以细胞工程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为主体的抗体工程技术制备的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肿瘤的实验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对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动物试验有更高的疗效或较低的毒性,体内显示特异性分布。甄永苏强调,抗体药物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可能增强对肿瘤的疗效,一般不会增加毒性。

    肿瘤基因—病毒治疗是国际上最早倡导的一种肿瘤靶向治疗新策略,它结合了肿瘤增殖病毒治疗和肿瘤基因治疗的双重优势,将抗肿瘤基因插入病毒基因组中,随着病毒在肿瘤细胞内的增殖,从而数百倍地高效表达抗癌基因,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细胞载体的靶向治疗是利用某些细胞具有靶向肿瘤部位的特性,让细胞携带病毒载体进行给药治疗,与单纯的病毒载体治疗相比,具有半衰期长等优点。近几年发现的一些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T细胞、NK细胞等都有望成为有效的细胞载体。此外,肿瘤干细胞治疗方案和新生血管抑制剂等也都在研究之中。
, http://www.100md.com
    瞄不准 杀不死

    虽然癌症的靶向治疗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专家指出,其治疗成效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分子靶点的特异性、癌细胞的微环境、肿瘤的新生血管以及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等,因而尚待进一步完善。

    比如,现在影响肿瘤靶向基因—病毒治疗疗效的主要问题是,靶向治疗药物难以到达肿瘤组织,而真正能与肿瘤细胞结合的就更少,低浓度的靶向药物不足以消灭肿瘤细胞;另外,肿瘤周围正常纤维或坏死组织也影响了药效的发挥。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从静脉注射部位到肿瘤组织,在这个“漫长的旅途”中,靶向药物不断地降解、稀释甚至失活,还有一部分与正常细胞及组织非特异性结合,或被体内的细胞吞吃清除,这都使“靶向治疗”似乎有点名不副实。

    抗体药物治疗肿瘤同样存在药物进入肿瘤组织内部困难等问题。实体肿瘤的细胞被致密的基质包裹,抗体难以穿透这一屏障或很难到达肿瘤的深部,目前应用抗体药物治疗大体积的实体肿瘤的疗效仍不理想。另外,由于治疗肿瘤的抗体需要量极多,产品纯度极高,因而目前的生物工程生产比较困难,因此,其产品生产成本及价格均非常高,患者的治疗成本也极为昂贵。比如一种名为Avastin的抗体治疗药,10个月就要花费4.4万美元。

    针对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多个靶点可被应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目前已有多种新生血管的抑制因子进行临床试验,但由于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远比人们以前想象的复杂,极大多数新生血管抑制药物的临床疗效目前也并不令人满意。

    与会专家认为,一个理想的靶向肿瘤的候选药物应该是,能特异性靶向肿瘤组织,最好能主动寻找到原发灶及转移灶;不影响正常组织及正常细胞;既能杀灭肿瘤细胞,也能杀灭肿瘤干细胞;能进入肿瘤组织内部;无免疫障碍;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易于保存及运输。

    随着人们对肿瘤的基因及其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新一代抗肿瘤药物将凭借其特异性与靶向性,在肿瘤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肿瘤治疗的主攻方向。, http://www.100md.com(《同盟论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