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 2005年第9期
编号:10804175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浆溶血磷脂酸变化及意义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2005年第9期
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溶血磷脂酸;动态变化;意义;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 研究病毒性脑炎(病脑)患儿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动态变化意义及机制。方法 102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入院治疗前采静脉血3ml,治疗后5、7、10、14天分别于清晨采空腹静脉血3ml,测定血浆LPA,观察2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1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8 ml/d治疗,与正常对照。结果 病脑病情轻度者,LPA无明显变化(P>0.05)。重度病脑患儿发病后LPA即明显升高,以后渐降低,14天时基本正常。观察1组LPA恢复正常时间较观察2组短,病情好转亦快。10天时观察1组比观察2组临床治愈好转者多(P<0.05)。结论 病脑患儿急性期LPA升高,证明病脑存在血栓前状态,LPA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随病情好转而恢复正常。LPA升高,提示体内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标志可能有形成血栓的危险,应该及时采取干预处理,确保LPA在正常水平。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溶血磷脂酸;动态变化;意义;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

    病毒性脑炎(病脑)是病毒直接侵入脑组织产生的急性炎症。有研究[1,2]表明,急性病脑患儿体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内皮细胞损伤是多种疾病损害的早期病变及基本动因。患儿体内存在血栓前状态,可加重病情。而溶血磷脂酸(LPA)增高,标志着血小板活化,凝血过程开始,预示有形成血栓的危险[3]。而对LPA增高采取干预措施,可降低血栓发生的危险,促进患儿恢复。因此,本研究测定病脑患儿血浆LPA动态变化,并采取干预处理,探讨其意义及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入选标准 (1)症状、体征:发热、头痛、呕吐、精神症状、抽搐或昏迷,查体可有颈抵抗、克氏征(+)等脑膜刺激征,符合《小儿内科学》第3版病脑诊断标准[4]。(2)头颅CT检查除外缺血、出血性脑血管病和颅内肿瘤。(3)腰穿采取脑脊液化验,以除外其他类型脑炎。(4)避免高脂饮食、饮酒、外伤。

    1.2 病例排除标准 (1)缺血、出血性脑血管疾病;(2)颅内肿瘤;(3)颅内其他炎症,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4)已应用影响血小板、凝血及纤溶系统药物;(5)血液病史、出血性疾病史;(6)PT、APTT延长,INR>2.5,FIB<2g/L,PLT<100×109/L。(7)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9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