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 2005年第9期
编号:10804276
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2005年第9期
     【摘要】 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的置管方法、临床应用、护理要点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PICC具有穿刺简便、成功率高、安全、由护士独立操作等优点,适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抢救、胃肠外营养疗法等。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输液是NICU治疗危重新生儿的重要手段,绝大多数新生儿是通过外周静脉输液,而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低、胃肠营养功能差,需要长时间胃肠外营养。且极低出生体重儿病情危重,需要输入高渗透压液体、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等。极低出生体重儿血管条件差,传统的外周静脉穿刺难以保证长时间营养支持,而中心静脉穿刺又会带来血气胸、误伤动脉等的危险性和并发症[1]。采用经外周静脉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可以为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中~长期的静脉治疗通道[2],减轻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且危险性低。现将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PICC综述如下。

     1 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置管方法

    1.1 经外周静脉置管法 由护理人员负责病例选择,术前准备,选择血管,主要选择肘部静脉穿刺,肘部静脉具有表浅、直观、易于穿刺、周围无重要血管或神经相邻、侧支循环良好、方便观察等特点[3],其中贵要静脉因直、粗、静脉瓣较少,故为首选,且当手臂与躯干垂直时,为PICC最佳和最直接的穿刺途径,故为首选,其次选择正中静脉、头静脉[4],且选择右侧为佳,因左臂置入PICC,有可能导致较多并发症[5],如经过锁骨下易入颈内静脉等。操作时病儿取平卧位,穿刺侧手臂外展90°,选择好要穿刺的静脉后,测量导管插入的长度[6],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戴口罩和无菌手套,常规碘酒、酒精消毒,铺孔巾,修剪导管所需长度,从选择的浅静脉进针[7],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将导管自引套末端送入,退出穿刺针以无菌透明胶布固定外露导管[3]。最后进行X线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是否在上腔静脉,完成PICC穿刺后记录。

    1.2 经头皮静脉置入法 临床上发现部分病儿肘部静脉显露不明显,穿刺难度较大,而头皮静脉却清晰可见,采用头皮静脉穿刺置入PICC可以为肘部静脉无法进行穿刺时的第二选择,可选择颞静脉、耳后静脉。将病儿置于辐射床上,从穿刺点沿着静脉大致走向,测量插入的长度[8],常规消毒,铺孔巾,静脉穿刺,成功后常规固定,拍X线检查,确定导管位置,进行记录。

     2 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应用

    2.1 良好的静脉通道,急救的重要途径 PICC解决了外周静脉置管固定困难、留置时间短的问题[9]。由于导管前端已达上腔静脉,由于管腔粗,可以快速输液,纠正酸中毒等,为病儿短时、快速补液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的通道[10]。同时又避免了因为输入高渗透压液体造成的局部组织坏死[11],但是导管直径只有0.3~0.6mm,一般不能作输血及取血之用,以防感染及血栓形成[12]。不作推注之用,以免使导管壁破损、渗出[11]。

    2.2 PICC用于肠外营养治疗 因为病情的需要,完全肠内营养不能满足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需要,为保证足够的营养,需要胃肠外营养支持,给予静脉营养。PICC取代以往周围静脉置管,不仅操作简单,且护理便利,为病儿减少许多痛苦,能使病儿安全地接受营养支持[13],PICC导管能长时间地保留,能保证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肠外营养供应。

     3 PICC置管的护理

    3.1 置管部位的无菌操作和防感染措施

    3.1.1 固定 术中除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外,做好穿刺部位皮肤清洁和保护同样重要。因为皮肤的污染是感染的主要因素,因此,覆盖穿刺处的敷料选择很重要[14]。使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导管,将导管入口与外界环境隔离,由于材质透明,便于观察导管及穿刺点的状况,又因固定可靠,可防止移行而达到防治感染的目的[5]。

    3.1.2 换药 换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更换透明贴膜时,用碘伏、酒精棉球清洁穿刺针眼处,并保持穿刺点完全干燥,常规置管后第1个24h更换敷料1次,以后每周更换1~2次[16],如发现贴膜污染、潮湿、脱落而危及导管时,应及时更换,且更换贴膜时避免导管被拔出[15]。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局部皮肤有无炎症反应,换药后注明换药时间。

    3.1.3 测量臂围并记录 置管后应每日在肘上4横指处测量双侧臂围(易做比较,作出正确判断),并做比较,如果双侧上臂围周径不等,且穿刺侧上臂围周径超过置管前数值或另一侧臂围,则提示有可能出现静脉炎、渗漏等并发症,随时观察穿刺点有无红、渗液和水肿,触摸穿刺点周围有无疼痛和硬结等[15]。如果因导管型号和血管粗细不当、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度等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可抬高患肢,进行湿热敷。每日记录穿刺点周围皮肤情况、置入导管长度、外留导管长度及双侧臂围。

    3.2 保持导管通畅 保持导管通畅,防止堵管。每日检查导管固定是否妥当,有无打折、移动、松脱。治疗时应了解药物的性质和浓度,随时保持静脉导管通畅[15]。及时冲管,关键的预防方法是至少每8h用生理盐水冲管1次。冲管时转动导管的外露部分,将沉积在导管下面的脂肪乳等冲走。不同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以防止因药物的配伍禁忌导致沉淀物而堵塞导管[9]。

    3.3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3.3.1 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造成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病死率达3%[17]。因此穿刺部位需无感染灶,穿刺前消毒病儿整个手臂,在做中心静脉导管操作时、操作后、更换敷料时,均要严格无菌操作,才能有效地避免导管的感染[11],严密观察置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渗液、触痛(触摸病儿时,病儿烦躁、哭闹)等。另外,换药时不要污染体外导管部分,输液环路每天更换,拔管时严密消毒穿刺针眼周围皮肤,针眼处止血后涂以油性抗生素软膏,并贴以敷料[9],防止感染。如果发生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加强换药;并抽血做细菌培养。

    3.3.2 堵管 管道堵塞是常见问题之一,注意输液时用输液泵维持输液,保证输液的连续性,一般液体速度>2ml/h可维持导管通畅,不同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不可经导管采血化验等,以确保导管通畅。一旦导管堵塞,千万不能强行推动液体,否则有导致栓塞或导管破裂的危险[9]。堵管后可用稀释后的尿激酶或者肝素通管。

    3.3.3 微血栓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PICC导管较长,又长期漂浮在血管中,会对正常血流产生一定影响,形成涡流而产生微血栓[11],因此要防止导管留置后静脉栓塞的形成,在穿刺及送导管时,护士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减少血栓形成[18]。每日可给予常规液体中加入少量肝素,肝素浓度为1u/ml,总量<40u/ml,以1ml/h的速度维持,能有效地防止血栓形成[9]。

     4 小结

    综上所述,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应用的优点显而易见,它的穿刺点在外周静脉,比较直观,其危险性小,创伤小,感染机会少,便于护理,且穿刺成功率高,它解决了外周静脉固定困难,留置时间短的问题[9],并为危重病儿连续长期输入高渗透压液体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避免了因为输入高渗透压液体造成的局部组织坏死等并发症。因此,PICC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理想的血管通路。

    【参考文献】

    1 李克华.静脉留置导管在儿科监护室的应用.小儿科急救医学杂志,1996,3(11):50.

    2 沈建英,呼宾.经外周插管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应用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85-786.

    3 陈丽萍,崔其亮.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用于早产儿的方法与条件.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71.

    4 陈妙华,曾文,周玉华.改良的PICC无针输液系统在颅脑外科的应用.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47.

    5 李风云.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护理学杂志,2004,19(19):80.

    6 周雪贞,李利华,冯小玲.儿科104例PICC置管并发症高危因素分析.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50-51.

    7 朱军容,何冰.PICC在60例小儿白血病化疗中的应用.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2):4.

    8 楼小芳,朱海虹,马美芳.经头皮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6.

    9 楼小芳,马美芳.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常用问题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99.

    10 张献珍,黄洁.PICC在大面积烧伤病人输液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2,17(2):857.

    11 骆小京,康继红.经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在NICU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1999,34(4):232-233.

    12 樊寻梅.实用儿科急诊医学.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445.

    13 盛玉荣.PICC在临床的应用与管理.现代护理,2001,7(12):7.

    14 谭海梅,伍美娟.肿病病人行PICC置管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研究.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1):38.

    15 孟春英.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25例.实用护理杂志,2003,19(2):47.

    16 梁海华,谢巧庆.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小儿化疗中的应用 .护士进修杂志,2004,19(3):247.

    17 叶慧珍,纪玉枝,林丰,等.静脉插管的种类及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1):27.

    18 邓健,徐廷惠.PICC导管大肿瘤在剂量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1,16(9):673.

    作者单位: 100730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儿科

    (编辑:周 蕊), http://www.100md.com(李静 孙建伟 顾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