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5年第11期
编号:10816624
老年心悸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5年第11期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临床常作为对心律失常的定性及定量诊断、晕厥病因鉴别、心肌缺血的辅助诊断、评价抗心律失常治疗效果等。临床上大多数心律失常为间歇或者偶然出现,心律失常病人以心悸为主诉就诊时,常常并不在正当发作时,因此常规心电图很难发现。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24小时心电活动,对检出偶发或阵发心律失常具有优越性,对于有心悸症状者,对照病人日记中所记录的出现心悸的时间与相应时间的心电图改变,可以判断病人的心悸症状是否由病理性心律失常所致[1]。而以心悸就诊的患者以老年人较常见。本文对200例常规体表心电图正常的老年人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来明确症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以便明确诊断,协助临床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0例病人均为本院2001年1月~2004年10月,住院及门诊病例,年龄≥60岁(我国目前将60岁或60岁以上者划为老年人),均以心悸、头晕就诊,常规心电图正常。

    1.2 方法

    采用美国HANDMS-540DCG仪,通过计算机对心率、心律、ST段改变进行回放并根据趋势图对心律失常、ST段改变进行纠正。监测时详细记录生活日志和相关症状。

    2 结果

    经过监测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为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151例(75.5%),多数为偶发,其中多源性房性早搏11例(5.5%),一过性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连续出现3次或3次以上房性期前收缩)80例(40%),一过性心房纤颤4例(2%),房性早搏频发(每小时大于30次)31例(15.5%)。其次为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30例(15%),其中4例(2%)为多源性室性早搏,2例(1%)出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0例(5%)室性早搏频发(每小时大于30次)。心肌缺血17例(8.5%), 窦性停搏2例(1%)。

    3 讨论

    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提示,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其心脏窦房结兴奋和传导系统可发生老化或退化,机体的内环境稳定机制降低,对体液及电解质急剧变化适应能力差,易造成电解质紊乱,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心血管病发生率也相应增加[2]。心律失常是引起老年人心悸头晕的常见病因,而房性心律失常是造成本组老年人心悸症状明显所占比例最多的一组。房性早搏是老年人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老年人的房早伴房速的病因可能多见于老年人的退行性心脏病变。如心房纤维化、瓣膜功能下降、病窦综合征的早期。老年人常有潜在性心功能不全,可导致左房压力升高,引起频发的房早或房速。房速时,心房和心室几乎同时收缩,房波和室波几乎融合,左室舒张压可以不变,而房室瓣的关闭不全仍然可见,心房充盈刺激心房内牵引感受器引起血管降压反应,导致周围血管的扩张,可导致心房、心室的扩大,进一步加重心功能不全。此时若选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则不仅可加重原有心律失常,且可导致心功能不全进一步加重。相反,若此时能够及时地改善左心房负荷,则可有效控制房早的发生[1]。

    心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能对心悸可能引起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进一步的确诊,患者虽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但须知老年人真正健康者应属少数,更不能忽视老年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肾功能的衰退,或早已存在显著的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因此,任何类型的心律失常都会激惹出心、脑严重症状群,故对老年人的心律失常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1]。

    【参考文献】

    1 毛焕元,杨心田.心脏病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2-132;1300-1311.

    2 卢才义.临床心律失常.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139-156.

    作者单位:723000 陕西汉中,三二○一医院内一科

    (编辑:邓 锋), http://www.100md.com(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