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82421
黄禹锡的辞职与科学的“禁区”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2月13日 《中国医药报》 2005.12.13
     11月24日,在世界上首先培育成功人类胚胎干细胞、用患者体细胞成功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系和克隆第一条狗的韩国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因被指责为有违伦理道德而辞去所有科研、政府和社会职务。

    老子曾说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就是说,自然界是没有仁爱之心的,只有客观规律可浴O嘤Φ兀沂咀匀还媛傻淖匀豢蒲а芯恳灿Φ笔敲挥邢?br>制的。但黄禹锡的辞职却再次说明了由于人是科学研究的主体,因此无论是研究自然科学还是社会、人文科学都需要遵守一定之规,因而也就有了一定的限制或称为“禁区”。

    科学有没有禁区的问题一直是人类长期讨论的热点。科学的三种定义是,科学是一种有用的工具;科学是造福人类的有力武器;科学是揭示真理的过程。无论这三种对科学的解释孰优孰劣,都使得人们认为科学是崇高的、神圣的,作用是巨大的,对人类的贡献是无可比拟的。相当多的人认为,科学是没有禁区的,凡是有禁区的地方就没有科学,而没有科学,人类就无法前进,也享受不到科学给人类带来的种种好处,更无法迅速推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这些理由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有时候人类的利益与科学的过程或结果发生冲突时,就会遇到两难选择。比如,当一种科学研究会危及人类的利益,如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时,人类就会想出各种办法来禁止它;比如,目前世界上大多数人赞同禁止生殖性克隆,而且大部分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来禁止克隆人,因为这种研究可能有害于人类,甚至颠覆人类社会。

    同样,相应的其他生命科学研究也都有各种各样的“禁区”,即必须遵循的伦理原则,比如器官移植、干细胞研究。这些原则既有国际性的,如《赫尔辛基宣言》;也有各国自己必须遵守的法规,如韩国的《生命伦理安全法》。而干细胞研究中普遍认同不能违反的原则有,本人同意、无偿、匿名和回避等。黄禹锡的研究就是违背了干细胞研究中的无偿和回避原则,一是向提供卵子的女性支付了报偿(每人150万韩元),二是黄禹锡的两名女性下属提供了卵子。

    从目前来看,黄禹锡的这种违规并没有对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危害,可为什么也属于不可践踏的禁区呢?这就在于如果违背这些规律,一是有可能使得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不客观,因为其中既有利益关系,又可能违背医学研究中的双盲原则;二是研究者和参与研究的自愿者可能利用科学研究谋取利益,这也有损科学研究的公正和客观。

    说到这里就非常清晰了。科学有禁区的前提是估计到某一科学研究可能对人类有危害,或这种研究已被证明有危害。禁止一种科学研究当然可以归为“反科学”,但是如果这种研究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对人类产生了危害,就可以归为“反人类”。所以,有时候人类需要在“反科学”与“反人类”之间取舍。那么,此时,我们应该牢记,“伦理与科学是驱动人类文明前进的两个车轮,科学研究应该在伦理和现实范围内进行。”

    (张田勘),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