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09087
如何不让身体里长“石头”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2月15日 《当代健康报》 2005.12.15
     警惕逐年升高的发病率

    黄志强教授说,胆石病过去在中国并不被人所熟悉。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国际上认为中国胆石病较少,但近20年来,这种病的发病率在我国,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中增长很快,因此也成为一种人们熟知的多发病。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做的两次调查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中国胆石病的发生不仅数量增多了,而且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从目前来看,胆石病在中国城市中的发病情况已开始符合一些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

    对于我国胆石病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黄志强教授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也逐渐趋向西化,食物中的脂肪摄入量过高,容易形成胆囊结石。

    与此同时,也造成了我国胆石病发病性质的转变。过去我国胆管结石病的发病率要高于胆囊结石,现在这种情况正在逐渐转变。
, 百拇医药
    造成胆管结石的主要原因多与肠道寄生虫和感染有关,过去在农村中胆管结石的发病率较高,而随着我国卫生条件和人们卫生知识水平的提高,胆管结石正在逐年减少,很明显的是年轻人的胆管结石越来越少。

    在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B超的广泛应用,胆石病的诊断也变得更加准确可靠。因此,在我国80年代做的胆石病普查中,由于发病率的明显升高,在当时还产生了一些疑问,因为不能确定是否是由于检查手段的改进而造成了这一结果。

    但通过20多年来的长期观察发现,胆石病发病率的升高不只在我国,而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上升趋势。

    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平均来说,成年人胆石病的发病率在7%或更高,而根据年龄段的不同,一般年龄越大则发病率也越高,在70岁、80岁年龄段中胆石病的发病率则高于50%。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到来,这种疾病可能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胆石病的预防和治疗也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 http://www.100md.com
    预防为主 保持代谢稳定

    黄志强教授说,对于目前发病率较高的胆囊结石来说,其发病原因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而这种遗传有可能是基因的关系或环境的因素,这两方面都会对胆囊结石的形成产生影响。

    目前从国际上看,西方人胆石病发病率最高,亚洲人次之,非洲人的发病率最低。根据当前比较公认的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学说,黄志强教授提到一个理论,认为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胆石病的发病原因可能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很大。

    黄志强教授说,由于自然环境和气候等差异逐渐使人的代谢适应环境,而这种代谢的改变则能够反映出致病的概念。

    这个问题可以从现代的非洲人身上进一步得到证实,因为过去非洲人很少患胆石病,但现在非洲人有一部分富庶阶层,胆石病的发病率也很高。

    胆石病的发病原因与生活习惯最为密切相关的是饮食与生活模式,因为现在人们吃得好而运动少,因此容易造成脂肪的过量储藏。
, http://www.100md.com
    黄志强教授指出,预防胆石病要从年轻时就开始注意生活方式,饮食并不是越丰盛越好。

    除了可以参考诸如“尽量吃早餐、多喝水、少吃油腻食物”等具体措施外,最简单和最基本的预防方法就是应注意自身的代谢平衡和饮食调节,所以根本的转变还要改变饮食习惯。

    由于我国目前居民的饮食中脂肪含量较高,而饮食主要功能是为人体提供能量,而摄入了多余的能量并不是件好事,因为人的身体不能像机器那样可以随意储存,多储存就会增加身体负担,同时也增加了致病的几率。

    因此,保持身体的正常机能代谢稳定,建立科学的健康标准,就能够很好地预防胆石病的发生。

    肝胆管结石如何治疗

    肝胆管结石不仅治疗复杂,而且并发症极高。黄志强院士提出:采用选择性、规则性肝段切除术,代替以往的肝叶切除术,以及采用空肠黏膜瓣处理右后肝内结石与梗阻,最大限度地清除病灶和保存功能性肝组织,使胆道系统恢复正常,能取得较理想的疗效。
, http://www.100md.com
    他认为:对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病理学变化的认识,应从单纯针对晚期并发症的缓解症状治疗,转变为清除病灶达到治愈的根治性治疗。这一观点目前被国内广泛认可。而“终末期胆病”的临床概念与诊治原则,也已被临床广泛采用。

    内镜外科与传统外科手术的疗效对比

    “时至今日,内镜外科已取代了如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胆总管内结石的清除术、胆管梗阻的置管术等以往作为高难度的胆道外科手术。”黄志强教授表示。

    他说,腹腔镜外科通过胆道而进入外科领域,带来了一场十足的外科技术革命。当前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发展,充分显示它的活力。

    时至今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衡量胆囊疾病治疗的“金标准”,腹腔镜手术正与一切保存胆囊所提出的治疗方法有着越来越多的联系。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黄志强教授谈到,外科发展的这种趋向既有医生的导向,更多的是病人自己的选择。从生物学观点来看,开放手术只是多了不可避免的切口疤痕,但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观念考虑,切口疤痕所造成的心理创伤却是永恒的。
, http://www.100md.com
    然而实践也在证明,腹腔镜外科并不能改变传统外科的实质,而是成为外科治疗中可供选择的方法之一。在不同的时代,同样会有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方法出现。

    胆道系统应被视为独立“器官”

    “胆道不单是一条管道,而是个独立器官。”尽管已经在很多场合申明过这一观点,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黄志强教授又一次阐述了他对胆道学基本观念的这一见解。

    这提示外科医生,在肝脏手术中,不要无视胆道系统的存在,要重视保护胆管组织及其周围血管丛,否则不利于病人的预后。

    黄志强教授将胆道系统比喻为一棵大树或一个“水网流域”,认为胆道系统有独立的血循环灌注、神经支配和细胞群体,能完成特殊的功能,具备独立“器官”的特点。

    他说,包括肝内胆管、肝外胆管和胆囊在内的胆道系统具有分泌排泄大分子、脂溶性物质的功能,与分泌排泄挥发性物质的肺和排泄小分子水溶物质的肾一样,是身体三大新陈代谢的调节器官。

    黄教授还指出,,虽然腹腔镜技术带来了胆道外科技术的重大改变,但胆道外科观念长久以来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外科长期以来把胆道作为一条输送肝胆汁的管道,“通”与“不通”几乎成为外科治疗的全部内容。

    胆道系统是独立器官的观念给外科治疗带来重要的指导意义,如胆道并发症始终是肝移植的致命弱点,如果在切除肝脏或肝移植时损伤了胆管,就可能造成血流灌注不足,引起移植肝细胞坏死,而损伤性胆管狭窄还可导致胆汁性肝硬化,造成移植肝功能异常,直至衰竭。(本报记者 冯少华 汤 雷 尹红博),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