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针骨专业 > 针灸 > 学术论文 > 正文
编号:10831017
针灸创新刍议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39kb)。

    山西财经大学 锺新淮

    一、针灸亟需创新

    针灸疗法作为一种具有神奇疗效自然疗法,格外受世人青睐,我们在自豪的同时,还要清醒的看到存在的问题。

    针灸疗法千百年来没有大的创新。单一的不锈钢针取代金针、银针,没有了金针、银针各异的补泻作用。为了减少创痛,针做得愈来愈细。针细了,刺激量也小了,难免影响疗效。1825年法国医生萨朗第爱(Sarlandiere)首创在针上加电的电针疗法,此后广为传播,但这不是高明的创新,因为肌肉是电的良导体,大量电流沿肌肉传导,不会有经络的治疗作用。原始的刺入肌体的作法,令人望而生畏,不仅被洋人蔑视为"医疗上的折磨",为一些国家的法律所不容,也遭许多国人的反对。1882年,清王朝命令太医院针灸科永远废止。民国期间,教育部颁布的废止中医法案虽最后未获批准,但针灸在南方许多地方几近绝迹。特别是当今乙肝艾滋病血液传染的疾病流行,交叉感染等问题不能不加考虑。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针灸亟需创新。

    二、理论创新

    创新应从理论开始。针灸的理论基础是"经络学说"。关于经络,《黄帝内经》中有很具体细致的描述。《灵枢·经脉篇》说:"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不可见。"就是说经脉是在皮下一定深度的地方的,不是像有些人说的,经脉是"经络脏腑之气在体表的循行路线。"《灵枢·脉度篇》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竹木分枝的地方叫做"节",所以笔者认为《内经》中将经脉上横向支出络的地方亦形像地称之为"节"。《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古人"穴居野处","穴"是人居住的地方,所以也将神气游行出入的"节"称之谓"气穴"。人们望文生义,以为络是像蜘蛛网一样网络全身,这是不正确的。《灵枢·经脉篇》说的非常明白:"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络脉合于皮中处,《黄帝内经》中没有命名,笔者将其命名为"经络口",与疾病有关的经络口称为"病经口"。综上所述,经、络、节、经络口的结构模型应该是这样的:

    宇宙间的事物往往惊人的相似,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旋转与太阳系中的行星绕太阳旋转就是例子。经络也像现在的地铁一般,经脉就好比是铁道线,节就好比是地铁车站,络就好比是车站到地面的通道,经络口就好比是地铁的"出站口"、"进站口"。

    针刺为什么能治病?从电化学知道,当金属与溶液接触的时候,两者的界面上要产生"界面电位差",金属针与体液接触自然也要产生界面电位差。金属不同,电位差的大小和方向也各异,所以不同的金属做的针,其补泻作用也不一样。另一方面,从电生理知道,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称为"膜电位",当细胞受到激惹时,膜电位要改变,所以针刺时会产生电信息。因此,笔者认为,从表面上看是针的机械刺激在起作用,实质上是针产生和诱发的这些电信息循经感传,起到通经活络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病疗疾的目的。

    三、方法创新

    如上所述,针刺治病既是电信息在起作用,那么可以、也应该以电代针,以电信息取代金属针。电信息应施加在什么地方?病经口无疑是最佳选择。这时电信息将沿如下路线传导:

    电信息-→病经口-→孙络-→络-→节-→经-→脏腑

    病经口出现的部位与疾病有关,可作为辅助诊断的一项指标。笔者称这种从病经口提取信息辅助诊断,从病经口输入电磁信息进行治疗的方法为"经络口电信息诊疗法"。

    四、工具创新

    怎样找准病经口?应施加何种电信息?

    笔者发现,病经口的皮肤电阻具有不稳定的、起伏变化的动态特征,称为"变阻点",可用电子学的方法将其探测出来。

    病经口的皮肤电阻有方向性,类似于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正向电阻大,负向电阻小,故治疗脉冲宜为负脉冲,峰值要大,以获取需要的刺激量,脉宽宜窄,窄脉冲电流平均值小,电解等副作用也小。笔者使用的是双向脉冲,负脉冲0-450V连续可调,脉宽约450微秒,作为治疗脉冲。正脉冲电压低,无明显治疗作用,用来去极化。

    "经络口电信息诊疗仪"是笔者为经络口电信息诊疗法设计的专用仪器,有探测、治疗两种功能。当探针触及病经口时,发光管闪闪发光,扬声器发出持续的响声。病经口很小,如果找到病经口后再另行放置治疗电极,就不一定准确的在病经口上,所以探测、治疗两种功能应有机的结合起来,用它找到病经口后,不要移动探针,拨过开关即可进行治疗。

    五、创新的实验验证

    理论上的创新要用科学实验来验证。"变阻点"是不是"病经口"?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解放军总医院做过《人耳廓实验性反应点的形成及其针刺镇痛效应》的研究。他们选择身体健康的男、女青年各10名,在"麦氏点"施加热刺激,达到耐痛阈后即移开热源。共致痛120次,结果在左、右耳穴"腹"上出现变阻点238次,仅两次未出现。证明了变阻点是实验性致痛形成。在反应点形成后,以电脉冲诱导35分钟,再进行痛阈、耐痛阈的测定,结果麦氏点的耐痛阈明显提高,有时阈值可提高到皮肤已经烫伤(男60℃,女58℃)但受试者并不觉察的程度。作为对照,在非反应点以同样方法诱导,则耐痛阈或则降低(男组),或则无显著提高,这进一步证明了反应点"腹"确系病经口。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张 栋、李志超等将变阻点的波型描记下来。他们对65人进行了1062穴次的检测,对于非病经口为一条直线,而病经口则出现各种不同的波型,与疾病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成为另一项诊断指标。

    六、临床成果创新

    为验证经络口电信息诊疗法的临床疗效,我们组织成立了经络电信息诊疗技术研究会,先后召开了七次研讨会。国内和香港、美国等地的医院、诊所提供的论文报导了3万多例、近200个病种的治疗情况,其中不乏医学难题。

    胆石症是大同铁路医院首先在大样本上突破的病种。综合33个单位,8539例的统计,排石率一般都在90%以上,海军总医院达100%。泌尿系结石仅湖南南县中医院就治疗1145例,排石率93.01%,排净率63.43%。

    尤其不可思议的是脑瘤患者经过治疗,瘤子竟不翼而飞。脑瘤共治过七例,包括做过七次手术,几已成为植物人的颅咽管瘤患者,其中三例有完整的CT资料,治疗后都"无显著异常发现。"

    西方认为针灸对功能性疾病可能有效,对器质性病变是无能为力的。脑瘤、胆石症不正是器质性疾患吗?

    晋中第一人民医院范玉花等应用本疗法治疗婴幼儿腹泻1386例,治愈率98.6%,止泻天数、住院天数、治疗费用三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均较服药组显著降低。周国宁用本疗法治疗马类家畜腹痛30例,治愈率100%。美国马里兰州马研究中心认为这是马无针电刺激疗法的奠基石。

    西方认为针灸只是一种安慰剂安慰剂对婴幼儿和马怎会起作用呢?

    六、观念创新

    新生事物的成长不会是一帆风顺的。X光的发现对人类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伦琴因此成为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可是X光刚刚被发现的时候,一位很著名的物理学家竟宣称这项发现没有什么现实的功用,不但没有用,还是伪造的。

    理论创新了,技术创新了,观念必须随之创新,才能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潜能。纺织机、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第一次产业革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3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