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 > 2005年第7期
编号:10844649
转位交叉固定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 2005年第7期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转位交叉固定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寻求降低复发率的有效途径。方法 观察门诊复发性翼状胬肉40眼,其中包括睑球粘连、眼球运动障碍8眼。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显微镜下沿角膜面平整地削下胬肉头部,将胬肉表面结膜、变性的筋膜与巩膜钝性分开游离,直至内直肌附着点1mm;用大头针烧灼后把胬肉做10~12点灼烙变薄,将胬肉结膜部与筋膜部分别做45°、90°转位交叉固定于下穹隆部浅层巩膜上。对照组:按常规切除胬肉并做结膜移植。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81.8%。手术安全简单、干净彻底,术后反应轻。结论 转位交叉固定术能安全有效地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

    【关键词】 转位交叉固定;复发性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目前常用手术切除治疗,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国内毛文书报道为22.3%,吴呈其报道为32.3%,似乎任何一种手术都不可能完全杜绝复发。胬肉的复发不但影响患者的美容、视力和眼球运动,而且带来重复手术的痛苦。对于复发性胬肉,临床上主要采用结膜转位遮盖或板层角膜移植加结膜转位遮盖术。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操作较复杂,且需一定的设备条件,在基层医院难以开展。本文采用转位交叉固定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对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0年1月~2005年8月门诊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36例(40眼),男15例,女21例;年龄30~62岁,平均46岁;渔民24例,农民8例,县城居民3例,机关职员1例。第一次手术后复发28眼,第二次手术后复发8眼,第三次手术后复发4眼。眼部情况:复发性翼状胬肉头部侵入角膜缘内3~5mm 24眼,已侵入瞳孔或遮盖瞳孔8眼,出现睑球粘连、运动障碍8眼。大部分患者胬肉隆起肥厚,结膜血管粗大丰富,局部结膜均有水平向角膜缘生长倾向。

    1.2 方法 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2眼,对照组18眼。治疗组: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嘱患者向健侧注视。在显微镜下,距胬肉头部0.5mm,沿角膜面平整地削下胬肉头部,将胬肉表面结膜和变性的筋膜与巩膜做钝性分开游离,直至内直肌附着点1mm;用大头针在酒精灯上烧灼后把胬肉头部、上下游离缘以及体部沿血管走向做10~12点灼烙,至胬肉苍白变薄。再烧灼巩膜面缓冲区及角巩缘粘连残渣。将胬肉结膜部与筋膜部分别做45°、90°转位交叉、褥式缝线固定缝合在下穹隆部浅层巩膜上。修整结膜,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2万u加地塞米松2mg。术后典必殊眼水、眼膏连用7~10天。酌情口服抗生素。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2%利多卡因局麻下沿胬肉头部、体部做钝性分离后,用眼科剪将结膜与变性的筋膜囊分离,把变性肥厚失去弹性的筋膜囊完全剪除[1],同时做结膜移植。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微镜下胬肉萎缩,血管变细,部分闭塞;巩膜缓冲区结膜修复正常,无新生血管生长,角膜手术区域光洁为治愈;翼状胬肉充血肥厚,新生血管丰富粗大,胬肉头部及局部结膜有水平向角膜生长倾向为复发。

    1.4 随访 最长4年,最短2个月。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比较 (略)

     3 讨论

    我县地处沿海地带,翼状胬肉为眼科常见多发病。该病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公认的完全可以避免复发的方法。Castroviejo(1972年)报道复发率为25%~45%;Vaniscotte(1986年)观察翼状胬肉单纯切除1年后成功率59%[2],如何提高治愈率成为眼科界不断探索的课题。目前,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是外界不良因素刺激使角膜缘部结膜血管或结膜上皮组织发生非感染性慢性炎症及变性过程,结膜下的筋膜组织也发生变化,其病理改变为组织增生、纤维母细胞增殖、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也有研究表明,胬肉的生长和发展依靠新生血管化[3];特别是复发性胬肉,病变范围扩大,结膜充血,筋膜囊肥厚且失去弹性,往往多次手术导致瘢痕收缩,使眼球固定或运动障碍。因此,对复发性胬肉,手术时病变的结膜要处理,筋膜囊同样也要做干净彻底地剥离,使巩膜保留4~5mm的缓冲区。

    转位交叉固定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其原理是通过灼烙变性的胬肉结膜、筋膜囊组织,中断其供养血管,使翼状胬肉处于缺血菲薄状态,再将胬肉的结膜、筋膜分别转位交叉固定于下穹隆部浅层巩膜。一方面,由于大头针烧灼时,引起的组织收缩范围最大和程度最深[4],导致胬肉血管闭塞性萎缩;另一方面由于胬肉已被转移并交叉固定,离开了睑裂暴露的好发部位,而巩膜缓冲区被胬肉上方呈45°角拉下的健康结膜所遮盖,对胬肉的复发起到了良好的“拦截”作用,从而使胬肉停止生长或生长缓慢,有效地降低复发率。实践证明,此术式安全简单,干净彻底,术后反应轻且提高了治愈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山医学院眼科医院.眼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22.

    2 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23.

    3 Di Girolamo N,Coroneo MT, Wakefieid D. Aative matrilysin(MMp-7)in human ptergia:otential role in angionenesis.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1, 78: 663-672.

    4 管怀进.现代眼科操作技术.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77.

    作者单位: 515200 广东惠来,惠来县人民医院眼科

    (编辑:夏 琳), 百拇医药(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