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5年第20期
编号:10846977
创伤急救领域中的一些新观点及研究现状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5年第20期
急救领域,1创伤救治中的几个新观点,2关于心肺脑复苏,【参考文献】
     近年来创伤已是人类致死、致残的重要因素,多发伤已成为美国1~44岁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创伤按发病机制可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相应产生了两个死亡高峰期。由于创伤救治网络的健全和抢救技术的提高,原发损伤救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继发性损伤救治仍是亟待攻克的难题,对其常见的五大并发症(休克、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感染、MODS)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中,尚未有突破性进展,创伤的救治能力反映了医学综合水平的发展状况。现对以下三个新观点加以阐述。

    1 创伤救治中的几个新观点

    1.1 损害控制外科和非手术治疗的发展

    严重创伤后患者可表现出一系列严重的病理生理紊乱,如代谢性酸中毒、低温、凝血功能障碍等被称为“致命三联征”(lethal triad of death),传统的早期行广泛、彻底的手术方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很高,死亡率高达70%~100%[1]。20世纪70年代开始尝试对一些严重原发伤采用一些临时性救命措施尽快结束手术,结果发现患者死亡率却明显降低, 故90年代后提出了“损害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的概念,现已渐被广泛接受。即在救治严重创伤病人时,根据其生理耐受程度,采用分期治疗的方式,完成救命性手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内环境紊乱对病人的损害,降低死亡率。损伤控制性手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损害控制手术,第二阶段是ICU复苏,包括液体复苏和纠正内环境紊乱等,第三阶段是确定性解剖修复手术。

    目前对实施损害控制性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案等尚无统一规范,还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疗条件决定。有学者提出其适应证供参考[2,3]:创伤后血流动力学不能维持稳定,伴有代谢性酸中毒、低温、凝血功能障碍等,伤情为腹部大血管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内脏损伤合并多灶性或多腔性出血、胰头损伤需行胰头切除、严重肝脏损伤、肝后下腔静脉损伤、骨盆血肿破裂出血、开放性骨盆骨折、常规方法难以控制的出血、多发伤确定脏器处理优先权有困难、休克复苏反应不佳,或内脏水肿致胸腹腔不能无张力关闭等。手术探查以控制出血及阻断空腔脏器内容物外溢污染为主,包括明确损伤的器官,清除血肿,用填塞、结扎、钳夹、气囊压迫等手段控制实质器官和血管出血,不进行复杂的切除、重建和血管吻合手术,必要时使用分流技术控制大血管出血并维持损伤血管的功能;空腔脏器的损伤用结扎、连续缝合、吻合器封闭等方法处理。对怀疑有实质器官出血而手术探查不能确定者可以选择性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

    最近一些学者报道[4],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肝、脾、肾等实质脏器损伤能够用非手术治疗获得成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400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