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健康周刊
编号:10854376
冬至食俗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2月19日 《中国医药报》 2005.12.19
     冬至节又称冬节、亚岁节、小年、冬年节、交冬、一阳节,时间在农历十一月中旬,约当公历12月22日或23日。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这天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晚最长,气候寒冷。冬至的“至”,是“最”或“极”的意思。实际上,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是在冬至以后的数九寒天,特别是三九、四九。冬至以后,白昼逐渐变长,直至来年夏至。杜甫《冬至》诗中说,“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是说过了冬至,春天也就一天天临近了。冬至习俗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冬至是自然界阴阳转换极而生阳之时,因此有“冬至阳生”之说。

    在我国传统养生学中,冬至有着重要意义。冬至进补是我国民间的传习惯,它符合中医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冬至是一年之中阴气极盛,阳气始生的转折点,这时及时进补有助于体内阳气生发,为第二年的身体健康打基础,民间有“冬至进补,开春打虎”的谚语。

    冬至作为节令必定要有相应的食品贺节,我国各地冬至时节的应时食品都有特殊的内涵,很有趣味。
, http://www.100md.com
    ■肉

    在南方,是日人们以猪肉酱烧熟食,相信冬至日食用,能使人身体强壮。

    ■馄饨

    “冬至馄饨夏至面”,北方地区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冬至食馄饨的含义很有趣,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载:“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

    ■饺子

    相传吃饺子和汉代圣医张仲景有关。张仲景告老还乡后,见到许多乡亲为了生计,在刺骨寒风中奔波,其中有些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他见了十分心痛。冬至这天,张仲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熬成一锅汤,再将羊肉等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称为“娇耳”。煮熟后,给每人吃两只娇耳一碗汤,几天下来,冻伤的耳朵都给治好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仿照娇耳的样子做成一种食品,不同的只是面皮里包的是菜糜或肉糜,这就是饺子。据说吃了冬至节的饺子不冻耳朵,所以每到冬至,人们总要包一顿饺子吃。
, http://www.100md.com
    ■年糕

    从清末民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汤圆

    明清以后,冬至日人们爱吃汤圆。汤圆又称汤团、粉果、糖圆子、浮圆子、元宵等,吃汤圆象征全家团圆,和睦幸福。江浙一带,人们常以汤圆祭祖,称为冬至团。这种汤圆,在唐代以前一般无馅,唐代以后常以糖、肉、豆沙、萝卜丝为馅,或甜或咸,或荤或素,既可带汤吃,也可炒、蒸、氽、煎。南京、杭州的小汤圆,成都的赖汤圆,以及宁波、安庆的汤圆,各有特色,饮誉全国。

    ■荞麦面

    浙江等地每逢冬至这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集齐,嫁出去的女儿也要赶回娘家,家家户户要做荞麦面吃。习俗认为,冬至吃了荞麦,可以清除肠胃中的猪毛、鸡毛。

    ■赤豆粥

    赤豆粥以红小豆加粳米或糯米煮成,粥熟稠烂即可加糖食用。冬至吃赤豆粥有避疫的作用,李时珍认为其辟瘟疫用其通气、除湿散热,此俗全国各地都有。

    冬至节也是冬令进补的最好时期。唐代孙思邈也主张冬至通过食疗和药疗补精益气。冬至日的应时食物多为热量高的食品,都是趁热食用,这样有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寓进补养生于简单平常的生活。

    文/孔润常,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