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09002
透过“砸玻璃”的笑话谈“自知”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2月22日 《当代健康报》 2005.12.22
     自知,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词,因此,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但这句话有引起我们误会的地方,是不是生活中能做到“自知”的人很少呢?要不就不会称之为“贵”。

    有这样一个人,由于工作压力因与领导关系等方面的心理冲突而发病,把单位办公楼窗子的玻璃全砸碎了,从此以后,只要办公楼窗子的玻璃换好,他就想办法再砸碎。尽管没有打人骂人等其他症状,但由于他对自己的行为已没有自知力,并已严重影响单位正常的工作秩序,因此,把他送进了精神病院。治疗一段时间后,医生问他感觉怎么样了,他说我好了。医生问你出院后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他说把单位办公楼窗子的玻璃全部砸碎。医生只好让他继续住院。又治了一段时间后,医生又问他感觉怎么样了,他说我全好了,医生问你出院后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他说我先回去上班。医生一听很好,问然后呢,挣钱,挣钱干什么,找一个女朋友,找女朋友干什么,和她上床。医生想病人已有了正常的生理需求,看来的确好了,接着问上床后做什么,回答说把她的衣服脱下来,然后呢,把她的裤头脱下来。听到这里医生有些激动了,想这个病人终于好了,但还是禁不住问然后呢,回答说把裤头里的皮筋抽出来。医生疑惑地问抽出皮筋来做什么,病人说,做成弹弓把单位办公楼窗子的玻璃全部砸碎。

    这看似一个笑话,却是一个典型的病例。该例中我们可大体看到,病人的感知觉、思维的逻辑性及情绪情感等方面是没有问题的,但思维的内容上肯定有异常,意志行为上有低级意向增强,并对自己异常的思维和行为不能觉察和客观地做出判断,即不能“自知”,不认为自己有病。医生询问的目的就是检查患者“自知”的情况,自知能力的恢复是精神病患者治疗效果评价和是否可以出院的标志。

    以上是从精神卫生的角度,探讨“自知”的问题。“人贵有自知之明”中的“自知”,比上面提到的自知包涵着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对自我性格、趋向、能力、气质、文化、修养、信仰、个体发展、所处环境等的明了和准确把握。从这个角度讲,自知,的确是一件不容易做的事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有时候不自知也是一种勇气的体现,比如“初生牛犊不怕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人们往往说他们不自量力,其实,从某种角度讲,这种不自知是一种颇具英雄气概的优良品质。

    我觉得,一个人不一定非要做到“自知之明”那样的“自知”,但是,也许我们可以做到遇事诚实、认真、不糊涂,比如孔子说的“知之谓知之,不知谓不知,是知也”,不也是一种挺了不起的“自知”么。(山东省滨州市中心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心理咨询师 王兆新),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