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 2005年第2期
编号:10855712
四逆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呃逆28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四逆散加味对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四逆散加味,遵循中医辨证论治规律随证加减。结果 治愈26例,总有效率92.86%;无效2例,占7.14%。结论 四逆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肯定。

    【关键词】 呃逆;中医疗法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的一种疾病,可以单独发生,也可并发于其他疾病,本组病例收集2002年6月~2005年5月我科住院病人中并发呃逆者,采用四逆散加味治疗,疗效显著,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2年6月~2004年5月住院病人中发生顽固性呃逆28例,男9例,女19例;年龄24~80岁,其中原发病患有冠心病3例(10.71%),高血压6例(21.43%),脑血管意外8例(28.57%),慢支炎2例(7.14%),慢性胃炎4例(14.29%),胃溃疡5例(17.86%)。

    1.2 临床特点 呃呃连声,昼夜不止,声短而频,声音宏亮,面红目赤,胁肋胀满,持续时间在24h以上,均经过反复肌注654-2 10mg,阿托品0.5mg,胃复安10mg,异丙嗪25mg行内关、足三里封闭等综合治疗无效。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方 四逆散加味,柴胡15g,白芍15g,枳壳15g,炙甘草6g,丁香9g,柿蒂15g,陈皮15g,人参20g,白术15g,生地15g。

    2.2 辨证加减 兼胃寒甚加良姜15g,兼胃热重加石膏30g,竹叶15g,兼气滞加厚朴15g,木香15g,兼脾气虚重用人参50g,白术20g,兼胃阴不足加石斛15g,麦冬15g,玉竹15g,兼血瘀加丹参20g,牛膝15g,水煎服,煎3次,每次取汁200ml,三煎混合,每次50ml频服,1日1剂,疗程2天。

    2.3 疗效标准(自拟) 治愈:服药1h症状、体征逐渐缓解,48h内症状、体征消失。无效:服药后48h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3 结果

    痊愈:冠心病3例(10.71%),高血压6例(21.43%),脑血管意外6例(21.43%),慢支炎2例(7.14%),慢性胃炎4例(14.28%),胃溃疡5例(17.86%),治愈率92.86%。无效:脑血管意外2例,占7.14%(其中死亡1例,占3.57%)。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78岁,于2004年1月26日因脑梗死入院,住院第3天患者出现面红目赤,呃呃连声,声短而频,声音洪亮,夜不能寐,烦躁不安,胁肋胀满,查体:BP 168/105mmHg,神志清楚,双肺阴性,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律齐,二尖区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左侧肢体偏瘫,左上肢肌力Ⅱ级,左下肢肌力Ⅲ级, 舌质红,苔微黄,脉弦紧,经过肌注654—2 10mg,阿托品0.5mg,胃复安10mg,异丙嗪25mg行内关、足三里封闭治疗无效。投以中药柴胡15g,白芍15g,枳壳15g,炙甘草6g,丁香9g,柿蒂15g,陈皮15g,生地15g,丹参20g,牛膝15g。频服1h后呃逆逐渐缓解,24h后诸症平。

     5 讨论

    呃逆由胃气上逆动膈、胃失和降而形成,其病理因素有寒气蕴蓄、燥热内盛,气郁痰阻及气血亏虚等方面,其成因多为久病体虚、寒冷、温热失调至胃气上逆动膈而发。《景岳全书·呃逆》曰:“然致呃之由,总由气逆。气逆于下,则直冲于上,无气则无呃,无阳亦无呃,此病呃之源,所以必气也。……然病在气,本非一端,而呃之大要,亦惟三者而已,则一曰寒呃,二曰热呃,三曰虚脱之呃”[1],对呃逆形成的病因及其机理作了详细论述。

    呃逆常并发于多种急性慢性疾病发作之中,临床上因单纯出现呃逆而住院治疗者少见,从本组收集的28例呃逆中显示,原发患有冠心病3例(10.71%),高血压6例(21.42%),脑血管意外8例(28.57%),慢支炎2例(7.14%),慢性胃炎4例(14.29%),胃溃疡5例(17.86%)。现代医学认为单纯的膈肌痉挛即属此范畴[2],其他疾病引起则属并发症,未将呃逆作为疾病加以论述,在治疗上并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一旦在急重症中并发了顽固性呃逆,同样能加重原发病,给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呃逆一证总是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引起胃失和降的病理因素不外饮食不节、情志不和、正气亏虚等,但临床上尤以恼怒抑郁、气机不利、肝气逆乘脾胃,导致胃气夹痰上逆而居多,本文所收集的28例病例显示,虽然证型各异,病机不一,皆为气机升降出入失常,胃气上逆动膈而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肋胁胀满,烦躁不安,面红目赤,呃声连续,声音宏亮,口干苦,舌苔微黄,脉弦等肝气横逆的特点,因此选用疏肝解郁,理气和胃的四逆散为主方,并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随证加减,方中用柴胡疏肝理气,调畅气机,枳壳行气消呃,芍药养血敛阴,柔肝缓上冲之气,若胃寒者加良姜、丁香、柿蒂,兼胃热重加石膏、竹叶,兼气滞加陈皮、厚朴、木香,脾气虚者加人参、白术,阴不足者配石斛、生地、麦冬,有瘀者加丹参、牛膝,再伍以甘草调和诸药,纵观全方有理气和胃,降逆平呃之功,因此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用四逆散加味治疗呃逆而获捷效,体现了中医的“异病同治”之特点。

     【参考文献】

    1 张伯臾.中医内科学,第5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3,147-150.

    2 田德禄.中医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6.

    作者单位: 408300 重庆,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心脑血管专科

    (编辑:守 中), http://www.100md.com(卢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