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7332
基于解决之道的五大短板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2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1期(总第2254期 2006.01.02)
     寻找2005年医药行业的短板,不是隔岸观火的无情揭露,或者鸡蛋里挑骨头的尖刻批判,它使得客观剖析和反思变成可能。因为短板是阻碍发展的困扰,更是转换观念和角度、促进发展的机会。和谐社会里更需要均衡发展。

    寻找的过程是一个挑战,因为了解往往难以完全真实和足够深入,所以也使分析常止步于推测,可能不准,但未必无益。下面的五大短板,也许有的企业有,有的没有,有的以前有,有的以后将可能有。不管怎样,它们将以2005年一年的发展为基点展开2006的新篇。

    最浪费短板

    资本迷失

    2004年医药行业的购并无论从发生的数量、频次还是交易金额来看都达到了2000年以来的最高峰,国药控股、华源、云药、哈药等大企业大并购是去年购并浪潮中最为活跃的部分。2005年的并购相形之下则从绚烂归于平淡。
, http://www.100md.com
    并购少了,负面新闻却激增,并购时代的后遗症日益突出。

    从2005年年初开始,在医药市场纵横捭阖的华源系突然放缓了并购的步伐,谨慎前行。下半年还出现了华源系股份遭司法冻结的情况。显然,华源系开始表现出“消化不良”的“并购后遗症”症状。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股票屡屡被冻结反映了其并购后资金链的现状,这或许预示着华源系这艘航母的资金链出了问题。

    而向来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东盛集团,年初也一反常态地将争夺已久的丽珠集团12.72%的股权拱手相让,并宣称东盛将在5年时间内停止所有并购活动。有人怀疑其主要原因在于资金吃紧。到年底,又传出消息,当初双方承诺的60亿元“国际云药港”无法实施;2007年120亿元销售目标难兑现。同时东盛董事长郭家学证实淡出了云药管理层。更严重的是曾经靠资本运作迅速走出扩张之路的三九年底面临崩盘;麦克的老总则卷款逃逸,公司全面崩盘。

    解决之道
, http://www.100md.com
    快速提高运营能力

    2005年医药行业的并购和去年比显得落差巨大,由于医药企业资本运作的不成熟,往往不能把收购和企业战略结合起来,造成“并购后遗症”,为此,药企在2005年尤其切身的体会到因整合不力造成的资本浪费的滋味。

    但是,由于一段时间内,在促成企业规模扩大、提高竞争力的内部压力和政策变动、外资进入等外部刺激下,医药企业的并购仍会是主旋律之一。那时能够以市场战略指导并购操作的企业将更容易取得领先地位。

    然而资本运作是手段不是目的,医药企业首先不应满足于“做大”带来的幻觉而盲目扩张,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资本市场的运作。与此同时,企业扩张做大是个系统工程。企业管理能否跟上,是欲并购、重组企业现今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并购后的整合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下一次医药企业并购重组浪潮到来的时候,无论是国内药企之间的重组,还是借助外资力量,获得新药研发能力都将成为其核心驱动因素。因此,企业在做大的同时还得“强身健体”、练好内功,探索出中国医药企业强大之路。
, http://www.100md.com
    最顽固短板

    研发硬伤

    研发短板其实是老生常谈,但是到2005年不仅不见好转,反而愈演愈烈。

    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仿制药报批数量正在以超常规的速度猛增。2005年第一季度报批量再创历史新高,达7199件,其中大部分是已有标准药品的申报。而且仿制之风还刮向了中药产业,2005年9月份申报的化学新药申报为410件,而中药申报已达553件,超过了化学药,从SFDA审批的仿制药情况来看,中药所占的份额从原来的21%,增长到现在的57%。

    这些危险的信号都表明,在这个医药产业最上游的领域,正在酝酿新一轮的低水平重复。

    事实上,上游产品同质化早已影响到下游制药产业的发展,由此而造成的企业营销战略同质化也日益严重,即使营销创新能力再强的企业也总是摆脱不了身后的模仿者。
, http://www.100md.com
    而2005年国家最大规模的一次降价政策的实施则更使得企业投入研发的资金更陷入困境,由此,各种改剂型、改包装的变脸药大行其道。

    另一个趋势——跨国公司正在把研发中心向中国转移,加速研发的本土化进程在2005年尤其突出,比如全球最大的制药商辉瑞公司就宣称将在沪设置世界级研发中心。在未来5年内,辉瑞公司将为该研发中心投资超过2亿元人民币。越来越多的跨国制药企业加大在华的研发投资在促进国医药产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的同时,也对我国医药研发产生了人才流失等消极影响。

    鉴于2005年我国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首次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医药企业的研发短板在2005年显得尤其顽固和急迫。

    解决之道
, 百拇医药
    自主创新提到“战略”高度

    要补上研发短板实在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要不然也不会年年讲却年年顽固的存在着。笔者认为,与其硬碰硬不如立足现实。中国的医药企业在研发方面具备低成本、人才及初步完善的法律等优势,企业首先要利用好本土优势,整合本土资源,寻找中国式的突围方式,比如中国目前在化学制剂研发上面无法抗衡跨国药企,但中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可以从中药植物制剂方面有所突破。

    另外,随着世界医药研发中心的转移,我们也急需改变传统模式。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是联合开发模式,新药研发开发中心主要负责项目的立项分析和管理,依托科学院、大学药学院及国际知名药物研究机构,利用自身已有的生产基地和动物试验室完成新药的动物试验、中试及工艺研究,其他工作与合同研究机构协作完成。而国内企业也有逐步向这种方式靠近的趋势,但应当寻找更符合中国现状的研发方式,加快研发速度,降低研发成本,拓展新药来源渠道。

    最痛心短板
, http://www.100md.com
    知识产权被动

    知识产权的问题在2005年格外令人痛心!2005年初,日本东洋医学会竟然筹划与世界卫生组织沟通,申请将“汉方医药”更名为“东洋医药”。消息一出,业界哗然。但日方理直气壮的是如下事实:其一,最新统计显示,国际中药市场中日本产品占80%,而中国仅占5%左右,另外中国每年还需从国外进口的“洋中药”超过1亿美元。其二,日本非常重视中药专利。美国的中药专利申请中,日本占了近一半,中国却几乎没有。

    而国内的案件纠纷却一直处于鏖战中——“伟哥”专利纠纷、11家药企对广州威尔曼国际新药开发中心“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的专利反侵权诉讼、临清华威状告鲁泰环中,三大专利官司在2005年接连上演。这三大案件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第一起代表了中外药企在药品知识产权范围内的博弈;第二起则是医药产业界首次发生的一起专利反侵权诉讼案件;第三起则代表了国内中药产业界中药知识产权该如何保护和界定的问题。
, http://www.100md.com
    由于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缺乏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对待知识产权的态度是被动防范,不知主动预防,所以演进到2005年纠纷连连甚至连名字都不是自己的了,真是最令人痛心疾首的短板!

    解决之道

    尽快建立保护体系

    知识产权和研发问题紧密相关,所以首先企业要多跟踪国外新药专利信息,分析可能具有市场前景的新药,并抢先一步研发其新工艺、新复方、新剂型、新医疗用途,以获得该新化合物的从属专利,力争用从属专利作为筹码进行交叉许可,换得该新药的生产、销售权利。

    其次,企业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维权。可以多向国外的企业学习,加大力度对医药企业专利代理人或专利律师等专业人才的培养,设立专门的专利管理机构,使医药专利工作能由专利代理人和专利律师来承担。尤其在占先天优势的中药上要加强中药现代化研究,充分利用传统知识保护、专利、商标、商业秘密、著作权等各种手段,建立中医药综合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 百拇医药
    另外,更重要的是能实现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经营。企业可通过知识资产的评估、许可、转让、入股、重组、筹资、上市等方式,促进知识资产的资产化、商品化、资本化和企业发展的可持续化。

    最隐蔽短板

    赢利能力太差

    从2005年数据统计上看,1~10月,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3638亿元,增长19.1%,呈平稳增长趋势,但利润率下降,由前一年的8.81%降至8.39%。在医药工业企业销售收入高幅增长的同时,行业亏损呈增长趋势,亏损总额30.8亿元,同比增长15.56%。

    在医药商业一块,购销稳步增长,但增幅下降。1到9月份7大类医药商品总销售1954.85亿元,增长13.78%,其中药品类1467亿元,中成药334亿元,分别增长16.46%和6.85%,增幅都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从终端市场看,医院用药上半年比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2001年到2004年扶摇直上的医院用药增长势头趋缓。
, 百拇医药
    而之前对2005年上半年23家医药行业国有重点企业的数据同样不容乐观:从规模看23家重点企业约占整个医药行业的1/3但赢利能力显然不是很强。从增长速度看,23家重点医药企业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4%低于全行业21.18%的增幅;与全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9.84%相比,23家企业甚至出现了0.8%的降幅。

    专家分析,2005年医药经济总体呈现平稳态势,但经济效益出现下滑。赢利能力差被掩盖在总量增长之下,往往不被药企所重视,这成了2005年最隐蔽的短板。

    解决之道

    企业以高效为导向

    医药行业整体赢利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由于粮食、化工产品、能源、运输、药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医药企业成本明显上升;而国家宏观调控的大幅度降价政策则使得医药企业又添一大压力,所以成本增速逐渐大于效益增速。
, 百拇医药
    为此,医药企业首先要树立起成本意识,努力降低成本,可以向内部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效益;对外界的不利影响因素也要想办法应对,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应抓住消费增长的有利时机加快产品结构调整进一步控制成本与费用;同时在加快产业整合的同时应避免不必要的价格战才能实现持续的良性增长。此外,原料药制造企业的环保问题引起的高度重视,因为一时的忽略将可能带来后期高额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损失。

    最尴尬短板

    国际化碰壁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触摸国际化的天花板,医药企业也频频试水。比如2005年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国际认证中去,顺利通过的却寥寥可数。而一系列碰壁事件更是凸显了国际化壁垒。

    首先是2005年初的一场海啸,虽然国内媒体大都乐观地指出,将大大增强抗生素产品的出口,但由于大部分制剂产品通过国际注册的都很少,所以实际上海啸并没带来明显影响。
, http://www.100md.com
    如果说这次是与国际化的机遇无奈地擦身而过,那么2005年6月诺华和EAB达成合作协议以在非洲扩大青蒿种植面积,缓解原料的供应紧缺的消息,无疑是对中国药企的晴天霹雳。此前我国青蒿素主要以原料药形式出口,利润始终被跨国医药巨头控制,此后国内企业又增添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

    而早就高喊国际化的中药也遭遇了尴尬。2005年9月前后,爱尔兰Akktracek公司与云南白药签署了合作协议。虽然云南白药希望借对方的专利技术升级换代自己产品的剂型,以实现中药产品的国际化。但此种“下嫁”却从侧面折射出中药难破国际化坚冰的现实。

    解决之道

    内强素质 走差异化之路

    虽然对于发展水平有限的医药企业来说,国际化还不是火烧眉毛的事情,但是由于是大势所趋,这其实是迟早要面对的、最潜在的短板。因此,医药企业首先要具备国际化的战略意识,其次更要具备推动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技巧与能力。

    鉴于目前研发、制剂水平短期不可能有大的飞跃,化学药出口中多是低廉的原料药,专家认为,一种可行的策略是:外学印度,即大宗原料药中间体--特色原料药-专利仿制药-通用名药物-创新药物的路线;内学海正,即从仿制API(非专利原料药)向API工艺专利转移,从一般中间体向cGMP(现行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新药Ⅰ、Ⅱ期临床中间体转移,从原料药一条龙向精烘包、制剂加药政注册转移,从偏重抓生产向环保、安全、生产三同步转移;加快创新药物与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做大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综合来说,就是要“走特色原料药之路,走差异化之路”。

    医药经济报2006年 元旦特刊, http://www.100md.com(殷毅 林碧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