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1187597
2006,医药股还能避风吗
     一向是投资者安全避风港的医药企业股如今已经风光不再。2006年,对制药行业来说,又是掺杂着成功、失败、兼并和破产的一年。

    在美国华尔街,医药企业的股票一直被誉为投资者的安全避风港。每当经济衰退的阴影到来之际,投资者往往通过购入药企的股票来应对危机;而一旦经济状况重新峰回路转进入繁荣期时,投资医药企业同样也是理财大师指导其客户的不二选择。然而,近几年来这一法则似乎有了些变化,大型制药巨头频频曝光的负面新闻已经令制药企业的这些声誉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从数字上看,除了惠氏公司之外,绝大多数的制药公司股票2005年的表现都乏善可陈,而且标准普尔公司认为,大制药公司股票2006年的上涨仍缺乏动力,传统的两大巨头辉瑞公司与默克公司已经“风光不再”。

    一直擅长制造治病救人良药的制药企业这次却没有一剂快速的良药来解决目前的疴症。毕竟整个产业在经历了过去相当长时间的一段高速增长期后,现在却要解决大量的后遗症——专利到期、法规变革、无休止的诉讼、不断被拖延的新药上市、新的关键临床数据等,这些问题无不牵动着投资者的心,更令这些叱咤风云的制药巨头决策层的管理精英揪心。

    2005年的生物技术公司应当是个重要的看点。老牌的制药企业默克公司、百时美施贵宝公司、惠氏公司、先灵葆雅公司、礼来公司、雅培公司与阿斯利康公司如今在华尔街证券市场上的总市值已经不敌历史不超过40年的新兴生物技术公司安进公司及基因泰克公司的总市值,即使后者的总销售额还无法与这些“百年老字号”相匹敌。

    由此,2006年的制药行业或许又是掺杂着成功、失败、兼并和破产的又一年。只有嗅觉灵敏、擅长把握机遇者才能笑到最后。

    医保中的新机会

    对于大型制药巨头而言,2006年美国医保制度的改革应当是个重要的机会。这项改革在提高美国老年人和残疾人用药保障的同时,也为制药企业带来无限商机。

    然而,今日美国报/CNN/盖洛普联合所作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61%的受访者并不了解新医保制度,而且54%的被调查老年人表示他们不会去做新医保登记,而22%的受访者还没法确定是否会登记。批评家们表示,新医保计划很可能会令政府预算失控,从而导致一个巨大的联邦赤字。

    新医保制度到底能在医药界中产生多少赢家和输家目前尚难定论,毕竟这些新条款在实施过程中充满着变数。从长远发展来看,新医保制度未必对所有制药企业有利。不过,2006年它的影响应当不会完全显现出来。此外,美国国家医疗保险制度(Medicare)与美国国家医疗补助制度(Medicaid)的受益病人都应当是制药企业下一步业务发展的重点。

    从这个意义上说,礼来公司与阿斯利康公司可能是新医保制度的最大获益公司。这两个公司的两大王牌精神分裂症产品再普乐和思瑞康将因其在Medicare与Medicaid中的广泛应用而获益匪浅。

    除此之外,医保改革对辉瑞与赛诺菲-安万特等高利润企业相对影响较小,但可能对百时美施贵宝与先灵葆雅这样的利润水平相对较低的公司带来显著的影响。

    仿制药产业的海市蜃楼

    医保制度的改革对仿制药企业而言同样是个好消息。不过,2006年真正促进仿制药企业发展的最大利好因素应当是一大批大品牌畅销产品专利到期。据统计,2006年专利到期的品牌药物的市场总值将达到99亿美元,2007年则将增加至119亿美元。

    2006年最重要的专利到期药物当属默克公司的舒降之与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的普拉固。此外,辉瑞公司的左洛复、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的思诺思也将不可避免地面对仿制药的竞争。

    虽然整个仿制药产业机遇频现,但对于每个具体的企业而言,规模是相当重要的。比如2005年,仿制药行业大型兼并连连,特别是泰华/ Ivax收购案与山德士公司的收购案令整个仿制药界出现了新的状元与榜眼。

    与此同时,仿制药产业同样也面对着一些进退维谷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产能过高、产品降价幅度过大、利润率微薄等方面。进一步的兼并重组看来在所难免,但问题或许并非如此简单。一些证券投资分析公司认为,像Mykan或华生这样的中等规模企业一旦进行大规模的兼并和重组,完全可能发生新的财务问题,进而威胁到其信用等级。

    收缩阵线

    在制药巨头心目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规模与效率都不可或缺。通过兼并收购能获得规模,但在种种负面因素下,提高效率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

    一些制药巨头已经开始了裁员计划,并加大市场营销与推广的力度。由于2006年这些企业又将面临畅销产品专利到期的问题,因此,如何利用现有产品保持销售额与利润显得格外重要。今年2月,辉瑞公司的一个10人会议结果将是这方面的一个重要信号。

    在法律诉讼方面,整个制药产业可谓有喜有忧。2005年,辉瑞公司与礼来公司在美国都赢得了它们梦寐以求的胜诉结果,从而确定了公司头号产品美国专利的合法性。不过,百时美施贵宝公司与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的波利维专利案目前尚无最终结果。而流年不利的默克公司目前仍在万络索赔案中苦苦挣扎。

    事实上,这所有的诉讼案制药企业都“输不起”。如果某一企业丧失了其头号产品的专利保护,如果默克公司为了万络而需要支付上百亿美元的天文数字赔偿金,投资者自然会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其意愿,制药企业股票的“安全避风港”美名更将荡然无存。

    不过,2005年制药企业还有一个并不十分显眼的重大利好消息。由于布什总统的减税政策将美国企业海外回款的税率从原先的35%降低至5%,各大公司纷纷从海外分公司中抽取资金返回美国。这些新的资金将成为这些巨头获取下一个待收购猎物的重要财政保障,也将成为企业从事新药研发的新鲜血液。毕竟各大巨头的成长历史已经证明,新药研发才是保持企业长久发展的最重要基础,其他措施往往只是治标的权宜之计而已。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5期(本报特约撰稿人 黄东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