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 2005年第19期
编号:10857308
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钉合术治疗直肠前突及黏膜内套叠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2005年第19期
     我院自2000年应用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钉合术治疗直肠前突及黏膜内套叠34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34例,全部为女性,年龄32~57岁,其中直肠前突24例,直肠黏膜内套叠4例,直肠前突合并内套叠6例;均有排便困难1年以上病史,伴肛门坠胀、排便不尽感;排便造影显示直肠中低内套叠及直肠前突(中、重度),并排除了结肠综合征、直肠肛门狭窄疾病及精神异常病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骶麻或鞍麻成功后,常规消毒铺巾,四指扩肛后,置入肛管扩张器,取出内栓并加以固定,放入辅助肛镜,在齿状线上方3.5~5cm作荷包缝合,荷包缝线应全部潜行黏膜下层并保持在同一水平,行双荷包缝合,放入钉合器(stapker),按使用程序将荷包线收紧并打结,旋紧钉合器,注意勿夹入阴道后壁组织,击发钉合器,30s后旋松并取出,检查黏膜的完整性,检查钉合口是否有出血,如有搏动性出血必须缝扎止血,术后注意出血及尿潴留情况,术后3天内给予太宁栓塞肛,每日早晚各1次,保护黏膜,利于止血,并给予抗感染治疗。

    1.3 结果

    1.3.1 观察指标 (1)症状:患者排便是否通畅,是否有肛门坠胀及排便不尽感;(2)2周后,排便造影(与术前作对比)。

    1.3.2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2、3天均通畅排便,肛门下坠感及便不尽感消失或减轻,术后3~5天出院,术后2周,排便造影示直肠黏膜光滑,未见杯口状及前突囊袋状。

    1.3.3 并发症 1例患者术后3天因便秘致便血,予止血、肛门外用药治疗3天后大便正常。

     2 讨论

    直肠前突是指直肠前壁和阴道后壁松弛,由于女性的生理解剖特性,以及产后会阴部松弛,排便习惯不良,排变压力向阴道方向而非肛门,长期作用,使直肠黏膜松弛而向阴道突出、粪块积于前突部位而造成排空障碍,产生排便困难、便后不尽感、肛门下坠感等临床症状。

    直肠黏膜内套叠是指直肠黏膜向下移位的一种慢性病,因患者长期便秘、分娩致盆底肌肉和直肠支持组织松弛无力,直肠黏膜与肌层之间结缔组织发生断裂、分离引起黏膜下垂,直肠内套叠,压迫刺激肛门部,出现坠胀感,肛门长期受刺激扩张松弛,排便无力。

    直肠前突及黏膜内套叠现象均被列为出口阻塞综合征。其机制均为直肠黏膜松弛,与肌层之间牵拉附着力弱导致的直肠排空障碍,进而伴发一些相似临床症状。二病可单独存在,但常见同时存在,互为诱因,患者极其痛苦,并且影响生活质量。目前尚无绝对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保守治疗无效情况下,可酌情选择手术治疗,此术式国内外多用。

    目前手术治疗方法,国内外多用经肛门闭式直肠黏膜环切、直肠黏膜固定术或改良的Delorme术,手术操作困难,出血较多,远期效果不满意。我院用吻合器法将松弛内套的直肠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恢复其正常位置及张力,同时术后形成的瘢痕具有一定固定作用,保证排便通畅。该术式也能有效地预防痔的发生(痔发病机制是肛垫下移,该术式使下移肛垫复位,同时解决了痔的治疗及发生的基础)。该法操作简单,钉合可靠,缩短了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平均3~4天),患者术后疼痛轻微,临床效果较为满意,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编辑:商 洁)

    作者单位: 116021 辽宁大连,大连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病研究所(△肛肠外科), http://www.100md.com(程卫东,侯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