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市场动态 > 分析评论 > 更多分析评论
编号:10857673
中国医药企业新药研发的中国式突围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12日 中国药学会
     2005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超过4300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但不容乐观的是,1~9月销售收入虽高幅增长,但行业亏损也呈增长态势,与会专家表示,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制药企业同时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在全球化的竞争市场中,我国医药企业目前在产品技术研发等方面有很多不可比拟的优势,但面对有巨大技术优势的竞争对手,国内制药企业要想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的发展,新药创新显得特别重要。

    行业多变 喜忧共存

    世界贸易组织最近发表的一项报告指出,国际药品贸易近年来迅猛发展,2000年以来平均每年增长23%,是全球商品贸易增长率的4倍。国际药物制造商联合会(IFPMA)主席Krebs称,目前,有2/3的人类疾病还没有治疗方法,制药企业是未来最有前景的行业。

    行业大背景喜人,世界医药市场近年来发展呈现出多个特点,喜忧参半。在国际药品贸易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世界医药市场的增长幅度却趋缓趋稳,市场的激烈竞争使世界制药企业并购数量增加,药品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而目前医药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畅销药物,如被誉为“世纪之药”的阿司匹林,而要保证医药企业的不断发展,新药的研发是重要的环节,这就引出了医药市场发展所面临的一大瓶颈:新药研发投入增加,开发难度增大。
, http://www.100md.com
    西企东进 突破在即

    有关专家表示,研发问题已经成为国际医药企业共同面对的问题。巨大的研发成本压力迫使跨国药企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和印度等国。近年来,世界著名的跨国制药企业如葛兰素史克、罗氏、诺和诺德等纷纷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西方医药企业东进,对中国制药行业将造成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世界医药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使得化学原料药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另外,通用名药市场迎来新的发展、中药贸易前景光明、生物药有望成为医药生产贸易的生力军,这些都为我国医药生产企业带来了机遇;而另一方面,由于研发规模、资金等方面的差距,民族医药企业面临着来自西方药企的巨大压力,要想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的发展,沿用过去依靠企业自身的技术与资金积累方式显然行不通,需要全面整合企业自身与国内优势,突破传统的医药研发模式。

    “中国式突围”

    面对纷纷涌入的跨国制药企业造成的压力,不少民族医药企业进行了医药研发的中国式突围。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思民曾经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医药企业目前在产品技术研发方面有很多不可比拟的优势,低成本、人才及初步完善的法律优势都不可忽视。利用好本土现有优势,走适合企业的中国式研发道路是民族医药企业的迫切需要。
, 百拇医药
    众多的医药公司为提升自身的研发实力,纷纷突破了依靠企业自身的技术与资金积累的方式。一些医药公司或与大学合作,或与研究机构联手,充分利用高校与研究机构的技术优势,开发专利性产品。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药学院联合成立“心脑血管药物研究中心”,设立北大药学院“青年教师基金”;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南京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是国内第一个专门从事肝病研究的博士后工作站。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认为,当前整个医药行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全面竞争阶段,营造有效竞争、有序竞争市场环境,已经成为中国的发展目标。为此,他提醒医药企业,应特别关注国家政策动向和疾病谱的变化,关注农村医药市场新的需要,关注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的联系,以促进医药行业发展、保护民族医药事业。正大天晴药业董事长陶惠启表示,中国的医药企业要对抗跨国制药企业的竞争压力,必须首先立足本土,整合本土资源与本土优势,寻找中国式的突围方式,比如中国目前在化学制剂研发上面无法抗衡跨国药企,但中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可以从中药植物制剂方面有所突破。
, 百拇医药
    以正大天晴为例,企业经过多年努力,寻找出了一条适合企业发展的研发生产方向——专注肝药研发生产并在甘草制剂提取上取得了国际领先的优势。在此基础上,该企业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新药研发体系,采用了药品研发的“五维模式”,用药品研发作为支点,撬动起企业外围的政、企、学、研、同五者的药品研发模式,即企业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引进人才,不断完善研发的软硬件,累积企业的研发基础和研发实力,然后寻求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同行企业的研发协同,从而实现“政、企、商、学、同”研发资源的五维整合。

    业内人士表示,世界医药研发中心的转移,使国内外研发竞争升级,我国目前急需改变传统模式,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是联合开发模式,新药研发开发中心主要负责项目的立项分析和管理,依托科学院、大学药学院及国际知名药物研究机构,利用自身已有的生产基地和动物试验室完成新药的动物试验、中试及工艺研究,其他工作与合同研究机构协作完成。而国内企业也有逐步向这种方式靠近的趋势,但需要寻找更符合中国现状的研发方式,加快研发速度,降低研发成本,拓展新药来源渠道。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