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市场动态 > 分析评论 > 正文
编号:10857576
从廉价药“失踪”谈政府引导市场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针对近年来不少《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上的医疗必需、价格低廉的药物紧缺甚至脱销断档的情况,国家正在计划建立医疗机构必备常用廉价药品目录。

    廉价药物虽然“价廉”,但其作用不容忽视,比如新斯的明注射液虽然每支才0.70元左右,但它却能在关键时刻抢救垂危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磺胺嘧啶注射液价格更低,可却是脑膜炎病的特效治疗药物;奋乃静价格也不高,某些精神病患者只要遵循医瞩按规定服用,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目前由于这些药物缺销,医生在处方时就不得不用其他高价药物替代,这无形中给患者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造成廉价药物脱销的原因很多,如原料、能源涨价造成生产廉价药品亏损而企业不愿意生产;某些廉价药品的市场需求数量小,企业不好安排生产;有的廉价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企业缺乏生产积极性;生产、销售、使用三者之间缺乏沟通,市场秩序混乱等。这些原因,归根到底是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所致。经营企业亦然,对利润空间小的药品根本不愿意经营;医疗单位由于存在“以药养医”的体制弊端,更乐于开大处方、售高价药,如此就造成了廉价药脱销断档的严重局面。

    在发达国家,医药保健被作为国民的福利事业,药品的商品属性弱化,药品成为一种公益性职能的载体。尽管目前我国还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把医药作为全民福利事业来对待,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保证人民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是我们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记得在计划经济时代,解决某些紧缺、脱销药品的办法是由当时主管生产的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和主管销售的中国医药公司在一定时候研究一次解决这些药品的生产供应问题。中国医药公司提出需求品种及数量,与工业公司商定生产企业和收购企业名单。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自然要按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办事,但决不能因为过度市场化而导致药品生产、销售的“无政府”状态。

    政府虽不能干预市场,但应该正确、积极地引导市场,甚至对市场施加一定的影响。在当前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应该在卫生部或国家发改委下设一个机构对医药的产、销、用实施协调。其操作办法可以是,全国医院管理协会搜集汇总廉价药品的品种及需求数量,报送给这一机构。这一机构委托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研究安排生产、供应。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对廉价药品的价格要作适当调整,相关部门对廉价药品的生产、经营予以适当的减免税优惠,以调动生产、经营单位的积极性。(江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