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7670
我们强调企业是主体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13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6期(总第2259期 2006.01.13)
     观察|Observation

    西企东进,研发中心纷纷移师,国内医药竞争日趋激烈……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国内的医药企业是继续匍匐投靠在巨头们的门下、搜罗他们高额利润下的“零钱”,甘心成为产业链的末端,还是强化自主创新的道路,补上创新药物这一短板,赢得可持续的发展空间?如果选择同时走这两条路,如何找到双赢点?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仅仅停留在价值链低端的低附加值的产品生产,话语权不会掌握在我们手中。显然,满足于“世界工厂”地位的中国药企们需要谋划自己的产业突围方式。

    在能源紧缺、成本上升的大环境下,医药产业持续增长,企业希望保持和增加盈利,都需要通过创新来增加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提升产业结构。这意味着拉动自主创新的市场条件正在形成。

    中国的医药企业要对抗来自市场的竞争压力,必须首先立足本土,整合自身资源与优势,方能找到中国式的突围方式。比如中国目前在化学制剂研发上面无法与跨国药企抗衡,但可从中药植物制剂方面进行突破。作为在国际惟一注册销售的源于传统中药且具有中国知识产权和国际专利的创新药品,青蒿素类药物在中国的概念意义不容置疑。

    新药发现仅仅是药物研发的一个环节,最为关键的则是要把发现的先导化合物成功开发成新药,生产并推向市场,这样新药价值才能得以实现。而对于本土研究机构而言,科技成果产业化是其长期以来难以逾越的鸿沟。从研发到市场,青蒿素类药物可谓历经曲折,成为国内医药产品率先与国际接轨,成功实施转让,最后借助世界著名医药集团之力在全球开发和推广中国新药的范例。

    由于研发规模、资金等方面的差距,中国医药企业要想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的发展,沿用过去依靠企业自身的技术与资金积累方式显然行不通,需要全面整合企业自身与国内优势,突破传统的医药研发模式。

    自主创新往往与技术研发能力联系在一起,但自主创新并不仅仅只是技术研发,它会受到法律法规、行业政策的影响,还包括知识产权保护、人才等等多方面的资源整合。或者说一个创新药物是由企业、市场、科学家共同打造的,而这其中,企业是主体。即一个医药企业有效整合内部、外部资源的能力:或者主要依靠自己独立研发,或者与别人合作研发,或者合作推广上市,或者采取几种方式不同类型的组合。我们之所以强调企业是资源整合的主体,缘于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有没有自主创新的意愿和能力,是自主创新成败的关键。

    自主创新的有关参与方,都会面临严峻考验。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上,他们都表达了自己赞同和支持的声音。然而,仅仅这些是不够的,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将这一复杂的命题落实。而这涉及到资本市场的更加开放和流动、涉及到行业的政策环境、涉及到企业的体制障碍、涉及到企业微观的基础改造。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6期, http://www.100md.com(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