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7672
药企:我自主,我创新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13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6期(总第2259期 2006.01.13)
     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产业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近期提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在第三次全国科技大会的感召下,头顶着高科技光环的医药产业尤其需要分享自己的创新智慧。为此本报特邀请业内部分企业家和科技专家,共同探讨深受广大读者关注的医药创新话题。

    杨荣明——广药集团董事长,领导着南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为了实现向创新型企业的转变,他带领着几百人的招商团把订货会开到全国药交会,更在家门口大摆科研项目洽谈及科研论坛,邀得全国的医药科研精英纷纷赴会广州。2005年,该集团有望实现销售收入140亿元。在主题为“创新性、进取性、公益性”的2005广东十大经济风云人物评选中,杨荣明以锐意创新的改革意识和行动位列其中。

    姚新生——中国工程院院士。50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在传统中医药宝库中淘金筛银。经历了动荡年代,他近“知天命”才东渡留学,而已是中国工程院院士68岁的他却由东北来到深圳开始“二次创业”。他桃李天下、事业有成却仍雄心勃勃要建立中国最大的中医药数据库。
, http://www.100md.com
    卫华诚——北京医药集团董事长。他所领导的企业是北京市政府出资按照《公司法》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是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在战略重组一周年之际,他提出了集团下一步的发展目标:2005~2007年销售收入达到21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达到8亿元,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2008~2010年,销售收入争取达到36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达到25亿元,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2%。该集团正向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医药企业迈进。

    郭夏——北京万全药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CEO。作为一名拥有技术和管理双重背景的“海归”,他回国创立的在香港上市的万全科技药业有限公司是中国科技型制药企业的先锋,也是中国新药技术产品及销售市场服务的领先提供商。该集团由国际资本背景组成的C-Tech基金及公众股东共同投资组成,被美国《财富》中文版评价为中国五个极具发展潜力公司之一。他的目标是以新药开发为核心竞争力,凭借海外公司(美国、加拿大等)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将国内需求的国际先进制药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以及海外资金源源不断地引进中国,与国内同仁一起共创世界级的医药领先企业。
, http://www.100md.com
    姒亭佑——尼克美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台湾籍职业经理人。他所在的企业是一家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是由美国纳斯达克\(nasdaq)上市企业独家授权的亚太地区总部下属企业。诺华公司花费5000多万美元购买其专利技术。在中国,该公司投资数千万美元从欧美国家引进了拥有尖端科技的生产设备及各种检验检测仪器,并严格按照国家GMP要求规划和管理生产基地。该企业一直重视产品开发,利用专利透皮增效技术,开发研制了一系列新剂型的专利药物,并利用与国外的合作,成功地实现产品出口,为公司带来了更长远、更稳定的销售前景。

    创新是个很全面的概念

    记者:创新是个不老的话题,如今它又被提到了国策的高度,现在请各位简单谈谈“创新”两个字的内涵。

    杨荣明:创新是个很全面的概念营销创新、管理创新都是企业发展不可轻视的。当然,对于广药集团这样一个庞大的团队来说,产品创新,尤其是进一步整合集团乃至全市的生物医药研发力量,打造高水平的研发平台,集中科研人员实施集约研发、共同攻关,支持企业迅速提高研发水平,加快提升广州生物制药行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为重要。
, http://www.100md.com
    姚新生:加强创新药物的研究是一个国家医药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从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的许多药物科研工作者就开始了药物创新研究工作。如今,国家在发展经济的纲领中明确了将创新作为转变经济模式的一个重要思路,我作为一名药物科研工作者感到非常高兴。

    郭夏:创新研发是以全球市场为定位,以国际标准自主研发新药的过程。仿制药是创新药以外的药品,包括国内的大部分新药;仿创药是在原有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良,对药品本身进行改进,又叫改良药;委托研发/国际非专利药,即中国的企业参与到药品全球创新过程中,成为创新药研发过程的一个环节,这是中国药企走向国际市场的开端,但还不是自主创新;从宏观来讲,中国药品研发的第四次浪潮已经到来,并且仿制药、仿创药、委托研发/国际非专利药、创新研发将并存于中国制药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共同推进其产业升级。

    卫华诚:未来医药创新的一个发展趋势是大企业和中小型研发实体之间合作大于竞争。由大企业搭建技术平台,中小研发实体围绕大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大企业侧重于技术管理和资源管理,小企业侧重于具体技术手段的实施和应用。彼此紧密相连,取长补短,各取所需。勇于创新,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是一个企业保持基业常青的不竭动力。从2004年末开始,北药集团开展了整体的所有制变革,由传统的国有行政性企业集团向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转变这是我们体制创新的一个表现。
, http://www.100md.com
    姒亭佑:除了以上各位谈到的技术创新、经营创新外,我认为还有一种资本创新。我个人建议采用这样一种方式:中国的医药控股公司可以到美国或欧洲医药市场上去收购一两家优质的中小型医药企业,通过这种方式,在2~3年后自然对国际医药市场的操作方式、规则运用自如。因为用那种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你的视角是绝然不同的,不再是需不需要国际化的问题,你已经身处其中。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有完整的规划和方案,因为你需要做好准备,融入完全不同的文化当中。

    企业可以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成为创新的龙头

    记者:从各位的工作或所在企业自身角度来看,你们是如何演绎创新的,或者说你们觉得中国医药企业该如何演绎创新呢?

    姚新生:当然,在创新的体制上,应该讲究分工。企业不必也像大学和专业的科研院所一样地做科研,这对目前中国的制药企业来说,是一件比较难以达到的苛求。企业可以通过整合社会新药研发资源成为药物创新的龙头,国外的许多小公司的科研成果经过大企业的整合完全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当然,这也要求药物研发人员今后不仅仅要关注一些基础性的研究课题,同时也要关注那些贴近市场,紧扣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创新药物,这样才能和谐发展,多方共赢。
, 百拇医药
    卫华诚:从发展角度来看,医药行业似乎更类似于汽车行业而不是电信产业。在医药行业中,新兴药业公司很难超越老牌制药公司。汽车行业产品变革周期较长,四个轮子一个架子的产品模式100多年来没有多大变化。汽车行业就是典型的“先行者”行业,由于先期进入者往往具有雄厚的积累,占尽先机,后来者很难有所突破。而电信行业似乎不遵循这个规律,电信行业遵循的是摩尔定律。例如,华为公司在短短的20年内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并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

    杨荣明:广药要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拓展思路,特别是要通过大力发展中医中药,在自主创新方面有更多新的突破,形成强大的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中药产业由低端生产向高端生产的转变,由加工向创造转变。

    郭夏:在“先占市场”和“自主创新”之间,大多数企业不论在追求效益的动机上,还是在实际能力上,往往选择前者而不是后者。但是医药行业与其它行业不一样,在强调“自主创新”的时候,也不能忘记提醒企业量力而行。因为中国医药企业的自身实力和中国医药市场的覆盖范围,还不足以支撑一个真正的“发明型”创新药物。
, http://www.100md.com
    当然,从事新药开发的门槛正在不断地提高,大家都不得不考虑新的生存模式。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仿制药都是重复开发的,通过技术改进能够对药物的疗效有促进作用的制剂技术应该也是新药开发的重要内容。

    姒亭佑:自主创新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有一个很重要的资源——人才。医药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一方面跨国药企对高新技术人才有大量的需求;另一方面,他们为了贴近市场,提高技术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也会越来越多地将研发环节转移到中国。近年来,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在我国的增加已经反映了这一趋势,同时也说明中国医药市场的人才储备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还有一个数据,在美国的高新科技产业里,80%的科学家都是亚裔,而其中有很多华人创造了世界级的药物。

    还有一种人才,他们了解各国的情况和现代化的管理,即“全球职业经理人”,他们有法律、管理、专业技术、财务运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这种人才非常紧缺,也非常的走俏。中国医药企业如果认识到这些人才的珍贵,减少这类人才外流的现象,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会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增强。
, http://www.100md.com
    要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法规

    记者:从前,我们一提到创新往往就想到产品创新。其实,我国企业所体现的创新精神还表现在体制上的改革,在破与立之间去寻找新的适合我们的一种格局。请各位老总谈谈自己的看法。

    杨荣明:从我接手广药集团以来,我们新的管理层下气力要做的,除了创新还是创新!经过努力,目前广药集团已经基本构筑起由广州市医药工业研究所、广州汉方现代中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广州拜迪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化学药创新中心和集团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组成的科技平台,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

    卫华诚:国有企业的体制问题由来已久,秉持着创新观念的北京医药集团在重组后实现了四个转变:由空心化变得实体化、由区域化变得国际化、由离心化变得一体化、由多元化变得专业化,由行政性的集团公司转变为市场化的竞争主体。回顾北药的改革创新之路,我更觉得唯有创新和改革才是企业发展的恒久主题。北药首先要以事业部制为突破口,做实母公司,并充分发挥核心产业的优势,做强子公司。
, http://www.100md.com
    医药产业还应该进行广泛的合作。西方医药企业新药研发的费用构成是60%用在人力资源上,20%用在耗材上,20%用在仪器设备上。我们不能指望一位在国外某大公司担任重要职务的留学归国人员,回国后就能搞出一个新药来,这是不现实的。医药创新必须合作,包括集团内部、公司内部的合作以及医药行业之间的合作。

    郭夏:如果从一个国家的医药创新体制来讲,还需要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法规和其他制度建设。例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在医药这种对创新有显著需求的领域,要通过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给创新者提供激励。此外,应加强风险投资市场体系的建设,使创新者能够及时得到与其风险和收益相对应的资金支持。引入国际资本,国外的资本市场对于创新显得更有耐心,应该增强“自主创新”资金投入的集中度。政府可以在税收、财政补贴等环节对自主创新的研发活动给予支持。

    创新需要坚持

    记者:从产业的未来发展看,你们会与医药行业的同行们分享怎样的创新寄语?
, 百拇医药
    杨荣明:只有坚持创新,企业和产业才有未来。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我们都需要进一步开阔视野,特别是要通过大力发展中医中药,在自主创新方面有更多新的突破,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产业核心竞争能力。

    姚新生:我想说,创新需要坚持。我们的很多同行、企业都为药物创新研究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我衷心的希望他们能够继续,因为创新也需要积累,也需要坚持。作为一个国家国民健康的重要支撑,医药产业必须有上中下游完整的产业链,我们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中下游,企业更应该将注意力前移。

    郭夏:目前中国90%的制药企业处于仿制药、仿创药的开发第一、二阶段,而且会停留很长时间,只有少部分大型主导药企处在后两个阶段。而且这四个阶段通常是不可跨越的,是中国药企发展的必经之路。这主要是由中国市场的发展模式决定的。现有的药品能够控制大部分疾病,创新药持续、大量地诞生不太可能,而且当前中国的市场也负担不起新药的创新研发费用。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完善,中国药企从低利润的生产主导和销售主导型企业走向产品驱动和研发驱动型企业是必然的趋势。
, http://www.100md.com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医药企业目前在产品研发方面有很多不可比拟的优势,低成本、人才及初步完善的法律优势都不可忽视。利用好本土现有优势,走适合企业的中国式研发道路是民族医药企业迫切需要做到的。

    卫华诚:未来的创新性企业应该发展轻型化、虚拟生产。在整体结构上,以“轻资产快发展”为主导思想,从“橄榄型”企业发展模式转变为“哑铃型”企业盈利模式,并在资本运营上注重集约化投入,“有所为,有所不为”。还要加强经营的国际化,如今北药正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包括在美国进行专利到期药的抢仿,构造五大国际化合作平台:OEM国际合作平台、新项目引进国际合作平台、中间体研发加工国际合作平台、生物医药CRO国际合作平台、双向物流合作平台,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创新理论。

    姒亭佑:目前中国医药市场仿制药占绝对优势,大家对药物创新的要求似乎还不是那么迫切。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全球化的大背景,如果放到20年、30年后,会发现自主创新既是企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全球化竞争下的必然要求。自主创新要求在市场经济不断成熟、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对医药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中国的医药企业大都有偏安的意识,习惯向内看,缺少全球观,因此国内的医药市场也显得与欧美主流医药市场相当有隔膜。应该消除这种跨出国门的不确定性,立足中国,放眼世界。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6期, 百拇医药(刘正午 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