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7789
中风康复,社区路上才迈步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16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7期(总第2260期 2006.01.16)
     这个冬天,对于中风的以色列总理沙龙来说尤其寒冷,随着季节的更迭,以色列政坛或将进入下一个轮回,这个叱咤中东政坛的老人,此时却以病人的身份成为关注的焦点。即使曾经的辉煌仍然环绕着他,即使能度过危险期,他也要面临新的考验,那就是——功能恢复。

    一个名人中风后尚且如此,对于一个普通的中风患者,其功能恢复要走怎样的一条路呢?日前,记者深入采访了广州某社区一个中风患者的康复全过程,并就社区患者的康复模式采访了相关专家。

    中风了,从家里站起来

    这天下午,是某社区卫生服务站康复科卢医生出诊家庭病床的日子。从服务站出来走了5分钟,记者和卢医生就来到了文德路的周师傅家。

    周师傅从卧室里走出来迎接我们,脚步蹒跚,还没有好利索。周师傅的爱人告诉记者,周师傅退休前是某国有企业的高级工程师,今年4月份在家里突然晕倒,送到广东省人民医院脑外科诊断为“脑出血”,在急性期治疗的时候,周师傅的家人分成三班,轮流照料他。周太太说,按家里的经济条件来说,请陪护工照料周师傅也是可以的,但是总感觉一定要自己家人照料才放心。急性期过后,周师傅一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康复科进行综合康复治疗,1个月后,功能有了明显的改善。出院后,为了方便周师傅治疗,他儿子把这套有电梯的房子腾出来给父亲住。正是这片孝心,让周师傅成了卢医生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患者。为什么不到大医院康复而选择在社区康复呢?周太太告诉记者,每次到大医院做治疗,那里的病人总是很多,医生没有太多的时间顾及病人,一切治疗措施像是流水作业,让他们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而社区医生不是这样的,态度和蔼可亲,从不摆医生的架子,有时候刮风下雨周师傅去不了服务站,医生就到家里来做治疗,渐渐地,周师傅习惯了这种康复方式。
, http://www.100md.com
    当然,如果只是社区医生的态度和蔼可亲而没有实际疗效,周师傅也不会坚持治疗下去的。事实上,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做康复治疗半年以来,周师傅的肢体功能恢复十分明显。周师傅刚开始来服务站做康复的时候,左边的肢体一点都不能动,有时候还像触电似的抽搐,根本就控制不了。卢医生告诉记者,天气好的时候,周师傅的老伴儿就推着他到服务站做常规治疗,包括理疗、针灸、按摩、平衡训练以及行走训练等,天气不好的时候他就到周师傅家里去。

    周师傅都做过哪些治疗呢?卢医生告诉记者,除了控制血压外,还要服用活血化瘀和营养神经的药物,以前肌张力高的时候还吃一些肌松药,目前最重要的是进行肢体功能的训练。聊到这里,记者不禁问卢医生,今天天气不错,为什么还要来周师傅家里做治疗呢?卢医生表示,不论中风也好骨折也好,其后期的康复主要是肢体功能的锻炼,使其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目前周师傅的肢体功能已经不需要到服务站做治疗,只要在家里结合居住的条件进行一些实用的训练就可以了。卢医生最后补充道:“康复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患者回归社会,而家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康复治疗要和患者的居住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患者在这样的训练中逐渐学会生活自理,尽量不要给家人和社会带来负担。”
, 百拇医药
    从卧室到客厅再到阳台,周师傅小心翼翼地走,卢医生在旁边小声地指点着。翻书、提袋子、挪动杯盘,周师傅兴致很高,还特意用仍不太灵活的那只手为记者倒了一杯水。一个小时过去了,卢医生结束了对周师傅的治疗,在他看来,每次治疗主要是教给周师傅一些动作要领,然后靠他自己反复练习。

    不能只是医生唱“戏”

    在医疗改革之前,周师傅和爱人享受的是公费医疗,不管是大病还是小灾,只要有发票就能全额报销,现在虽然没有过去的待遇,但是医保基金还是能帮助其支付相当多的一部分,周师傅现在每个月自己只要出几百块钱就可以了。

    该社区卫生服务站康复科主任朱医生告诉记者,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病,而且致残率很高,一旦发生肢体功能障碍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该科室门诊病人加上家庭病床一共有近20个像周师傅这样的患者,肢体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如果患者一蹶不振而家人也顺其自然的话,将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褥疮、肢体萎缩、神经疼痛等。
, http://www.100md.com
    朱医生告诉记者,就其接触的中风患者而言,不是所有的病人都像周师傅这么幸运。朱医生说,假如把患者的康复工作比作一根链条,社区医生只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患者要想得到完整而系统的康复,就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就拿周师傅来说,首先患者家属一直都在为其积极寻求最好的治疗方法,这种做法所体现出的亲情对病人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其次是医保中心能及时地支付所花费用,这样就不会给患者造成经济上的负担;再次是社区医生能提供有效的治疗措施,使病情不会在无谓的耽搁中延误。

    这是否表明社区康复只需要这三方面的努力就可以了呢?朱医生认为并非如此,因为社区康复工作是一个完整而细致的系统工程,治疗好患者的肢体功能只是社区医生其中的一个任务,如何让患者独立生活甚至创造社会价值,才是康复工作的终极目的。比如为患者改造居室和社区内的设施,为其营造一个没有障碍的生活环境,如果患者因为疾病不能胜任原来的工作,但是还有一定的劳动能力的话,社区还可以为这些患者开设一些职业教育课程,为其提供一个可以创造劳动价值的舞台,这样不仅能消除残疾带来的自卑感,而且可以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朱医生强调,从目前国内中风病人社区康复的发展水平来看,显然还没有达到这样的理想境界。
, 百拇医药
    社区康复才刚刚上路

    那么,中风病人的社区康复怎样操作才是合理的呢?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深圳市社区康复技术指导专家组秘书长王玉龙教授,王玉龙认为,中风病人的社区康复是一项系统而烦琐的工作,把患者回归社会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医务人员身上是不现实的,因为康复的效果越好,其对整个大环境的依赖程度就越高,而这绝不是拥有医疗技术就能解决的问题。王玉龙介绍,深圳社区康复工作者首先要取得省残联颁发的康复治疗师资格证,才能上门为患者做康复治疗,一般的病人根据功能障碍的程度选择相应的康复机构,这个工作主要是各级残联来组织,然后才是卫生技术人员提供专业上的帮助。王玉龙向记者坦言,即使在深圳这个生活现代化程度相当高的地方,这项工作开展得也不是很理想。

    究竟社区康复工作的理想模式是怎样的呢?王玉龙认为社区康复工作只应该有大的原则而不应该有模式,一旦有了模式就会有一刀切的危险。

    后记:记者自己也曾做过两年的康复医生,总体感觉全社会对社区康复的认识程度相当低,即使是医务工作者,对社区康复的理解也不尽如人意。恩格尔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提出很多年,但是一提到医学,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手术、药物,而总是把康复与针灸推拿之类的传统医学等同起来,社区康复的理念似乎更加边缘了许多。不可否认,社区康复工作的社会化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极少数发达城市尚且处于起步阶段,而更多的欠发达地区呢,大概还是一块处女地吧?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3期, http://www.100md.com(刘景峰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