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针骨专业 > 针灸治疗 > 针灸科治疗
编号:10864920
经络与针麻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77期
     应用经络学说,可以解释临床上常用的许多针麻穴位的原理。例如,临床上有“面口合谷收”的经验之谈,合谷穴被广泛应用于面颊、鼻唇、口腔和颈部手术。这是因为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该经循行到达锁骨上窝时,发出支脉上至颈部,进而通过面颊进入下齿龈,再绕唇到达对侧鼻翼旁。又如胃大部切除术多取足三里穴。这是因为该穴属足阳明胃经,而后者直接连属于胃腑。

    由于经络之间、脏腑之间是彼此关联并相互影响的,更兼病人的病情、体质各异,手术前和手术过程中出现的症状复杂多变,因此,除了循经取穴以外,通常还考虑辨证取穴原则。

    所谓辨证取穴,是应用脏腑经络辨证方法,根据病人的体质、病情、病变所涉及的脏腑、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症状,以及脏腑间或脏腑经络间相关等原则,选取相应穴位。例如胸腔内手术常选用郄门穴,乃是该穴属心包经之故。在手术过程中,病人可能出现心悸、气急、烦躁等反应,究其原因,是由于心气受扰,而针刺郄门穴则可收到宁心安神之功。又如耳针麻醉的穴位处方多包含肺穴,乃是多数手术要切开皮肤,而依据了肺主皮毛原理。

    关于针刺作用特点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经络学说的认识。例如,临床发现,针刺诱导后末梢血管扩张、脉搏波增大、微循环改善者,针麻效果较好,反之则较差。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针刺通调经络气血的实质。又如,由于“诸痛皆因于气”(张子和·《儒门事亲》),而“肺者,气之本”(《素问·六节藏象论》),肺司呼吸,因而可通过记录呼吸运动以反映针刺后脏腑经络气血的活动状态。结果表明,针刺时呼吸均匀、幅度平稳者,针麻效果较好。再如在手术前对病人进行辨证分型,探讨针麻作用的个体差异,结果发现,虚寒型病人的针麻效果优于实热型。有的单位根据辨证的结果,给病人服中药进行调理,然后再进行手术,可提高针麻效果。

    总之,应用经络学说的基本原理筛选针麻穴位、探讨针刺作用的特点,有力地推动了针麻的发展。这充分表明,经络学说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地反映了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某些规律性。, http://www.100md.com(王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