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5年第22期
编号:10859942
质粒消除现象的研究现状与意义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5年第22期
消除,,消除;耐药性质粒,1化学试剂对质粒的消除作用,2化学药物对质粒的消除作用,3中草药对质粒的消除作用,4质粒消除剂的意义与评价,【参考文献】
     【摘要】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细菌出现耐药,其耐药水平也越来越高。细菌耐药给病人和医生造成许多难题,导致疗程延长和死亡率的升高。近年来许多科学家和临床医生都在寻找有效的消除耐药质粒的方法,试图恢复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对近年药物消除细菌耐药性质粒(R质粒)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消除;耐药性质粒

    自20世纪40年代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以来,人类便进入了抗生素时代,抗感染治疗也由此进入了新纪元。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大大降低,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一直把抗菌药物作为抗感染治疗最有力的武器,抗菌药物的研究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又遇到了新的挑战,即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这又给人类带来了新的灾难。1959~1990年在日本由Akiba和Ochiai等人发现并证实多重耐药性可在大肠杆菌和志贺菌间互相传递,1962年将此种传递耐药性的因子命名为耐药性因子或R因子-即目前的耐药性质粒(R质粒),它是细菌内染色体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对细菌生存非必需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其上携带着的耐药基因赋予了细菌对某些抗生素的耐药,广泛存在于革兰阳性和阴性菌中,几乎所有致病菌皆有之。耐药质粒可自宿主细胞内自发消除,但很缓慢,其消除频率为10-2~10-8。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和耐药细菌的感染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但随着基因组研究的进展,学者们发现破坏耐药基因即可使细菌恢复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因此,近30年来,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者积极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去消除耐药质粒,以逆转细菌耐药,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就国内外学者用药物消除质粒的研究综述如下。

     1 化学试剂对质粒的消除作用

    1.1 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 细菌染色体DNA与质粒DNA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它们均附着于细胞膜上进行复制。SDS是一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合适的浓度下它能溶解膜蛋白,破坏细胞膜,SDS可改变质粒在细胞膜上的结合位点,使其不能精确复制,并最终导致质粒不能正确地分配到子细胞中,从而达到消除质粒的目的。SDS另一个可能的作用机理是:当它进入细胞质后,使某些与质粒复制及分配有关的蛋白部分或完全失活,造成质粒的丢失。其消除效果与其浓度和作用温度密切相关:浓度太高,会抑制细菌生长,浓度太低,质粒消除不理想;同样,适宜的温度也可以取得理想的质粒消除效果。Sonstein SA[1]等报告用0.002% SD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B质粒有0.57%~1.34%的消除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55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