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 2006年第1期
编号:10859268
针灸结合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128例临床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6年第1期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即单纯的一侧面颊肌肉弛缓,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与中枢性面瘫不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以青壮年多见[1]。笔者用针灸综合治疗本病,效果显著。现将资料完整的128例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8例中男72例,女56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13岁,其中30岁以下32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近3个月;左侧面瘫62例,右侧面瘫66例。

    1.2 治疗方法 (1)针灸治疗:①透刺:患侧阳白透丝竹空,攒竹;下关透巨髎,颊车;地仓透颊车;颧髎共3组。手法:选30号2寸针2根,分别斜刺入阳白穴,沿皮下透向丝竹空、攒竹,施捻转补泻法约1min,留针30min,每5min行针1次。另两组刺法相同,并配刺人中、承浆、健侧合谷、外关,用泻法,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②刺络拔罐:发病在1周以上者,针后配合刺络拔罐,在患侧地仓与颊车之间,相当于第二臼齿附近,先用皮肤针叩刺,见皮肤微出血,用闪火法拔罐,隔日1次,一般5次。③艾灸翳风穴:用艾条温灸翳风穴,每次20min,每日1~2次,7天为1个疗程,连灸1~2个疗程。(2)TDP照射患侧面部,以患者有温热感为度,每日1次,每次30min,7次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面容及面肌运动功能完全恢复;显效:面容及面肌运动功能基本恢复,但额纹、闭目、示齿、鼓腮4项中尚有部分未完全正常;好转:面容及面肌运动功能好转,但额纹、闭目、示齿、鼓腮4项均未完全正常。

    1.4 结果 痊愈101例,显效18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66%。

     2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18岁,2000年4月15日初诊。患者2天前早操后突发口眼㖞斜,右眼露睛流泪,右颊潴留食物,鼓腮漏气,不能做皱眉、露齿动作,属右侧周围性面瘫,经透刺、艾灸、TDP照射10天,刺络拔罐3次而痊愈。

    例2,患者,女,58岁,2002年8月5日初诊,患者10天前睡觉醒来时突然出现左侧面部板滞、麻木、不能蹙额、皱眉、露齿、鼓腮动作,发病后在外治疗无好转而来我院求治。就诊时,口角向右侧㖞斜,口唇闭合不全,饮水时由左侧流出,露眼流泪,若强令闭眼,则左眼珠上翻,露出白眼,左侧额纹、鼻唇沟消失,诊为左侧面神经炎即周围性面瘫,经穴位透刺、艾灸、刺络拔罐、TDP照射患侧面部,共治疗20天而痊愈出院。

     3 讨论

    本病根据急性起病的周围型面瘫即可诊断。但需与中耳炎、迷路炎等耳源性疾病以及腮腺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肿瘤、外伤等引起的周围性面瘫相鉴别,后者疗效不理想。此外,还需与中枢性面瘫相鉴别。本病多因卫阳不固,脉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损伤面部筋脉,以致经络不和,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内经》[2]“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治疗重在疏通面部气血。本法取穴较少,但包含手足六条阳经,盖阳经皆行头面,而“经脉所通,主治所及”。辅以艾灸、TDP照射、刺络拔罐,更有利于疏通痹阻,活血祛瘀生新,使面部筋肉得于气血濡养则功能自复。《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2]更是从现代中医学角度观察肌肉变化,说明了针灸的治疗效果。文中说,治疗前肌电图提示,大部分患侧面肌失神经支配或部分失神经支配及兴奋降低。经针刺治疗后复查,其中多数得到改善,使原来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重新得到神经支配,使受障碍的神经功能恢复常态。笔者认为阳白透刺重在刺激额肌,增强眼睑的收缩能力。下关、地仓透刺重在增强面肌功能,翳风穴正当面神经从茎乳孔穿出处,温灸和TDP照射可促进皆处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组织充血、水肿、受压状况,加快其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刘冠军,江青山,李一青.针灸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69-270.

    2 杨长寿.针灸治疗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85-87.

    (编辑:丁剑辉)

    作者单位: 629200 四川射洪,射洪县中医院, http://www.100md.com(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