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6年第1期
编号:10860528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价值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6年第1期
     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在缺血脑血管病中占重要地位[1]。2002~2003年我科对60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进行超声检测,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及发病部位的关系,从中找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及形成的危险因素,以达到预测脑梗死发生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经CT或MRI检查证实的脑梗死患者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36~78岁,平均(57.8±11.6)岁,脑梗死的诊断依据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1995年)制定的标准,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及一过性脑缺血症状(TIA)发作。

    1.2 方法 使用GE LOGIQ-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10MHz。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对侧以充分暴露检查侧颈部,手法宜轻,勿加压形成人为的管腔狭窄,沿胸锁乳突肌外缘纵切检查,依次显示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处(BIF)、颈内动脉起始处(ICA)、颈外动脉(ECA),然后将探头旋转90°,沿血管走行做横切检查。测量CCA内径(于分叉前2cm处)、ICA及ECA内径(于分叉处以远1.0cm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管腔狭窄程度及粥样斑块分型、彩色血流显像及脉冲多普勒观察血流充盈和流速。

    1.3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分型[2,3] Ⅰ型(血管内膜增厚):CCA、ICA或ECA的IMT为1.0~1.2mm。Ⅱ型(管腔内粥样斑块形成):局部隆起增厚,向管腔内突出,IMT>1.2mm,但未造成管腔狭窄。Ⅲ型(血管轻度狭窄):管腔狭窄程度20%~50%,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Ⅳ型(血腔明显狭窄):管腔狭窄50%~90%,明显血流动力学变化。Ⅴ型(血管完全闭塞):未见彩色血流通过。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分型:IMT>1.2mm为粥样斑块形成。根据硬化斑块的超声特点及病理变化分为扁平斑块、软斑块、硬斑块及溃疡斑块4型[4]。

     2 结果

    本组60例患者,17例颈动脉超声检测内膜光滑,未见任何粥样硬化病变;43例病变组受检血管172条,检出病变血管89条(51.74%),粥样斑块131块。其中仅60岁以上者病变血管67条,占总病变血管的75.28%;斑块106块,占总数的80.92%。见表1、表2。

    表1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范围及程度与年龄的关系(略)

    表2 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部位及分型(略)

     3 讨论

    脑卒中为老年人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因随着年龄的增大,血管内膜逐渐增厚纤维化,阻力增加,血管顺应性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升高,本文60岁以上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增加。颈动脉作为连接心脑两个重要脏器的管道,其动脉粥样斑块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血管内中膜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指征,斑块形成是其明显特征。当斑块形成并突入管腔时,由于其富含脂质,动脉壁应力增大及受高速血流冲击,斑块可发生破裂,暴露的脂质原胶可激活血小板,启动凝血反应形成动脉内血栓或发生出血、溃疡、斑块脱落等,造成脑梗死的发生。本文显示60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为71.66%,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68.33%,二者密切相关,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BIF处最多见(46.56%),其次为CCA(22.14%),而颈动脉左右无明显差异(左48.73%,右51.27%)。因BIF处血流缓慢、紊乱,管径急速伸展,血流产生漩涡,脂质易于沉积。另外,血流速度及压力脉动作用会使血小板受到损害,在血管内膜上形成附壁血栓或增加斑块形成。

    脑梗死患者绝大多数引起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及管腔狭窄,本文显示Ⅰ、Ⅱ、Ⅲ型多见,无血流动力学障碍,Ⅳ型仅3例,与国内报道一致[5],斑块以扁平斑多见(40.46%),其次为软斑(30.53%),硬斑(21.37%),溃疡斑最少(7.63%)。目前认为:软斑、溃疡斑发展快,易脱落出血,患者多有症状,脑卒中危险性大。因此,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不仅与管腔狭窄的程度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斑块的性质有关,一部分狭窄病变可快速发展,使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阻塞。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慢性疾病,而颈动脉是最易累及的大血管之一,且其位置表浅,易于暴露,可得到高质量的图像。因此,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一种无创、简便、可重复的常规检查项目,它不仅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资料,而且对无症状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新德.老年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98-108.

    2 周永昌,郭万学,徐南国,等.超声医学,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717.

    3 黄铮,龚兰生,施中伟,等.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及超声分型.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6,12(5):34-37.

    4 王新房,李治安.彩色多普勒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24.

    5 李有忠,胡爱云,单秀玲.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的关系.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10):25-27.

    (编辑:林剑雷)

    作者单位: 475000 河南开封,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神经内科, 百拇医药(李郭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