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专家讲坛
编号:10864792
张士卿教授用痰瘀相关学说治疗小儿支气管炎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79期
     张士卿教授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之一,中医儿科学博(硕)士研究生导师,甘肃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他从医30余载,学术功底坚实,临床经验丰富。张教授善于辨证论治儿科各种疑难杂证。

    中医理论认为,痰饮和瘀血是两种不同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两种不同的致病因素。痰饮和瘀血一旦形成,滞留体内,不但可以单独为患,引起多种疾病,而更多的情况是二者常常相互影响,相兼为患。痰瘀相兼为患的病证,临床表现相当广泛而且复杂严重,甚至离奇古怪。诸多疑难重症,缠绵久病,沉疴痼疾,常常与“痰瘀互结”有关。故可说“百病皆由痰瘀作崇”。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就曾将众多疑难、幽深、久耽之疾如痹证、积聚、症瘕、噎膈、痛证等,称之为络病,其中以“痰凝血瘀”者居多,论治亦多从化痰祛瘀通络入手。从临床实践看,对于一些疑难重症,从痰瘀论治,确能大大提高临床疗效。

    小儿为什么容易罹肺系疾病?肺系疾病又为什么与“痰瘀互结”相关?张教授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虽然有“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一面,但同时也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一面。尤其是从脏腑功能来理解,其“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热为火同肝论,娇肺遭伤不易愈”(《育婴家秘》)。而痰饮和瘀血都是体内津液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其形成、转化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 百拇医药
    肺本娇脏,小儿之肺则更娇嫩。一旦为外邪所侵,或因其他原因内干于肺,都可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职。这样,不仅影响水道之正常通调,而引发痰饮、水湿的停聚,同时也易致肺气受阻,不能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正常运行,从而导致血液瘀滞。痰饮、瘀血滞留作崇,反过来又必然会阻肺、射肺,加重肺的宣降失常,咳喘、逆气之病证便随之而生,甚至反复发作,渐之加重。因此,对于小儿咳、喘的治疗,除用一般宣肺、降肺、利气、化痰之剂而外,适当配以活血化瘀之品,痰瘀同治,疗效方著。

    小儿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咳嗽”、“喘证”等范畴,一般认为其发病是因小儿脏腑娇嫩,尤其是肺脏更甚,加之小儿寒暖不知自调,所以极易为风寒或风热所侵。风寒或风热之邪由表入里,阻遏肺气,肺失宣肃,津液不布,聚而为痰,痰气交阻,气道不利,上逆则为咳喘。其中,由于气候变化不一,小儿体质有异,故痰有从寒化者,即成寒痰咳嗽;痰从热化者,即成热痰咳嗽;脾虚湿盛者,则为痰湿咳嗽;若日久不愈,又可致肺脾两虚,或肺肾不足。临床治疗总以散寒宣肺或清热肃肺、化痰止咳为主,兼有喘息者,佐以降气平喘,兼有正气不足时,还应考虑挟正固本方能与病机合拍。
, http://www.100md.com
    但须注意的是,中医认为,“痰随气升降”,气又为血之帅,痰气交阻,势必影响血行不畅。血行障碍,反过来又更加重肺脏主气司呼吸以及通调水道、主持治节等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治疗此类疾病时,除按常规治法立方遣药处,如能配伍活血化瘀之品,痰瘀同治,则既能使痰浊得化,肺气得利,又能使血运得畅,津液得布,而机体康复之速度,自较单一化痰或单一祛瘀疗效为佳。

    在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时,张教授善用在传统五拗汤的基础上,加用一些活血化瘀和止咳化痰之品,化裁而成的五拗化瘀汤。

    五拗化瘀汤组成:炙麻黄、杏仁、桔梗、荆芥、栝楼皮、百部、前胡、桃仁、红花、桑白皮、黄芩、甘草。加减:属风寒者,去黄芩,加苏叶、半夏;属风热者,加生石膏,银花;热痰偏盛者,加浙贝母、鱼腥草;痰湿偏盛者,去栝楼皮、黄芩,加茯苓、陈皮、半夏;兼有脾肺气虚者,去荆芥、黄芩、加党参或太子参、黄芪、五味子;兼有肺肾阴虚者,去荆芥、黄芩,加麦冬、玄参、五味子;

    大便干结,腑气不通者,加葶苈子、苏子、枳壳、大黄等。水煎2次,药汁混匀,分3~4次服,每日1剂。功效活血化瘀,止咳平喘。主要适用于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按: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以邪实为主,故急则治其标,重在降气平喘,止咳化痰。传统治法以麻杏石甘汤加减为首选,但若疗效不佳时,即可结合患儿具体病情和病机特点,以上方增损化裁,常常能收到满意的效果,我国著名老中医关幼波指出:“在痰涎阻塞肺络的情况下,若单用行气祛痰之品,势必难以推动,活血药可使血活气动,再配以宣肺的药物,可达到气血畅行,肺络宣达,外邪随之而去,痰浊随之而泄,邪去正复,咳喘自愈。”关老斯言,诚乃经验之谈。, 百拇医药(郑访江 甘肃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