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新书评介
编号:10870706
从草根文化走进医学殿堂——《中华本草·苗药卷》序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1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85期
     大约在距今五六千年以前,苗族与华夏族的先民共同生活在黄河流域。后来,由于兄弟阋墙、部落争斗,代表华夏族的黄帝胜利,代表苗族的蚩尤失败,造成了苗族人民跨时代的大迁徙。如今历史的细节早已被岁月淘洗得一干二净,但记忆的刻痕却永远留在子孙的脑海里。除了史书的零星记载以外,我们还可以从民间文化中找到苗民生活与中原文化关系的蛛丝马迹。苗族民间古歌《开天辟地歌》唱道:“天地盘古初开创,世上日月分阴阳。神农播谷寻医药,人间称他是药王。苗族汉族本一家,世人起源于女皇。”反映了中华民族超越历史的巨大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苗族把蚩尤当作自己的人文初祖和民族英雄,祭祖犹祀尤公。数千年来,苗族开启山林,刀耕火种,艰辛备尝,铸成了顽强不倔的性格和超强耐苦的生存能力。苗族对医药的贡献尤为突出。苗地“百草皆药,人人会医”,“三千苗药,八百单方。”从前有些地方的苗医自备苗药,走出苗乡,外出行医,擅长治疗风湿、骨伤、巴骨黄(骨髓炎)、九子疡(淋巴结核)、飞疔(皮肤炭疽)等疑难病,还有一些腹中取瘤、肉中取弹等难度较高的外科手术记载。大量事实证明,苗族是我国草医草药知识最丰富、最普及的民族之一。
, 百拇医药
    苗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云南、重庆、广西等地,总人口894.01万人(2000年普查数),居全国各民族人口的第五位。苗族分布的地区,大都是气候温湿山区,草木茂盛,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从而为他们认识、应用和积累草药知识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据统计,全国苗药有1500多种,最常用的约200种。

    近20年来,贵州省着力于苗族医药资源的开发,在大量收集民间验方的基础上,对药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基源清楚、前景广阔的苗药予以优先开发,先按“类药”生产,后作药品“扶正”;先搞地方标准,后升国家标准,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医药的发展和医药经济的繁荣。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贵阳中医学院邱德文教授等发现贵州省罗甸县苗族民间用大果木姜子治疗胸痛、胸闷及哮喘有较好疗效,特别是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缓解作用。近10年来,他们对大果木姜子等一批苗药进行了本草学和现代药理、药化的系统研究,并把若干品种初步开发利用。

    2002年,邱德文等接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全国民族医药文献整理项目《中华本草·苗药卷》的编纂任务,历时三年,几易其稿,终于圆满完成。全书共收载苗药近400种。对这些药物的名称、基源、栽培、采集加工、药材鉴别、药化药理、特殊炮制、功能主治、用法附方都作了详细介绍。做到基源清楚,引述有据,品种的选择准确而有特色,苗药的应用传统结合现代,药理药化的研究资料既广且新,为苗族医药由草根文化进入医学科学的大雅之堂提供了又一津梁。《苗药卷》的出版问世,更为《中华本草》民族卷的完备,为苗族医药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 百拇医药
    附记:

    以下这段文字,本来是写在《序》里的,根据一位朋友的建议,把它删了。但《世说新语》关于“苗父”的一段话,引用甚广,仍有必要作适当的解释。

    前人论苗医药,必引刘向《世说新语》“说苑·辩物”中的一段话:“吾闻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之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这个苗父就是苗黎族的巫师。”我认为,这里也确指苗医的祖师。对上古时期的医巫不分,医出于巫,我们做晚辈的都毋庸讳言。今天阅读《中华本草·苗药卷》的读者,肯定会感到岁月不居,昔非今比,今日的苗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药的组成部分,已处在新的起跑线上。, 百拇医药(诸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