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内科
编号:10870660
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返流性胃窦炎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86期
     某某,女,34岁,护士。因反复上腹部胀痛,伴反酸、嗳气、纳差7年而就诊。缘患者7年前因工作紧张和婆媳关系不和出现上述症状,每于心情不畅和工作繁忙时加重;胀痛向两侧肋部放射,与饮食无明显关系。曾经上消化道钡餐和纤维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返流性胃窦炎”,服用“双层胃友”、“丽珠得乐”、“胃炎冲剂”、“吗丁林”以及多种中药(具体不详)疗效不佳。既往有神经衰弱病史。体查:四肢正常。心肺未发现异常。腹平软,上腹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纤维胃镜示:返流性胃窦炎。诊断:慢性返流性胃窦炎。中医四诊:脸红目赤,善怒喜太息,泛吐酸水;舌红苔黄,脉弦数。诊断:胃脘痛(肝气犯胃型)。给予中药治疗,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5g,炙甘草6g,香附10g,川芎10g;因患者嗳气欲呕较明显,故加沉香10g、旋覆花10g以顺气降逆;纳差加白术10g、神曲10g、麦芽10g,以健胃消导;反酸加乌贼骨20g(打碎)以和胃制酸。每日一剂,水煎服(煎煲前用冷水浸泡1小时),并嘱患者劳逸结合,调畅情志,合理饮食。服7剂后,上述症状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再服7剂,上述症状消失。守上方连服14剂巩固疗效,随访1年半未见复发。

    慢性返流性胃窦炎是由于幽门功能失调,十二指肠液(包括胰液和胆汁)返流入胃溶解胃黏液,破坏胃黏膜屏障,促使氢离子和胃蛋白酶反弥散入胃黏膜而引起的胃黏膜炎症,病变主要在胃窦部,加上呈慢性经过,故称慢性返流性胃窦炎。该病在祖国医学中属“胃痛”(胃脘痛)范畴,认为其病位虽在胃,但却与肝脾密切相关。肝脾胃三者在生理上互相配合,在病理上互相影响: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升清,如劳倦内伤,饥饱无常,每多脾胃同病;肝属木为刚脏,喜条达,主疏泄,如肝气横逆、中土雍滞、肝火亢盛或肝血瘀阻等均可犯胃,导致胃痛发作。胃脘痛(肝气犯胃型)患者多“善怒喜太息”,“怒则伤肝”,故病因主要为“肝气犯胃”。治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解表和里;枳实破气行痰、散积消痞;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川芎活血行气、散风祛痛;香附理气疏肝;炙甘草补脾益气。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柴胡有抑菌、镇静和镇痛的作用;枳实有加强胃肠道节律性收缩、促进胃肠运动的作用;白芍有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延长睡眠时间、镇静抗惊厥和抑菌的作用;川芎有镇静、延长睡眠时间、降压和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的作用;香附有减缓肌紧张、提高痛阀的作用;炙甘草有保护胃黏膜、降低胃酸浓度和抑制基础胃酸分泌量的作用。众药合用,相得益彰。

    近年临床研究发现,慢性返流性胃窦炎患者多为精神心理因素而导致胃肠功能、特别是幽门功能失调而发病,故认为精神心理因素是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病患者有日益增多的趋势,这可能与社会经济因素、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不合理等有关,因此,除上述治疗外,最好还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 http://www.100md.com(陈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