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 2006年第2期
编号:10870936
影像学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6年第2期
心脏病,1放射技术,2超声技术,3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m),4小结,【参考文献】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早期、准确地诊断冠心病,优化冠心病治疗措施,在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简要综述影像学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一些应用进展。

     1 放射技术

    1.1 X线平片

    一般来说,胸部X线检查不能用于确定冠心病的有无,但可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辅助线索。如X线平片可以显示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增大以及肺循环的改变,后者包括肺淤血、间质性和肺泡性肺水肿等,对于判断病情和评估预后均有重要价值。此外,X线平片检查对于心肌梗死后的一些并发症如室间隔破裂、室壁瘤等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1.2 放射性核素检查

    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是对冠心病进行诊断、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最有效、最重要的非侵入性诊断技术之一。包括核素心室造影、心肌灌注显像、心肌代谢显像等。其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心肌灌注显像和心肌代谢显像。

    1.2.1 心肌灌注显像

    心肌灌注显像的原理是源于心肌细胞对某些阳离子具有选择性摄取能力,通过放射性标记后使心肌显像,局部心肌聚集放射性药物的多少与该区域冠状动脉灌注的血流量呈正相关。1974年Gould首次阐明了应用运动方法通过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病理生理机制[1]。在心肌缺血状态下,即使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达到90%~95%左右,静息状态下心肌灌注显像仍可表现为正常;但在运动负荷或药物负荷状态下,狭窄冠状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可以出现明显变化,心肌灌注显像亦可发生明显异常。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心肌灌注显像经历了从平面到断层再到门控断层,从主要应用放射性核素201Ti进行灌注显像到广泛使用99mTc标记心肌灌注显像剂和发射正电子显像药物的阶段,分析技术也从简单的视觉分析发展到局部心肌定量和门控分析的发展过程。这一系列的发展使现代心肌灌注显像不仅可以更精确地探测到特异性冠状动脉狭窄和心肌缺血的位置,还可以精确量化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捕获左室功能和心肌运动信息,大大提高了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进而对其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1.2.2 心肌代谢显像

    生理条件下,心肌代谢主要通过脂肪酸氧化获取能量(占心脏所需能量的40%~60%)。当心肌缺血时,局部血氧含量减少,脂肪酸的氧化代谢相应降低,葡萄糖成为心肌组织代谢的主要底物。这一代谢模式的变化是能够应用正电子核素断层显像(PET)方法识别缺血心肌的重要依据[2]。心肌代谢显像常用的方法有葡萄糖代谢、心肌氧代谢和脂肪酸代谢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02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