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其它各类 > 更多文献 > 正文
编号:10918969
浅谈剂量对川芎功效的影响.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参见附件(74KB,2页)。

    

    ●药 苑 ●

    浅谈剂量对川芎功效的影响

    李 远 指导: 贾 波 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级硕士研究生 (四川 成都 610075)

    提要: 目的: 探讨剂量对川芎功效发挥的影响。方法: 以古今医家的临床用药经验和历代本草

    为依据 , 对不同剂量的川芎在方剂配伍中的功效进行总结。结果: 小剂量川芎祛风止痛 , 中剂量川

    芎行气、活血止痛、安神 , 大剂量川芎通络止痛。

    关键词: 川芎 剂量 功效

    中图分类号: R285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023649 (2005) 0120025202

    川芎是一味活血化瘀药 , 《本草蒙筌》言其能

    “散肝经诸风 , 治一切血 , 治一切气” [1 ]

    , 但川芎在

    治疗疾病时往往需要发挥其功效的一部分 , 而且川

    芎因其药性偏胜而有一定的副作用 , 这要求我们把

    握好川芎功效发挥的控制因素、控制方法及运用技

    巧。影响中药功效发挥的因素主要包括配伍环境、剂量、炮制、剂型、煎服法以及是否对证[2 ]

    , 目前

    方剂配伍的研究热衷于配伍环境和实验 , 用量一般

    都以教材的常用剂量为准 , 对剂量的研究有不同程

    度的忽视。古今医家以小生产方式积累的理论和实

    践总结中有丰富的内容 , 本文通过对古今医家使用

    川芎的方剂及其用药经验进行研究 , 发现川芎的剂

    量差别能影响其功效发挥 , 现就此问题作一初步的

    探讨 , 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一些思路。

    1 小剂量 (3~6g) 祛风止痛

    川芎辛温升散 , 性善疏通 , 上行头目 , 旁达肌

    腠 , 能祛风散寒 , 止痛效果颇佳[3 ]

    , 《本经》云其

    “主中风入脑头痛 , 寒痹经脉挛急 , 除脑中冷痛 , 面

    上游风来去 , 目泪出” [4 ]。常用于头痛、风湿痹痛。

    尤以外感头痛最为常用 , 如风寒头痛的《局方》川

    芎茶调散 , 风热头痛的《卫生宝鉴》川芎散 , 风湿

    头痛的羌活胜湿汤 , 风寒夹湿头痛如九味羌活汤 ,扶正祛风的小续命汤[5 ]。川芎在此类方中的剂量一

    般较小 , 汤剂换算为现代剂量约 3~6g。诸如此类祛

    风的方剂 , 在宋元以来的方剂的配伍中出现比较多 ,这与对川芎功效和副作用的认识的深入有关 , 同时

    也与医家对病机与治疗的研究深入有关。对此 , 古

    今医家多有论述 , 如宋代《本草衍义》提到“川芎

    头面风不可却也”。该书同时认识到“川芎过于辛

    散 , 不可久服 , 多服令人卒暴死” [6 ]。宋代对风的认

    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入 , 逐步形成“治风先治血 , 血

    行风自灭”的理论。《得配本草》提到“川芎上行少

    用 , 下行多用” [7 ]。近代医家蒲辅周认为川芎不可多

    用和久服。秦伯未在《谦斋医学讲稿》中指出: “川

    芎治头痛的用量以3g为宜 , 若用9g服后反增头晕欲

    吐。”川芎气香窜性温 , 其力上升下降 , 外达内透 ,无所不至 , 用小剂量主要取其辛散之性 , 上行头目 ,外达肌腠 , 祛风止痛。这与治上焦如羽 , 非轻不举

    如出一辙。

    2 中剂量 (9~12g) 行气活血、止痛、安神

    211 行气活血、止痛 川芎辛温入肝经、心经 , 行

    冲脉 , 为血中之气药 , 助清阳而开诸郁 , 凡郁病之

    中焦者 , 须用川芎 , 开提其气以升之则郁自降 , 为

    通阴阳血气之使[3 ]。腹痛 、胁痛 、郁证 、湿泻 、血

    胜。理中者, 理中焦, 此利在下焦, 赤石脂禹馀粮汤

    主之, 复不止者, 当利其小便。”柯韵伯对此也作了

    进一步的阐述, 曰: “若复不止者, 以肾主下焦, 为

    胃之关也, 关门不利, 再利小便, 以分消其湿, 盖谷

    道既塞, 水道宜通, 使有出路, 此理下焦之不二法

    也。”

    “便秘”为大便秘结不通 , 艰涩不畅的一种病

    证 , 多为热盛津亏 , 肠道失濡所致。此时膀胱气化

    功能当属正常 , 故小便当利; 若小便不利 , 大便先

    硬后溏 , 则非热胜津亏所致 , 而是由于水停膀胱 ,不还肠中所引起的 ,《伤寒论》中 251 条“若不大便

    六、七日 , 小便少者 , 虽不受食 , 但初头硬后必溏 ,未定成硬 , 攻之必溏 , 今小便利 , 屎定硬 , 乃可攻

    之” , 论述的即为这一道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