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其它各类 > 更多文献 > 正文
编号:10919726
熟地黄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32KB,3页)。

    

    ·文献研究Documentary Study·

    熟地黄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3

    A Study on the Historical Changes of Preparation Method of Radix Rehmanniae Praeparata

    张丽萍Zhang Liping ,李 军Li J un ,张振凌Zhang Zhenling ,王 磊Wang Lei

    河南中医学院 Hen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摘要:目的:弄清熟地黄历代炮制演变情况。方法:查阅从汉代至清代中医药学本草文献 ,进行归纳整理。结果:熟地黄清蒸法

    始见于汉代《金匮要略方论》 ,酒蒸法始见于南北朝《雷公炮炙论》 ,酒火 敦法见于明代。结论:熟地黄采用蒸制法炮制从汉代一

    直沿用至今。

    Abstract : Objective : To ascertain the historial changes of preparation method of Radix Rehmanniae Prae parata in different periods.

    Methods : Documents of t 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were consulted and classified f rom Han D ynasty to Qing Dynasty. Re2

    sults : Steaming in clear water was found in S ynopsis of Preacri t ions of the Golden Chamber in Han Dynasty. Steaming in liquor was

    found in Leigonp s Treat ise on Medicinal Herbs Preparat ion 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rasties. Stewing in liquor was found in

    the Ming Dynasty. Conclusion : The steaming method was applied in the han Dynasty and are still used today.

    关键词:熟地黄;炮制;历史沿革

    Key words :Radix Rehmanniae Praeparata ; preparation ; historical changes

    中图分类号 CLC number :R283. 3 文献标识码 Document code :A 文章编号Article ID :1672 - 6839 (2005) 02 - 0069 - 03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 Rehmannia glut inosa L ibosch.的

    块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记

    载 ,为常用中药之一。地黄入药分为:鲜地黄、干地黄、熟地

    黄、生地黄炭、熟地黄炭等。地黄经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加工

    后 ,其性味、功效亦发生相应的改变。鲜地黄性寒、味甘苦 ,以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为主。鲜地黄经加工焙干后名干地黄

    或生地黄 ,其性寒、味甘 ,以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为主。干地

    黄经蒸制后名熟地黄 ,其性由寒转温 ,其味由苦转甘 ,其功效

    由清转补 ,以滋阴补血 ,益精填髓为主[ 1 ]。临床根据其不同

    的功效 ,分别用于不同的病证。地黄的炮制方法及炮制品的

    质量对临床疗效会直接产生影响。纵观历代本草 ,地黄的炮

    制方法有十余种之多[ 2 ]

    ,有些方法沿用至今。目前各地的炮

    制方法尚不统一 ,乃至影响到临床准确用药。为此 ,研究熟

    地黄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变化轨迹及前人的炮制原始意图、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和临床体会 ,可为开展熟地黄饮片炮制

    规范化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1 熟地黄炮制方法历史沿革

    在熟地黄的炮制方法中 ,历代本草对熟地黄加工炮制方

    法的记载颇多 ,根据加工方法和所用辅料的不同有:蒸制;酒

    制;姜汁制;砂仁制[ 3 ];砂仁沉香制[ 4 ];砂仁茯苓酒制[ 5 ];蜜

    制[ 6 ];乳制[ 7 ];童便制;醋制;盐制;红花或蛤粉炒制[ 8 ];制炭

    等。熟地黄的历代炮制方法沿革见表 1。

    3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编号:2001BA701A55

    - 22)

    表1 历代地黄炮制沿革简况表

    年代 文献出处 创新方法 沿用方法

    汉代 《金匮要略方论》 蒸制(取汁)

    南北朝 《雷公炮炙论》 酒蒸制 蒸焙

    唐代 《千金翼方》 熬制 蒸制、酒蒸制

    宋代 《太平圣惠方》 制炭 九蒸、酒蒸制

    《博济方》 醋制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姜汁制

    元代 《得效方》 盐水制 九蒸、酒煮

    明代 《本草纲目》 砂仁制 九蒸、酒火敦、制炭

    《普济方》 煮制 姜汁制、炒制、盐制

    《明医杂录》 蜜拌制

    《证治准绳》 黄连拌制

    《景岳全书》 茯苓制

    《本草通玄》 沉香制

    清代 《本草述钩元》 乳制 九蒸、酒九蒸、制炭

    《得配本草》 童便制 姜汁制、炒制、青盐制

    《本草述》 煨制 砂仁制

    《医醇剩义》 红花制

    《医醇剩义》 蛤粉制

    1. 1 地黄蒸制法

    地黄采用蒸制法加工最早文献记载见于汉代 《金匮要略

    方论》“口 父咀 ,蒸之如斗米饭久 ,以铜器盛其汁 ,更绞地黄

    汁” [ 9 ]。在南齐《刘涓子鬼遗方》中有“切 ,蒸焙” [ 10 ]

    ,唐《外台

    秘要》有“细切蒸之极熟” [ 11 ]

    的记载。熟地黄一词始见于唐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其炮制方法为“采地黄 ,去其须、叶

    及细根 ,捣绞汁以渍肥者 ,著甑中 ,土若米无在以盖上 ,蒸之

    一时出 ,暴燥 ,更内汁中 ,又蒸汁 ,尽出 ,便乾之。……” [ 12 ]。

    孙思邈《千金翼方》曰: “斤数拣择一准生法 ,浸讫 ,候好晴日

    便早蒸之 ,即暴于日中 ,夜置汁中以物盖之 ,明朝又蒸 ,古法

    · 96 ·

    2005年 3 月第 2 期

    No. 2 Mar. 2005

    河 南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OF CHINESE MEDICINE

    第 20 卷 总第 117期

    Vol . 20 Serial No. 117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九遍止 ,今但看汁尽色黑熟 ,蒸三、五遍亦得” [ 13 ]。其炮制过

    程要求重蒸三、五遍 ,质量要求色黑。由文中所述“古法九遍

    止”可知 ,炮制熟地黄蒸制多次的方法在此之前即有 ,但尚未

    见文献记载。

    宋代对熟地黄的蒸制标准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 《证类

    本草》引图经曰“今干之法:取肥地黄三、二十斤 ,洗净 ,更以

    拣去细根及根节瘦短者 ,亦得二、三十斤 ,捣绞取汁 ,投银铜

    器中 ,下肥地黄浸漉会浃 ,饭上蒸三、四过 ,时时浸漉转 ,蒸讫

    又暴 ,使汁尽其地黄光黑如漆 ,味甘如饴糖” [ 14 ]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2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