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其它各类 > 更多文献 > 正文
编号:10919698
试论仲景运用大黄治疗脾胃病的作用.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参见附件(70KB,2页)。

    

    ·中医与方剂·

    试论仲景运用大黄治疗脾胃病的作用

    张声生1

    朱培一1

    姜良铎2

    作者单位:1. 10001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

    2. 100007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

    【关键词】 大黄; 脾胃病; 张仲景

    大黄是一味泻下攻积的重要药物 ,临床所用甚

    广 ,但医者往往只注意其泻热通便之功 ,而忽视了其

    他功效。笔者统计 ,经方中含有大黄的共有 33 首 ,其中 2 方为随症加用大黄。仲景常运用大黄治疗阳

    明腑实、瘀血吐衄、痰饮肠痈或结胸、黄疸等多种疾

    病 ,可谓善用大黄之人 ,今就仲景治疗消化系疾患中

    大黄的作用加以讨论。

    1 泻下攻积

    大黄苦味重浊 ,直降下行 ,走而不守 ,有斩关夺

    门之功 ,故号称“将军”。六腑以通降为顺 ,所以在消

    化系统疾患的治疗中 ,大黄是一味必不可少的良药 ,多用于肠道积滞、大便秘结的阳明腑实证 ,为治疗积

    滞便秘的要药。仲景运用大黄泻下通便 ,只是取其

    味苦泻下通腑之功 ,而和寒性并无必然关系 ,如在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中 ,仲景用大黄

    配合辛温之附子、细辛治疗阳虚不运、寒实内结所致

    胁腹痛证。《金匮要略直解》解道: “大黄苦寒 ,走而

    不守 ,得附子、细辛之热 ,则寒性散而走泄之性存。”

    可见 ,这里附子、细辛之意在于制约大黄寒凉之性 ,而取其泻下之力 ,以收温阳散寒、泻滞通便之功。由

    于阳明经多气多血 ,邪入阳明多化热化燥 ,所以临床

    上攻下阳明腑实证时 ,常用大黄苦以泻下、寒以清

    热 ,苦寒同用 ,故久则混为一谈 ,已失仲景本义。

    调胃承气汤 ,大、小承气合称为三承气汤 ,为泻

    下剂 ,然《伤寒论》通篇不见仲景泻下之意 ,原文均不

    见大便不利的记载 ,反而多处提及“而反下利(105

    条)”、“大便反溏(123 条)” ;仲景凡用下剂 ,必于方

    后注“更衣”、“得下”、“以利为度”等字眼 ,而调胃承

    气汤顿服后注云: “以调胃气”。大黄有“调中化食、安和五脏之功” ( 《神农本草经》 ) 。调胃承气汤中重

    用芒硝甘寒生津 ,咸寒增液而非软坚燥屎;合用大黄

    清解胃中燥热之邪 ,而调和胃气;佐以炙甘草甘以缓

    中 ,减轻大黄苦泻之力;充分说明此方作用在调和胃

    气而非泻下通便。

    2 止血活血

    大黄在《神农本草经》中首载作用不是“荡涤肠

    胃” ,而是“主下瘀血 ,血闭 ,寒热 ,破 瘕积聚” ,仲景

    对此也非常重视 ,常用它治疗各种血分病变 ,如蓄血

    闭经、产后瘀血、吐血衄血、疟母血劳诸证。大黄是

    如何止血活血的呢 ? 纵观全书 ,我们认为应从以下

    几点考虑:

    以寒制热是大黄止血的原因之一。《金匮要略·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中论述之

    热盛吐衄泻心汤证 ,便取三药苦寒清热泻火 ,乃“泻

    心即泻火 ,泻火即止血”之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