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茎类 > 泽泻 > 正文
编号:10921827
中药泽泻的本草考证.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13KB,2页)。

    

    收稿日期: 2001211212; 修订日期: 2002202226

    作者简介: 吴启南(19632) , 男(汉族) , 江苏通州人, 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副教授, 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中药品种和质量标准研究.

    中药泽泻的本草考证

    吴启南, 王立新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9)

    关键词: 泽泻; 品种; 加工炮制; 功能主治; 《本草图经》 ; 《名医别录》 ; 《雷公炮炙论》

    中图分类号: R282. 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820805 (2002) 0420247202

    泽泻是常用中药, 历版《中国药典》中均有记载, 为泽泻科植

    物泽泻A lism a orientalis (Sam. ) Juzep. 干燥块茎。冬、春季茎叶开

    始枯萎时采挖, 洗净, 干燥, 除去须根及粗皮。具有利水渗湿, 泄热

    通淋, 主治小便不利。热淋涩痛, 水肿胀满, 泄泻, 痰饮眩晕, 遗精

    等。为了使这一古老中药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确保泽泻临床用

    药安全、有效、合理, 本文对其进行了本草考证。

    1 名称

    药材名除泽泻外, 另有水泻、芒芋、鸹泻[1 ]

    , 泽芝( 《典术》 )、及

    泻( 《名医别录》 )、禹孙[2 ]

    、天鹅蛋、天秃( 《药材资料汇编》 )。

    植物异名: ( 《诗经》 ) , 、 , 牛唇( 《尔雅》 )、水 菜[3 ]。

    2 品种考证

    《名医别录》载:“……水泻也如续断, 寸寸有节。其叶如车前

    大, 其叶也亦相似, 徐州广陵人食之。”陶弘景曰“形大而长, 尾间

    必有两歧为好。丛生浅水中, 叶狭而长。”似现在的窄叶泽泻。《本

    草图经》载有“春生苗, 多在浅水中。叶似牛舌, 独茎而长。秋时开

    白花, 作丛似谷精草。”并附有三幅泽泻图(邢州泽泻、齐州泽泻、泽泻)

    [4 ]

    《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 [5 ]

    均有泽泻的原植物图。与

    现在所用的泽泻基本相同。

    3 产区、药用部位及采收加工

    《名医别录》“生汝南池泽, 五月、六月、八月采根, 阴干。叶五

    月采, 实九月采”。《本草图经》“今山东、河、陕、江、淮亦有之, 汉中

    者为佳。……今人秋末采, 暴干。”《植物名实图考》曰“抚州志: 临

    川产泽泻, 其根圆白如小蒜。”《唐本草》注:“云今汝南不复采用,惟以泾州、华州者为善也。”《蒙筌》 :“淮北虽生, 不可药用。”《出产

    辨》 :“福建省建宁府上。”由此可见药材泽泻主产于福建、河南、山

    东、河北、江苏、甘肃、陕西等省; 药用有块茎、叶和果实; 分春、秋

    季采收。

    4 炮制加工

    南北朝刘宋时代始见有泽泻炮制方法的记载, 概括起来主要

    有以下几种。

    4. 1 粉末及饮片制作 泽泻《雷公炮炙论》 :“细锉。”《本草图经》 :

    “捣, 筛取末。”《伤寒总病论》 :“去苗。”《小儿药证直诀》 :“锉极

    细。”《传信适用方》 :“研成块子。”《朱氏集验方》 :“水洗, 切作块。”

    《奇效良方》 :“去灰土, 切作片, 去粗皮。”

    4. 2 酒制 南北宋时期《雷公炮炙论》首载:“不计多少, 细锉, 酒

    浸一宿, 漉出, 暴干任用也” [4 ]。去灰土, 切作片, 去粗皮, 酒浸一宿

    等[6 ]。又如酒浸蒸、酒浸蒸焙, 宋代见有:“研成块子, 酒浸一宿 ,略蒸焙。”《校正集验背疽方》 :“水洗, 挫作块, 无灰酒湿瓦器盛, 盖

    甑酒湿瓦器上蒸五次, 锉焙。”《得配本草》 :“酒炒用。”《女科要

    旨》 :“酒拌烘” [7 ]。明代有“酒润蒸” [6 ]。此外清代还有“酒洗、酒炒”

    等炮制记载。《类编朱氏集验医方》 :“泽泻, 水洗, 切作块, 酒湿, 蒸

    五次。”

    4. 3 炒 始载于宋代, 见有“微炒” [8 ]。此后, 明代也有“切片

    炒” [9 ]

    、“去毛炒” [10 ]。清代又见有炒黄色[11 ]。

    4. 4 清蒸 始载于明代, 见有“蒸” [12 ]

    、“切片蒸、焙干” [13 ]。“切片

    蒸五次焙用” [14 ]。清代也有蒸的记载[15, 16 ]。

    4. 5 盐制 在文献中记载较晚, 始见清代, 要求“盐水拌” [17 ]。此

    后见有“盐水炒焦” ,“盐水炒干” [18 ]。“滋阴利水盐水炒” [19 ]

    的要

    求。

    4. 6 其它制法 部分文献中见皂角水浸焙, 煨, 米泔水浸。锉研

    末, 去粗皮, 去毛等。如宋代见“捣筛取末” [20 ]。元代见有“去粗

    皮” [21 ]。明代见有“削去毛, 热水浸半时切片” [22 ]。“皂角水浸切焙

    用” [23 ]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