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类 > 甘草 > 正文
编号:10921669
中国甘草属植物研究进展.PDF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3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21KB,4页)。

    

    中国甘草属植物研究进展

    王立1

    , 李家恒2

    (1.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甘肃 兰州730070; 2. 甘肃西部甘草研究所, 甘肃 酒泉 735000)

    摘要: 系统地评价了甘草属植物在我国的分布、系统分类、生态群落、生理、化学成分、育种、人

    工栽培技术及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总结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

    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中国; 甘草属;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S567. 7 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20629 (1999) 0420028204

    1 甘草属植物在我国的分布

    a 甘 草 属 ( Gly cy rrh iz a ) 是 豆 科

    (L egum ino sae ) 蝶形花亚科 ( Pap ilionatae

    Taub . )的一个小属。该属在全球分布有 29

    种6 变种, 其中我国产18 种, 3 变种〔 1〕 。该属

    分布在北纬 37~ 47°、东经 73~ 125°之间, 跨

    纬度 10° , 经度 52° , 其地理分布跨度比较大。

    在我国, 除云南甘草(G. y unnanensis)分布于

    云南及川康地区外, 其余种均分布于江淮秦

    岭以北的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暖温带、寒温

    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区内〔 2〕 。主要分布地区有

    东北(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 , 华北(包括内

    蒙古的昭乌达盟、哲里木盟、伊克昭盟、巴彦

    淖尔盟、阿拉善盟, 河北) , 西北(包括宁夏黄

    河河套两岸, 甘肃河西走廊等地区, 新疆、青

    海、陕西) , 华东(包括山东, 江苏北部) , 华中

    的河南〔 1〕 。其垂直分布在海拔250~ 1 400 m

    之间。但由于长期以来, 甘草资源遭到大肆采

    挖和开垦荒地的破坏, 使野生甘草的面积减

    少70% , 储量减少80% , 其资源面临枯竭。

    2 甘草属植物的研究现状

    2 . 1 系统分类及生态群落学研究

    2 . 1 . 1 系统分类: 甘草的系统分类已从以前

    的仅依形态学原则发展到了根据化学成分与

    比较形态学相结合的原则, 即根据本属植物

    的 根、根 茎 是 否 含 有 甘 草 甜 素

    (Glycyr rh izin)—甘草酸(Glycyr rh izic acid)

    或甘草次酸类(Glycyr rbet in ic acid) 化合物

    与子房内胚珠数目和荚果内种子数、荚果长

    短等形态对本属进行了分类〔 1〕 。据此, 我国甘

    草属植物可分为 2 组: 其中甘草组(Sect . é

    Glycyr rh iza P. C. L i) 又可分为 3 个系 16

    种: ( é )、 短 荚 果 系 ( Ser . é

    B revilegum inar is X. Y. L i, Ser . nov . ) , 计

    2 种; ( ê )、 长 荚 果 系 ( Ser . ê

    Longileum inar is X. Y. L i, Ser . nov . ) , 计8

    种 3 变种; (? )、念珠状荚果系 (Ser . ?

    Mon ililegum inar is X. Y. L i, Ser . nov . ) ,计6 种。无甘草次酸组(Sect . ê A glycyh iza

    X. Y. L i, Sect . nov . )又分为 2 个系 2 种:

    (é )、少胚珠系(Ser . é Pauciovu lata X. Y.

    L i, Ser . nov . ) , 计1 种; (ê )多胚珠系(Ser .

    ê M u lt iovu lata X. Y. L i, Ser . nov . ) , 计1

    种,即我国甘草属总计18 种3 变种。至此, 甘

    草属的分类系统趋于更完善、更科学。

    2 . 1 . 2 生态群落学研究: 甘草属群落的研究

    目前仅见于甘草(G. u ra lensis) 和胀果甘草

    (G. inf la ta)。认为甘草在不同的气候地带与

    不同植物构成群落, 适应着不同的土壤条件。

    胀果甘草的分布中心是新疆塔里木盆地及东

    疆。甘草属主要群落有: 宁夏中宁绿洲的莳蔓

    蒿(A rtem isia anethoid es) + 甘草——小花棘

    28

    8? 1999

    草 业 科 学

    PRA TACUL TU RAL SC IENCE

    16 卷 4 期

    Vo l . 16,No. 4

    a 收稿日期: 1999203225

    作者简介: 王立(19632) , 男, 甘肃甘谷人, 农学学 士, 讲师。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豆(O xy trop is g labra var . )群落; 银川绿洲荒

    漠草原区的甘草+ 披针叶黄花(T herm op sis

    lanceola ta ) + 蓼子朴 ( Inu la sa lsoloid es ) 群

    落; 内蒙古包头一带的甘草+ 短翼岩黄芪

    ( H edy sa rum brachyp terum ) + 蒿 属

    (A rtem isia spp. )群落; 内蒙古伊克昭盟达拉

    特旗及杭锦旗荒漠及荒漠草原区的甘草+ 苦

    豆子(S op hora a lop ecu roid es) + 披针叶黄花

    群落; 晋西北、陕北、宁夏陕西甘肃边区地带

    风沙线上的沙芦草(A g ropy ron m ong ol icum )

    + 甘草+ 蒿属群落; 甘肃民勤的甘草+ 白刺

    (N itra ria sibirica) + 有叶盐爪爪(K a l id ium

    f ol ia tum ) 群 落、 甘 草 + 拂 子 茅

    (Ca lam ag rost is ep ig eios ) + 赖 草 (L eym us

    seca l inus )群落; 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腾格

    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丘间低地或湖盆边

    缘的芦苇(P h ragm ites comm un is) + 芨芨草

    (A chna therum sp lend ens)群落; 甘肃河西的

    敦煌、安西、玉门、酒泉和金塔等地的大花白

    麻 ( P oacy num hend erson ii ) + 黑 果 枸 杞

    (L y cium ru then icum ) + 甘草+ 芦苇群落、骆

    驼刺(A lhag isp a rsif ol ia ) + 花花柴(K a rel in ia

    casp ia )群落和甘草+ 苦豆子群落; 在北疆阿

    尔泰地区、天山北坡及马纳斯河流域有芨芨

    草+ 苦豆子+ 甘草群落; 在阿尔泰地区亦有

    碱 茅 ( P uccinel l ia d istans ) + 狭 叶 赖 草

    (L eym us ang ustus) + 甘草群落; 在东北西部

    及内蒙古东部有甘草+ 芦苇群落及甘草+ 细

    叶黄芪(A strag a lus m el ilotoid es var . tenu is)

    + 蒿属群落、胀果甘草+ 大花白麻群落; 胀果

    甘草+ 芦苇群落; 胀果甘草+ 黑果枸杞群落;

    胀果甘草群落; 胀果甘草+ 獐毛(A elu rop us

    l it tora l is)群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1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