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8952
特需门诊在争议的漩涡中前行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4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22期(总第2275期 2006.02.24)
     背景

    高强讲话:一石激起千层浪

    “清理和规范公立医院开办的特需医疗服务项目和内容,对公立医院开办特需医疗服务要实行必要的调控和干预,用于特需医疗服务的病床数不得超过总床位数的10%,防止盲目扩大特需医疗服务规模,影响基本医疗服务供给。”卫生部部长高强在今年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引起了业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探讨。

    什么是特需医疗?它是指具有一定条件的医疗单位在保证广大群众获得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前提下,为满足部分高收入人群对医疗保健高层次的特殊需要而提供的多样化、高层次的全程医疗保健优质服务。特需医疗服务包括开设特需门诊、专家门诊、导诊服务、特种病房、高等病房、家庭式产房、特需护理、医学护理、医学美容、外科快诊快治特需病房、家庭医生、家庭护士、保健咨询等特别需求的医疗服务。

    我们在早于1995年底某市卫生局出台的《特需医疗服务暂行管理办法》中看到,特需医疗有三个重要的特征:首先它必须以满足大多数人获得基本医疗优质服务为前提;其次特需医疗必须区别于基本医疗服务,独立开设,独立管理;特需医疗服务必须做到自愿、公开、优质和自由选择。
, 百拇医药
    特需门诊的概念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当时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结构和消费层次发生了很大变化,一部分在经济上有支付能力的人群已经具有获得较好医疗照顾和优质服务的迫切需求,医疗单位也有义务适应这种需求变化的趋势。同时,城市中规模较大的医院也都相继具备了开展特需服务的条件。特需医疗服务成为开拓医疗市场的重要方面,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研究医疗保健服务如何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课题。那么,在走过了10余年发展之路后的今天,特需门诊的现状如何?(小雅)

    体验

    特需服务是咋样的

    正赶上这几天记者身体不舒服,也为了打探一下特需门诊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记者决定以广州地区为调查对象,选择一家医院的特需诊疗中心就诊。

    在就诊之前,记者比较了一下市区各家特需门诊的价格,这才发现,即使是在同一个城市,各家特需门诊的价格也大相径庭,少的挂号费才10元,与一般的专家门诊无异,多的则高达200~300元。而这些门诊的目标服务人群也各有划分,据了解,在目前光顾特需门诊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外地,为医治某种慢性疾病来咨询某一领域的权威;还有一部分人在经济上比较宽裕,不愿花时间排队等候门诊,要求享受最优质的服务,他们都是特需门诊的常客。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与特需门诊的收费价格实行放开的政策有关——可实行同行定价或医院自行定价,报卫生、物价部门备案。而此类门诊服务发生的各项费用均由患者自理,不能在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合作医疗和医疗保险中报销。
, 百拇医药
    记者打通了其中一家医院的预约电话,这家医院宣称特需门诊的挂号费只需10元。在电话中,记者表示最近上网时间太长了,左眼不舒服,希望预约一位眼科专家,话筒那边传来一个温婉的声音,说:“没问题,您现在就可以过来。”约莫半小时后,记者按照电话里的指示,来到该院×侨楼的二层,护士小姐热情地迎了上来。得知记者是来看眼科的特需门诊后,说:“对不起,现在眼科专家不在,您到普通门诊挂号吧。”记者一再表示是通过预约电话来找专家看特需门诊的,可护士耐心但坚定地表示,特需门诊和普通门诊都是一样的看法。无奈之下,记者只好寻觅第二个目标医院。

    这次记者来到一家三甲医院,其特需诊疗中心就在大门的右侧,挂号费为50元。在这里,记者见到了另外一番景象。虽然环境没有想象中的豪华气派,但是醒目的科室名称仍让人感觉到了其有别于普通门诊。护士们都很忙,虽然这里的人气不及门诊大楼旺,但是等待挂号的人也有十来个,坐满了整个候诊大厅,一排整齐的沙发椅明显地与普通门诊的胶木椅区别开来,让人有一种受到重视的感觉。轮到记者挂号了,这回记者换了一种说法:“肚子胀了两三天,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护士说:“你没有事先预约,给你推荐一个专家怎么样?”记者问:“挂号费还是50元吗?”“还是50元。”护士说完顺手给了一本崭新的病历让记者填写。病历与普通门诊所用的没什么两样,只是记者被要求详细填写联系方式,填完病历后,护士给了记者一张深蓝色的优先诊治处方笺,右上角写着记者的就诊编号。
, http://www.100md.com
    大约过了5分钟,一位护士带记者来到门诊大楼的消化内科诊室。记者站在门外,护士推门将病历交给专家。又过了5分钟,一位女病人从里面走了出来,这时专家叫了记者的名字。大概是出于对插队者的不满,记者走到诊室门前的时候,听见诊室外正在轮候的患者发出一阵议论声,记者惟有冲着他们抱歉地笑了笑,一转身把这个声音关在门外。或许是由于记者的确没有什么大恙,专家的询问和检查并没有想象中的细致,但是对记者的每一个提问都作了详尽的回答,最后建议做一个大便常规检查。回到特诊处,记者缴交了化验费29.50元,又是刚才的那个护士陪着记者到了检验科,只见护士拿着标本走进检验科,直接把标本交给操作人员。大约过了15分钟,结果就出来了。记者回到消化内科诊室给专家看了看检查报告,专家表示没有什么大碍,并叮嘱回去注意休息。

    走出诊室,记者下意识地看了看手表,这次看病用了将近一个小时。如果是普通门诊,轮候看病又要用多少时间呢?多花的60元是不是值得呢?作为优先患者,记者进入专家诊室后,挂普通门诊号的病人会怎么看呢?
, 百拇医药
    一位读者近期也在来信中对我们讲述了他所经历的一次特需门诊。这位读者是乙肝大三阳患者,他没有什么症状,除了乙肝两对半的化验结果为大三阳外,其转氨酶测试等都显示为正常水平。像这样的情况是否需要治疗呢?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他一直为此感到困惑,因此想到了广州某军区医院推出的乙肝特需门诊,此门诊由全国乙肝病毒治疗的泰斗级专家出诊,每次的出诊费就要200元。这位读者说,专家最后对他的诊断是健康携带者,在肝功正常的前提下无需做任何治疗,只需每季度检查一下转氨酶即可。“专家虽然没有对我进行任何治疗,但他说的话让我的心里有了底,对自己的健康情况有了很清晰的认识。以往我经常到医院检查乙肝两对半,检验费也花了不少,但每次得到了相同的检验结果后对自己的病还是心存顾虑。经过这次特需门诊,我和我的家人再也不用为此担忧了。”

    从病人的眼中,我们看到的特需门诊是这样的,那么,医院的管理者们又如何看待有关特需门诊的问题呢?

    聆听
, 百拇医药
    有人欢迎有人反对

    记者拨通了南方医院宣传处处长黄治才的电话,他告诉记者,该院的惠侨科成立于1979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国条件最好、规模最大、效益最佳的华侨病房,当然其收费也比其他科室高出许多,但病人享受到的是星级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惠侨科就是该院的特需门诊。而该院副院长朱宏向记者透露,医院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应该满足不同层次病人的需要,这是当前医院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医院更好地服务于病人的需要,一刀切的服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目前惠侨科已经有相对稳定的医疗队伍,一套独立的医疗、护理、辅助科室、后勤保障以及行政管理体系,是典型的“院中院”。

    据记者了解,厦门中山医院于2005年4月中旬也正式推出了贵宾服务,挂主任医师的号100元,挂著名专家的号要150元。据该院贵宾中心主任周莉透露,只要病人交纳一定的费用,就可以享受一站式服务。她一再强调医院是把群众的基本医疗放在首位,在不影响正常诊疗秩序的情况下整合一部分技术力量,来满足高端市场的特殊需求。据说厦门中山医院推出这个服务项目以后,在当地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有人认为医生对病人的态度应根据病情来区别对待,而不应该用金钱来衡量。尽管有如此多的争议,但该院的贵宾服务还是坚持下来了。
, http://www.100md.com
    而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博济医疗中心的陈庆瑜主任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了她的郁闷,她认为目前的外界环境还不适合特需医疗大张旗鼓地进行,压力比较大。陈庆瑜告诉记者,该院的博济医疗中心成立很久了,但是目前还没有自己的独立病房,没有相对固定的专家队伍,长期以来只是作为门诊的一种类别运作,只为病人提供门诊就医和陪同进行相关检查。陈庆瑜强调,由于有些病人是临时挂特需门诊的专家号,所以他们只能通过插队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服务,而这种方式经常引起普通门诊病人的不满。她补充道:“说到底,满足大多数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才是公立医院的目标,为了照顾更多的普通门诊病人,医院规定一个专家一个坐诊单元(比如一上午或一下午)最多只能看3个特需病人。”

    比起上述几家特需医疗机构,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其与当地电讯公司合作开办的“贵宾俱乐部健康之家”在2005年9月15日经新华社曝光后,做出了停止该项服务的决定,黯然收场。

    同样是公立医院开设的特需医疗服务,为什么有着迥然不同的命运呢?我们应如何科学地看待和评价公立医院的特需医疗机构呢?为了解答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请到了两位来自卫生领域的专家。
, http://www.100md.com
    对话

    “劫”富济贫应有法可依

    叶煜荣 中山大学卫生管理学院教授 著名卫生经济学家

    朱 宏 南方医院副院长 广东省特诊医疗协会会长

    记者:业界内外对于特需医疗的争议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国内却有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在提供这种服务。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叶煜荣:在这些争议中,有些观点是非理性的,而理性的批判是针对某些医院在操作方式上的瑕疵,主要体现在挤占了公共卫生资源,引起群众的怨言。每个医院对外都宣称自己是在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前提下进行特需服务的,但是一个医院的专家资源就这么多,专家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这边多占了,那边肯定就少了。有一个比喻挺有意思:“你有钱就把车开到快车道上,别挤在人行道上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卫生部部长高强已经明确提出,特需医疗服务不能超过总床位的10%,实际上是肯定了市场上特需服务的存在,但是也对其发展提出了限制。我们要辨证地看待这10%,有的医院可能特需服务占5%就已经威胁到公共资源了。
, http://www.100md.com
    朱宏:之所以对这个问题有争论,说明至少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医疗行为说到底是一种服务,服务学讲究把服务对象细分化,以体现服务的差异性,而国家一直也在倡导医疗机构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卫生服务需求。

    记者:据我们观察,即使在同一座城市,特需医疗的收费也是不同的,而且相差很大,这是怎么回事呢?

    叶煜荣:要知道特需医疗不是基本医疗服务,它是一种高端医疗服务,基本医疗是国家对公民应尽的保护责任,其价格由国家来决定,但特需医疗本来就是一小部分人的需求,说白了就是给有钱人提供的,完全是医院的一种市场行为,其价格高低应该由市场决定。

    朱宏:公立医院的基本医疗是国家的卫生事业,而特需医疗是医院开发出来的一种健康产业。事业是公益性的,具有服务大众的功能,而产业是需要回报的,它必须赢利,不然就没有办法生存。而且高强部长在最近所做的报告中也强调,公立医院从事特需医疗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除弥补医疗服务成本外,应建立医疗救助基金,用于解决弱势人群的特殊困难。
, 百拇医药
    记者:显然,无论是收费还是经营方式,各医院的特需医疗机构都具有相当大的不一致性,在国家没有出台具体规章制度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对其的规范化管理呢?

    叶煜荣:事实上政府在这方面的管理是缺位的,只是给了医院一个口子允许其开办特需门诊,允许其利润用于弥补其在实施基本医疗救助上的亏损。但是,具体应该怎么规范?目前在收费标准、服务内容、服务场地、服务秩序、财务监管等方面都是空白,而与其相关的研究都是学者在进行,听不到政府的声音,不过我相信这种混乱的场面不会持续太久。我认为在没有可具操作性的法律条文出台之前,特需医疗服务不应挤占公共卫生资源,以免在操作方式上激化医患矛盾。

    朱宏:我认为首先是医疗机构需要自我约束。比如在患者集中的场合加大宣传力度,既要引领时尚的消费潮流,又要赢得患者的理解。另外,医疗机构要自觉地科学论证,认清自身定位,自己能否办,以什么方式办?而不是惟利是图。

    记者:作为卫生领域的从业人员,应如何从特需医疗服务出发,站在更高的角度上看待国家的卫生政策,看待公立医院今后的发展态势呢?
, http://www.100md.com
    叶煜荣:其实无论谁来开办特需医疗,都无可厚非,但要看到目前我国的整体医疗资源并不富裕,而患者群的结构是“小—大—小”的结构形式,即特困户和高端人群都占少数,大多数患者都是中等消费水平的。

    后记

    踮起脚尖走阳关道

    做完这个采访后,记者的脑海里始终闪烁着一个字:乱!这是指全国范围内的特需医疗市场。1992年9月卫生部颁发的《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中指出:“为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医疗保健需求,在确保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下开展特需服务。”这是有关特需服务概念最早的官方表述,然而10余年过去了,更多的相配套的政策法规并没有随着医疗市场的发展而出台。

    大众或媒体的眼光总是挑剔的。当所谓的高端患者还在普通门诊病人堆里插队的时候,你怎么让人相信医疗机构首先满足了基本医疗服务?且不说专家挂号费,高端患者的服务费到底应该收多少,同一个城市是不是应该执行同一个标准?我们不能因为富人们不在乎钱而漫天要价,不然真的成了“劫”富但也不能保证济贫。

    21世纪已经步入健康产业时代,已经有医疗机构把服务的对象由“病人”转移到“人”上来,为有钱人看病只是健康链上的一个环节,在这片土地上还有更广阔的市场等待着我们去开发。一边是政策的缺位,一边是挑剔的目光,特需门诊仍在争议的漩涡中艰难前行。

    医药经济报2006年 医院周刊第7期, 百拇医药(刘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