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5年第21期
编号:10927527
老年人心律失常100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5年第21期
     心律失常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心律失常正逐年增加,高龄者的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颤出现率高于一般成年人[1]。由于老年人激动传导系统的退行性病变,亦容易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窦缓、病窦综合征等心律失常。老年人心律失常出现率高,除与老年性疾病有关外,即所谓正常老化心,也因心室发生不同程度的肥厚,致心室容积减少、心房扩大等变化,加之心肌组织弹性减小,细胞分裂功能降低、萎缩、变性、代谢速度减慢、离子平衡变化等也是产生心律失常的原因。此外,也受自主神经活性或细胞外K+及Ca2+浓度、pH、PO2等起搏细胞化学环境变化的影响。老年人迷走神经张力往往增高,窦房结的自律性受抑制、近房室结或希-浦氏纤维内的细胞变为起搏细胞。再者,应用儿茶酚胺、洋地黄制剂也常引起心律失常。老年人心肌的兴奋,应激性往往增加,CO2的潴留、血清电解质特别是钾的变化更容易促进其亢进。此外,老年人的窦房、房室、心房内或心室内的传导性也降低。为进一步了解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及疗效。2001~2004年笔者收集观察了100例门诊治疗的60岁以上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资料,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1年1月~2004年8月门诊资料完整的心律失常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老年患者,男62例,女38例;年龄60~83岁,平均67岁;60~69岁62例,70~79岁30例,80岁以上8例;男女之比为1.63∶1。

    1.2 诊断标准[1] 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及心脏病均依据《内科学》,第6版所制定的诊断标准判定。

    1.3 分析依据 主要以临床表现、心律失常发病时的症状、主要并发症、门诊期间心电图、心脏彩超、心功能记录以及实验室检查和6个月随访观察。

    1.4 并发症 其中神经系统症状分为轻、中度。轻度是指仅有头晕、眩晕、疲乏无力,经卧床休息及服用少量镇静剂后症状逐渐消失;中度是指眩晕甚至昏厥、烦躁不安,小剂量镇静剂疗效欠佳者。左心功能衰竭也分为轻、中度。轻度左心衰竭是指心脏病患者仅有轻度心慌气短、两肺底少量湿啰音;中度左心衰竭多有明显的心慌气短、两肺湿啰音较多。

     2 结果

    2.1 基础疾病 冠心病48例(48%),肺心病12例(12%),高血压和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11%),脑血管病5例(5%),病窦综合征4例(4%),风湿性心脏病4例(4%),扩张型心肌病3例(3%),甲亢性心脏病2例(2%),原因不明者11例(11%)。

    2.2 类型及检出率 房颤22例(22%),室性早搏19例(19%),房性早搏14例(14%),房性早搏+室性早搏12例(12%),窦性心动过缓10例(10%),窦性心动过速6例(6%),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5%),病窦综合征4例(4%),一~二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3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

    2.3 临床症状、诱因及治疗结果 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常以眩晕、昏厥、疲乏无力、烦躁不安等神经系统症状而就诊时被发现,为45例(45%),心悸胸闷者30例(30%),伴有左心衰竭者12例(12%),其他13例(13%)。因心肌缺氧、感染、电解质紊乱、药物不良反应而诱发心律失常者,分别为22例(22%),20例(20%),11例(11%)和5例(5%),占全部病例的58%。经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因,针对不同类型心律失常选用适当的药物治疗;阵发性房颤多采用西地兰静脉注射,慢性房颤多采用口服地高辛或异搏定,有器质性心脏病具有单一病灶或多灶性室性早搏或无器质性心脏病但发作频繁的室性早搏者,多采用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并同时口服乙胺碘呋酮或普鲁卡因酰胺;对心率很慢的窦缓或病窦综合征者,由于心排血量下降影响脏器灌注量时,多采用注射阿托品或山莨菪碱注射液;对窦性心动过速者多采用心得安和少量镇静剂口服。其他如束支传导阻滞,一~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主要采用对症和针对病因的治疗。

    经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者在房颤22例中有14例,室性早搏19例中有8例,房性早搏14例中有9例,房早+室早12例中有4例,窦性心动过速6例中有5例,一~二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中有1例,共41例(41%)。好转者在房颤22例中有6例,室性早搏19例中有10例,窦性心动过缓10例中有5例,房性早搏14例中有5例,房性早搏+室性早搏12例中有7例,窦性心动过速6例中有1例,病窦综合征4例中有3例,一~二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中有2例,共39例(39%)。无变化(主要是束支传导阻滞和窦缓)22例(22%),死亡5例(5%)。病情1个月内无变化者为20例(20%);6个月内无变化者8例(8%),在治疗明显好转病人中复发者为49例(49%),症状消失的病人中复发中为7例(7%)。

    3 讨论

    上述老年人心律失常临床症状有以下特点。

    3.1 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 100例中85例有器质性心脏病,表明器质性心脏病是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基本原因。原发病中居首位的是冠心病45例(4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居第二位11例(11%),其次是高血压和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10%),与国内外报道基本相符[2]。

    3.2 房颤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本组发生房颤者为22例(22%),其次为室性早搏19例(19%)和房性早搏14例(14%)。老年人引起房颤的病因多为冠心病和肺心病。因房颤时心室率多不增高,对心排血量影响不大,故临床上可毫无自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加之房颤的病因多不能去除,复律成功后而又复发的可能性大,转律又有使病人发生体循环栓塞的危险,在治疗上通常不主张转律[2],多采用病因治疗和对症处理。

    3.3 几种心律失常同时存在 由于老年人心脏传导系统有非特异性退行性变,临床观察室性早搏在老年人较房性早搏多见,窦性心动过缓和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较高。本组各种类型窦性心动过缓和束支传导阻滞共23例(23%),病因多为冠心病、高血压和高血压性心脏病。

    3.4 易误诊 老年人心脏及其他重要脏器已严重受损,对心律失常耐受力低,在心排血量减少的情况下,易出现休克、心绞痛、心衰和脑循环功能不全症状,尤以脑循环功能不全多见而误诊。本组有8例曾误诊为脑动脉硬化,16例是在正常查体时发现心律失常而无自觉症状。因此,建议老年病人主诉头晕、晕厥等神经系统症状查体时注意检查心脏及心电图、心功能等。

    3.5 治疗时注意去除诱因 感染、心肌缺氧是诱发心律失常的最常见的病因。本组有22例因感染,20例因心肌缺氧而诱发心律失常。因此,抗感染和给氧对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改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3.6 治疗效果差,复发率高 如前面所述,经过临床治疗,100例中恢复窦性心律者仅占41%,好转者占38%,病情1个月内无明显变化者达20%,而在治疗明显好转或症状消失的病人复发率为56%,提示对待老年人心律失常要坚持长期治疗、长期观察。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7.

    2 倪海曙.老年学与老年病.上海:上海知识出版社,1982,109.

    (编辑:魏 冉)

    作者单位: 841000 新疆库尔勒,新疆农二师库尔勒医院, 百拇医药(刘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