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 2005年第23期
编号:10948933
APC基因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http://www.100md.com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5年第23期
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突变;腺瘤性息肉病,1APC基因,2APC基因突变和FAP的发生,3APC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参考文献】
     【摘要】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病的发生与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突变密切相关. 大多数APC基因突变的结果是在其下游形成提前的终止密码,使APC蛋白呈“截短”改变,从而导致APC蛋白功能的障碍. 该基因容易发生自发的胚系突变,在结肠直肠腺瘤演变为癌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APC基因;突变;腺瘤性息肉病

     1APC基因

    1.1概述1986年APC基因首次由Herrera在一位患有直肠肿瘤及智力缺陷的Gardner综合征的患者染色体上发现,该患者的5号染色体长臂上有一段缺失. 随后发现APC基因是FAP的致病基因. APC基因是一个很大的管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全长含有一个8538 bp的开放式可读框架,共15个外显子,6个可变地表达. 其中第15外显子独自含有6571个bp,组成77%的编码区,是人类已知最大的外显子,它共编码2843个氨基酸. 转录产物mRNA分子为8.9 kb,在很多细胞和组织中均有表达. Miyoshi等根据在多种肿瘤(包括结肠直肠肿瘤)中常见杂合子5q21的缺失,将APC基因归为肿瘤抑制基因. 在微细胞融合技术中,通过向结肠癌细胞系中转染含5q21区的正常第5号染色体,可逆转该肿瘤的恶性表现. 然而一旦去除转染的第5号染色体,该细胞系又恢复了恶性行为,这表明5q21区确实存在着结肠癌的抑制基因. 另一方面,在FAP癌变患者中,5q21区高频发生的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现象也支持了APC基因属于肿瘤抑制基因.

    1.2基因突变APC基因突变类型主要有点突变和框架移码突变,前者包括无义突变,错位突变和拼接错误,后者包括缺失和插入. APC基因突变有300多种,这些突变遍及整个基因,60%以上的突变位于第15号外显子的5′端. 其中密码子第1286~1513号之间的10%左右的编码区集中了约65%的体细胞突变,被称为突变密集区(MCR). 大部分突变属于错位突变,由缺失或1~8个碱基对的插入引起. 大约95%的突变结果是在下游形成提前的终止密码子,使APC蛋白呈截短改变,这可能削弱了APC蛋白固有的抑制细胞增殖功能,从而导致APC蛋白功能的障碍;Jarvinena等[1]认为这些APC截短蛋白可以结合于野生型APC蛋白,并对野生型蛋白具有显性负效应, 使之失活而导致肿瘤发生. 目前国内外关于APC基因突变的研究很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43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