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针骨推拿 > 实验针灸
编号:10978555
[第四章]微波针灸-现代针灸应用技术(6)(1)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2日 《实验针灸》
     第四章 现代针灸应用技术

    第六节 微波针灸

    微波(microwave)是指波长为1mm至1m,频率为300~300000MHz的一种特高频电磁波,根据波长范围,可将微波分为分米波(10~100cm)、厘米波(1~10cm)、毫米波(1~10mm)三个波段。微波针灸(acu-point microwave therapy)是在毫针针刺的基础上,把微波天线接到针柄上,向穴位注入微波或直接照射腧穴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是现代微波技术同传统针灸方法相结合的一种新颖的针灸疗法。它具有以下特点:1.在微波针灸的穴位处可产生针刺得气感(胀、重、酸、麻、窜动)、热感,治疗剂量可通过微波输出功率定量控制;2.微波后效应较长,即针感可保持4小时至2天不等;3.微波针灸的功率较微波理疗仪小,操作安全,无副作用。

    一、微波针灸仪的工作原理

, http://www.100md.com     微波针灸仪由微波装置和毫针两部分组成。微波装置由直流电源、微波振荡器、输出同轴电缆和微波天线组成。直流电源采用不高于36V的人体安全电压。微波振荡器主要元件为磁控管,其电磁能量从谐振腔内发出。输出同轴电缆一般采用软同轴线输送微波。因毫针长短不一,为了与毫针配合组成天线,同轴天线的外导体是螺旋弹簧。微波天线以毫针作为辐射天线的组成部分,微波能量由振荡器经同轴电缆传至毫针,再辐射到人体有关经穴部位。

    微波振荡器基本工作原理是:微波装置的振荡器电路内采用多腔磁控管,在磁控管中产生微波振荡后,用耦合环将微波自谐振腔中引出,经过同轴电缆与微波辐射器连接起来。微波的散射系数比短波和超短波都高,故不能用电容式电极。由于其具有集束特性,故能用反射性或波导型辐射来传输。微波针灸仪工作时,微波电能从磁控管发生后,经电缆到达辐射器中的天线极,再经反射罩集束作用于人体。

    二、微波的生理作用和治疗效应

    (一)微波的生理作用
, 百拇医药
    微波辐射到人体时,一部分能量被吸收,另一部分能量被皮肤及各种组织界面反射,富于水分的组织对微波能量的吸收率较高。微波反射系数因物质构造不同而相差极大,如皮肤表面反射10%~60%,脂肪和肌肉界面反射30%。微波对组织的穿透能力与波长有密切关系,即波长越短其穿透越浅。在活体组织,波长30cm的分米波的有效深度达3~5cm,波长69cm的有效作用深度可达7~9cm,当波长缩短至3cm时绝大部分能量都消耗在浅层皮肤上。

    微波照射人体时,主要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它与超短波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是由电流,而前者是由电磁波的作用所产生。

    1.热效应

    (1)热的产生:在微波作用下,组织内电解质分子的束缚电荷作相对移动,无极分子变成偶极子,有极分子作取向运动。由于离子、水分子及其偶极子随微波的频率迅速转动,使之互相摩擦及与周围的媒质相互摩擦,而耗损能量并产生热。产热多少与组织对微波吸收程度的大小成正比,含水组织如肌肉、肺、肾、血液等吸收微波较强,产生的热量亦较多;而含水量较少的组织,如骨骼、脂肪等组织吸收较弱,其产热量则较弱。
, http://www.100md.com
    (2)热的分布:在微波作用区组织内的热分布虽比超短波、短波要均匀,但各层组织温度的升高并不一致,相应的皮肤及深层组织的升温较高,而皮下脂肪及骨骼产生的热量较少。如果辐射时间较长,则表层及深层组织的产热程度逐渐相近,这与血液循环改善有关。微波产热主要集中在受辐射的局部。

    (3)影响产热的因素:微波作用于人体组织后产生热量的多少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照射部位、辐射强度、照射时间、组织吸收程度及微波波长等均可影响产热量。

    (4)微波散热程度与辐射时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组织内温度升高与辐射时间成正比,但这仅限于一定范围之内,超过这个范围,则温度升高慢甚至会下降。根据文献资料,微波辐射5~10分钟后,温度上升很快,15分钟达高峰,15~20分钟时很少再上升,20分钟后可见温度下降。这种现象表明,由于辐射后血流增强,血流带走了局部产生的热和流进了它处温度较低的血液,故治疗时间一般不须超过20分钟。此外,如照射部位的组织有器质性病变或有血液循环障碍,对温热缺乏调节能力,往往易形成热郁积现象。
, 百拇医药
    (5)热效应:在微波作用下组织温度升高,因而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其中最明显的是局部组织动、静脉显著扩张,血流速度加快,血液循环量显著增加。有人统计,组织中的血液量可增加50%,甚至更高。这种血流量的增加,与微波的辐射强度、组织升高的温度以及作用时间成正比。由于局部血液循环增强,局部的氧、营养物质的供给增多,白细胞和抗体的供给增加可使代谢过程加强,局部组织营养改善,组织再生能力提高,同时代谢产物及炎症产物的排泄也加速,这就增强了防卫能力。所以,在临床上一定剂量的微波辐射具有解痉、止痛和促进炎症消散及加速创口修复过程等作用。

    2.非热效应

    许多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微波除了热效应,还有非热效应,这种特殊作用在较低强度(<10mW/cm2)作用时表现特别明显。例如,以脉冲持续时间为1/10微秒,平均功率远不足以引起热效应的微波作用于兔眼时,20分钟后可出现严重的损害。用小剂量的微波辐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结核杆菌(水和肉汤培养基)1分钟,使混悬液加温到34℃(不到细菌死亡的温度),发现微生物分裂停止,而且出现停止分裂的时间也较一般加温后显著缩短。微波的非热效应不但存在,而且是明显的,但其产生机制目前还不够了解。

    [1] [2] 下一页 , 百拇医药(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