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9427
偏方,游走在爱与痛的边缘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3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29期(总第2282期 2006.03.13)
     偏方正道系列报道之一

    用艾叶汁熏脚,可以治咳嗽;用右手紧按左手无名指的第一节,可以马上止住打嗝……这些看似玄乎的方法在生活中往往很有用,我们将其统称为“偏方”。方,药方、方子也;而这前面的“偏”字,则多多少少让医生们有些尴尬。偏方用得好,能以意想不到的速度治病救人;用得不好,也会酿成严重的后果。

    做《第三终端周刊》的这些日子以来,我们发现许多乡村医生都有自己的一两招“独门秘笈”。这些小偏方让他们在方圆几里的名声很响亮;但同时,间或不断地也有关于滥用偏方误人性命的报道见诸报端。我们在拷问偏方带来的乐与怒的同时,也在思量,是否有一条正道可以让偏方丢掉尴尬的帽子,登上大雅之堂。这条阳关大道不仅能造福广大患者,更是一个将祖国传统医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爱偏方,是因为它的奇、效,痛偏方,是因为它的邪、毒。不难想像,为偏方寻找合理的理论依据、合法的生产途径、合适的赢利方式,该是多么皆大欢喜的事情。
, http://www.100md.com
    “偏方正道”系列报道将连续3期探索偏方在现代社会的生存之道。本期我们从偏方的故事说起。

    “小小偏方,气死名医。”在广阔的农村医疗市场,偏方扮演着复杂的角色。有的人原本不是医生,只因为拥有“祖传秘方”,一时间门庭若市,普渡众生;但是事情并不总是那么乐观,也有的患者本来就奄奄一息,服用偏方后不是精神错乱就是撒手人寰。恩恩怨怨,是非曲直,便扯出了许多和偏方有关的故事——

    持偏方走正道,达者兼济天下

    很多人对偏方是嗤之以鼻的,尽管如此,一部分偏方的拥有或开发者还是在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杀出一条血路,掘到了第一桶金。大名鼎鼎的西瓜霜含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西瓜霜:百年偏方变名药

    西瓜霜其实是清朝名医顾世澄在乾隆年间创制的一味治疗咽喉炎的药物,其治疗工艺相当奇怪:每年5月,西瓜上市以后,将瓜从瓜蒂处切开,挖掉瓜瓤,在空荡荡的瓜皮中放入中药,密封起来吊在屋檐下,等到秋凉后,西瓜皮上会结出棉花状的晶体,这便是西瓜霜。传说西瓜霜还有另外一种做法:将西瓜皮和中药一起放入坛子里,用石灰封口,坛里的液体慢慢渗透坛壁,数月后,在坛外结霜。
, 百拇医药
    当年的西瓜霜是以散剂的形式出售和服用的,从上述的炮制方法我们不难看出,西瓜霜的生产周期、产量与季节密切相关,如果遇到恶劣的天气,肯定会影响其产量。

    新的时代到来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中药厂继承了这个传统工艺,但是没有突破生产方法。为此,厂技术员邹节明开始苦心钻研西瓜霜新的炮制加工方法。经过8年的不断配方、试验、鉴别、对比,西瓜霜的生产周期缩短到一个星期,并且配方中比原来多了很多微量元素。邹节明向记者透露,他在改良制作方法的同时,还添加了一些疗效明显的中草药。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很多中药的加工还是粗放型的,而西瓜霜使用的是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发展到如今,西瓜霜系列产品包括润喉片、喉宝、清咽含片等,品种多样、适合不同人群的多样选择。西瓜霜,这道桂林当地的百年“风味小吃”,被邹节明做成了誉满大江南北的“名菜”。西瓜霜有了今天的名气与业绩,不仅成就了邹节明的一番事业,还实现了西瓜霜品牌的飞跃,更为重要的是,它使民间的偏方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诸多家庭的常备药。
, http://www.100md.com
    太太口服液:老中医的独门秘方

    大家熟知的太太口服液,也是偏方走上正道的典型例子。

    太太口服液的创始人朱保国是河南省新乡县人,他曾经是新乡水性树脂研究所的一名技术员。1992年,朱保国用9万元购买了同县一位老中医的女性保健口服液配方,开始创办自己的企业——太太药业,专门生产这种保健品,他将其命名为“太太口服液”。2002年3月,太太药业收购香港著名洋参品牌“鹰牌”的所有者健康药业,2003年朱保国将太太药业更名为健康元药业,事业越做越大。如今,这位以一纸偏方起家的技术员已经成为富甲一方的商业巨贾。

    显臣粉刺净:绝境中显奇迹

    显臣粉刺净的创始人张显臣老先生是皖西北一个小有名气的老中医,多年来,他靠着“一把草药,一根银针,几张膏药”为当地的农民朋友们解除病痛。
, 百拇医药
    1992年9月,张老先生来到深圳行医,不料却被人骗了。等儿子赶到深圳后,父子俩租了一间房子安顿下来。迫于生计,张显臣不得不拿出祖传的专治青春痘的秘方。张显臣在他们租来的小房子里一瓶接一瓶地做药水,为了证明自己的诚实可信,他把自己的照片做成标签贴在瓶子上,并用自己的名字为药水命名,显臣粉刺净就这样诞生了。

    由于效果明显,显臣粉刺净的销量一路走高。看准了这一市场,经过市场经济历练的张氏父子于1995年回到安徽创办了安徽显臣制药有限公司,张显臣任董事长,儿子张靖华任总经理。就因为一张小小的偏方,总经理张靖华成为了安徽省劳动模范和优秀民营企业家。

    偏方本是无情物,化作毒药惹是非

    成功的例子很多,但只要我们留意身边的故事就不难发现,偏方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惊喜,还有伤痛和悲剧。

    偏方含雄黄?当心砷中毒
, http://www.100md.com
    今年1月,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非法行医案:被告郝兰务是太原市临县农民,他小时候曾经跟一名医生学习治疗疑难杂症。2004年,一任姓女子患了精神病,其母亲请郝兰务为女儿看病,郝兰务认为任某患有精神性官能症,还有些邪气,应以毒攻毒。于是郝兰务给病人开出了“药方”:朱砂、雄黄等4味药,还有药引——公猪心一颗。郝兰务把药装入公猪心中在酒精火上烤干,焙制成粉状给任某服用。不料,9天之后,任某死亡了。经鉴定,任某系过量服用外用药物雄黄,引起砷中毒而导致死亡。小店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郝兰务在未取得医生执业医师资格证及行医资格证的情况下非法行医,造成就诊人死亡,判处郝兰务有期徒刑13年,并处罚金1万元。

    马钱子虽好,炮制实属必要

    无毒有偶,就在今年春节后不久,广西某地农村一名偏瘫多年的患者也因服用偏方而死亡。据知情者透露,该患者因为常年卧病在床,给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为了省钱,他不知道服用了多少所谓的验方、祖传秘方,但是病情并没有好转。不久前,他听别人说有个“马钱子煲猪手”的偏方能够“以毒攻毒”,治好瘫痪、神经痛和肢体麻木等病症,对半身不遂尤其有效。于是该患者就买了配料回家自己炮制,谁知服用后病情不但没有好转,还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 http://www.100md.com
    这出悲剧的罪魁祸首是谁呢?据专家分析,马钱子性味苦、寒,具有通经络、消结肿、止疼痛之功效。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证实,马钱子含有番木鳖碱、马钱子碱等化学成分,能兴奋脊髓反射功能,增强横纹肌、平滑肌和心肌的张力,促进消化液分泌,还能镇咳、祛痰、平喘和抑菌。临床上广泛将马钱子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手足无力、小儿麻痹后遗症、淋巴结核、跌打损伤和骨折等病症,也可外治痈、疖、疔、疮以及皮肤癌等。成人用量每次5~10克,每天1次,水煎服。但因马钱子毒性较大,故必须经过炮制方可使用。如口服过量,患者可出现颈部僵硬、角弓反张、苦笑面容、瞳孔散大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强直性惊厥,最终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如今,不管我们是在书店还是报摊,抑或是网络上,只要稍微留意,就能发现治疗各种疾病的偏方迎面扑来。这些偏方真的都有效吗?我们不禁心生疑虑。多少年来,偏方给人们的印象是神秘的:在制作上,炮制的时候讲究时间、地点甚至还有气候等诸多因素;在传承上,最典型的就是“传男不传女”,如果偏方的拥有者恰好只有女儿,那偏方也会因此面临“绝后”的命运。
, 百拇医药
    策划人语

    那些散落的奇花异草……

    小时候,镇上有一个中年妇女经常把一张脏兮兮的白布挂在街道旁边的电线杆上,上面赫然写着:祖传秘方。4个字中间还有一个歪歪扭扭的“十”字。你还别说,这种治疗疥疮的“祖传秘方”在我们当地还有很大的市场,一是因为便宜,二是因为确实有一定的疗效。这是笔者关于偏方最感性的认识。

    大概是在《红楼梦》的第六回,曹雪芹写道薛宝钗有一种先天性疾病,发作时喘不过气来,小脸蛋憋得通红,一个和尚给她开了个“海上仙方儿”,结果就好了,这和尚给的是不是偏方?《镜花缘》里说唐敖有一天生病了(大概是中暑),多九公让他闻了闻“平安散”,居然也好了,这平安散是不是偏方?鲁迅笔下的华老栓,三更半夜等待的那个人血馒头,是不是偏方?文莱人饮枇杷露减肥,是不是偏方?日本人把海带烤糊了含在嘴里治疗口腔炎,是不是偏方……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许许多多关于偏方的故事,带着泪水和欢笑一路走来。
, http://www.100md.com
    我们策划出偏方的专题,当然并不仅仅为了讲故事这么肤浅,因为故事本身容易模糊探索者的视线,让我们陷入乐观或悲哀。古往今来的偏方就像散落在乡野的奇花异草,需要我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也有好事者把这些偏方整理成小册子,在我们看来,这种行为只是一个搜集和归类的过程。把偏方以文字的形式记载起来,为后人的继承和沿用奠定了方法学的基础,总比口口相传来得可靠。

    笔者一直在想,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疾病谱的变化,一个流传千年的方子还能发挥原来的作用吗?一个“只传男不传女”的方子一旦绝后,这种损失难道只是个人的悲哀吗?笔者也一直在想,让更多的偏方从幕后走向台前,需要多少“推手”的不懈努力?从大处着眼,诸多问题不再仅仅是一个书生的困惑。

    请允许笔者固执己见,偏方也好、验方也罢,说到底是一种原始的文化现象,原始意味着神秘的笼罩,同时也意味着精华与糟粕互存。因此,如何正确地看待偏方的存在,如何让更多的人正确地使用偏方,如何让更多的偏方造福于人类,这又不仅是一个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还牵扯到科技水平的提高、医学知识的普及、医患关系的处理、医药经济市场的分析等问题。(刘景峰)

    编后:

    不得不承认,有些偏方在治疗某种疾病上确实有独特的疗效。对于一些农村的医务工作者来说,偏方往往是其手中的绝招和王牌。假如你是一个偏方的拥有者,你会如何看待你手中的宝贝?是敝帚自珍还是发扬光大?你打算将偏方通过合法的途径开发出来,服务更多的患者吗?你知道如何预测市场吗?怎样通过合法的途径使偏方“光荣转正”呢?请继续关注本版下期的报道。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11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