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9418
广州市荔湾区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向社区延伸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3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29期(总第2282期 2006.03.13)
     走进广州市荔湾区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大楼,如同走进了一家整洁明亮的酒店。它和那些藏身于内街小巷的社区医院形成鲜明的对比,临大街而建,铺的是清一色的高级瓷砖,单人病房内有空调、电视机、独立卫生间、热水器,其硬件设施完全可以与大医院媲美。

    广州市荔湾区是全国十大“创建有中医药特色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之一,曾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的高度评价,而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其中一个必检单位。该中心党总支书记梁卫萍告诉记者,中心的前身是华林街卫生服务站,面积只有120平方米,设备陈旧。而如今,中心已成为广州市首批医保定点医院,拥有先进的进口医疗设备。

    从普通的卫生服务站成为社区医院一个引人注目的“窗口”,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政府大力扶持

    目前,资金不足是社区医院面临的首要难题。为了改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天条件不足的缺陷,广州市财政局计划从2005~2008年陆续投入2.68亿元,用于改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荔湾区对社区医院的建设一直非常重视,步伐也走在各区的前列。
, http://www.100md.com
    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蒋林芳谈到上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单是医院场地建设费用一项,政府就投入了700多万元。”

    据蒋林芳介绍,2004年全国开展“创建有中医药特色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评选活动,荔湾区政府决定借这股“东风”,把该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搞上去,在政策、财政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共投入9000多万元用于创建工作,现在该区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有12个中心已经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医药和中医诊疗项目也都纳入了医保报销范围。

    蒋林芳对记者说:“区政府的重视对我们医院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表现在资金方面。有时候办好一件事情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合作,如果由区政府出面,进度就会快很多。”

    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制度,是在多年的摸索过程中逐渐成熟的。由于社区医院先天不足,在技术力量上无法与大医院相比,导致患者看病多数选择大医院。在中心致力打造“家庭病床”和“社区护理”两大竞争优势的过程中,上级领导始终高度重视,并且积极牵线搭桥,帮助中心与其他医院进行学术交流和人力培养,提高治疗水平。
, 百拇医药
    “香港在社区护理方面一直做得不错,所以最近由省卫生厅牵头,在区卫生局高度重视下,为我们请来了香港康复专家,手把手地教我们的护士做社区护理工作。”蒋林芳说。

    奖励制度倾斜

    据了解,在改制之前,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员工平均工资只有1000元左右,而现在达到2500元。蒋林芳自豪地说:“社区医院留不住人才是老大难问题,主要原因是待遇不高。待遇的提高不仅使员工们安心工作,还吸引了许多高学历的人才。前段时间,就有暨南大学的硕士前来我们医院求职。”

    中心通过分流低学历、低职称人员,引进较高级的人才,提供在职岗位培训、进修机会等措施,裁减了冗员,优化了人才结构。蒋林芳说:“以前是两个人做一个人的工作,现在是一个人做两个人的工作。”在中心的医务人员中,本科学历占24%,大专学历占32%,中专学历占44%,“目前有68%的医护人员取得了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证书”。
, 百拇医药
    在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水平的同时,中心的领导班子还对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制订了“向关键岗位、关键人才倾斜”,“向社区倾斜”,“向临床一线倾斜”,“多劳多得、同工同酬”等一系列措施,大大激发了员工们的积极性。改革很快结出了果实,中心的业务迅速增长,在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家庭病床及社区护理为品牌,以中医药为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在2004年进行的一次荔湾区民意调查中,居民对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知晓率达到91.49%满意率达到93.4%。

    据蒋林芳介绍,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价廉、优质、全程的服务是该中心的宗旨,增收节支是他们努力的方向,医院尽量把一些效果好、方便适用、含金量高的中医适宜技术项目开展起来,如针灸、按摩等。药品则统一进行网上招标采购,“能用国产药,就不用进口药;能用便宜药就不用贵药;在采购医用耗材时货比三家,质优价廉者得,真正以实际行动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而努力。”

    上门不分远近
, 百拇医药
    “向社区倾斜”是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推行的改革措施之一,其精神就是鼓励中心的医护人员主动走出医院,上门为社区居民服务。蒋林芳说:“一开始,有的医生不是很积极,于是我对他说,你留在医院可以,但是看同一种病,在医院看和出去看的待遇是不一样的。”

    据了解,中心为每个居委会配备了一名全科医生(社区医生)和一名护士。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保健合同后,经过考核上岗的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对居民实行从疾病治疗到预防保健等的全程、全方位服务。如每月交纳10元,就可免费进行3次体检。此外,“家庭医生”的特色还体现在“家庭病床”的开设上,其服务的对象大部分为非门诊病人。中心不但对这些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还结合应用针灸、按摩、推拿等中医技术,并定期请名中医会诊。蒋林芳自豪地说:“我们根据社区医疗服务的特点,开拓的护理项目已经达到69种。”

    经过中心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其“家庭医生”的名气也越来越响,不只是被荔湾区的居民所熟悉,连较远的白云区居民也主动找上门来,要求提供“家庭医生”服务。不过,这也意味着服务成本的增加。蒋林芳向记者坦承:“说实话,我们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比如说有的患者住的地方比较远,所需要的服务不过是打一支针,像这种情况我们上门服务肯定是亏本的。但社区医院就是为居民服务的,患者的利益当然要放在首位。”
, 百拇医药
    康复、托老是未来重点

    蒋林芳向记者表示,在社区医院的六大功能里,预防和康复是极为重要的两块业务。因此,医院今后可能会尝试办一个“康复中心”和一个“托老中心”,前者主要针对老年人的康复治疗,后者则是以专业的医疗照顾,让老人得到临终的关怀。

    之所以有这样的设想,主要是考虑到现代都市人工作紧张,无暇照顾家人的老人,由社区医院来提供专业的照顾,可以使他们免除后顾之忧,安心工作。不过蒋林芳认为这个设想虽好,真正做起来难度却很大,如场地就是一个大问题,要把这两个中心办起来还需要政府重视和其他部门的配合。因此,医院打算以科研的形式来实施,计划与民政部门进行合作。

    蒋林芳认为,转变观念,打造新的医疗模式、把服务向社区延伸是社区医院发展的根本方向。她满怀信心地说:“我们所做的种种努力与尝试,目的就是探索社区医院的发展道路,摸索出一种让老百姓看病方便又廉价的模式。”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11期, 百拇医药(陈爱军 刘景峰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