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9439
马文芳和他的『爱心诊所』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3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29期(总第2282期 2006.03.13)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系列报道之三】

    河南省通许县苏刘庄村卫生所所长马文芳,现在成了全国名人。

    先是今年1月8日,他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同时作为河南省惟一代表出席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受到卫生部部长高强的接见。

    接下来,2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座谈会,征求各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马文芳作为惟一的基层医务工作者代表参加了此次座谈会,面对面向温家宝总理做了汇报。

    这些是在农村默默奉献了30多年的马文芳做梦也没想到的。

    给村民们看病,不但少收费、不收费,还免费提供一日三餐,这就是马文芳开办的爱心诊所。他用38年的辛勤与执着诠释了一位优秀乡村医生的高尚情操。
, http://www.100md.com
    这两天,马文芳的“应酬”很多,有请他作报告的,有全国各地媒体要求采访的,他甚至找了一名秘书来帮他打理这些事情。3月9日,记者对百忙中的马文芳进行了采访。

    命运坎坷,从小立志学医

    马文芳走上从医道路,和他饱受苦难的童年经历有着直接的关系。

    1951年,马文芳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大岗李乡苏刘庄村。他10岁那年,当时年仅32岁的母亲被伤寒病夺去了生命;事隔5天,他弟弟又患了伤寒病。接连遭受打击,全家人每天抱头痛哭。

    那个时代的医疗条件很差,村里没有医生,得了重病很难及时救治,他们家离县城又比较远。为了给母亲治病,父亲已经多次向村里的乡亲们借钱。马文芳的弟弟患病以后,家里更是一贫如洗。

    他弟弟患病的消息传出去以后,全村的父老乡亲都来捐钱,有一分、两分的,还有五分的,最多的捐了五毛钱。马文芳就跪在地上给乡亲们磕头,最后,头都磕破了。然而,两个月后,疾病还是夺走了他弟弟的生命。
, 百拇医药
    “当时我想,咱们村只要有一个医生给人们治病,那该多好啊!那时候我就下决心学医!”马文芳回忆说。13岁那年,他开始背着药包到处寻师学医。

    在当时的条件下,一个没有任何门路的农村孩子想当一名医生,谈何容易。他先后找了五六个老中医,但他们都不愿意教。最后,看马文芳确实诚心诚意想学,有一个老师答应了。“有个老师给了我一本书,让我背,说啥时候背会啥时候再来找他。我就拿书回去,背了好多天。”马文芳说。

    就是靠着这本书,马文芳开始步入医学的殿堂。由于村里没有医生,马文芳17岁就开始给村民们看病。最开始,他天天背着药箱,给乡亲们一家一家地送药。“那时候很简单,感冒了拿一瓶阿司匹林,发烧了拿点退烧药。只能是边学边看,不懂就向老师请教。”

    为了提高医术,马文芳买了很多书,订了很多杂志,每天刻苦钻研。“我看书有个方法,就是看每个病例时我都打个问号。把一个个问号解决了,医术也就慢慢提高了。”在马文芳的书房里,很多书已经被他翻得又黄又旧。
, 百拇医药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2年,21岁的马文芳终于等到了一个正式学习的机会——他考上了通许县卫校。2年之后,拿到毕业证书的马文芳正式成为村里的赤脚医生。

    “爱心诊所”一开30年

    从县卫校毕业后,马文芳便开始了他的“爱心计划”。

    由于苏刘庄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全村300多名儿童的防疫接种需要到很远的县、乡卫生院去,有的家庭因为贫困,干脆不去为孩子接种。于是马文芳把村里的诊所改名为“爱心诊所”,一开就是30年。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马文芳坚持每年为全村儿童义务防疫,并为他们建立了防疫卡。20多年来,全村没有一名儿童因救治不及时而发生意外。每年,他都要为本村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进行两次免费体检,还为乡敬老院的30多位老人检查身体,风雨无阻。村里有8名伤残军人,马文芳也为他们建立了医疗档案,常年坚持为他们免费体检看病。
, 百拇医药
    “爱心诊所”有个原则,那就是有钱没钱都给看病,与其他医疗机构不同的是,凡是到这住院的病人,一日三餐均免费,还免住院费和挂号费。这样的“特色”让马文芳和他的诊所在十里八乡口碑极佳,名声越来越大,不少外地的患者都慕名而来。

    免费提供食宿,如何保证诊所正常运转?马文芳自有他的想法,“薄利多销嘛。现在看病的人多了,收入就有了,在每个人身上赚的钱很少,但是看病的人多,总的利润还是可以保证诊所的运营。我最多一天能看156个病人,诊所最多能同时容纳20多个人住院。”

    和其他的乡村医生一样,马文芳更多的时间要到病人家里出诊。多年来,只要病人的家属一声招呼,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背着药箱的马文芳都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病人家中。38年来,马文芳到过村里的每一户人家。

    很多时候,给病人看了病却拿不到钱,时间长了,马文芳干脆就免了很多的医疗费。多年下来,马文芳为村民减免药费竟将近20万元钱,而马文芳和他的家人现在住的却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房子。
, 百拇医药
    唤回儿子做接班人

    2005年7月,马文芳的儿子马英豪从河南中医学院毕业了,像其他同学一样,他很想在大城市找份工作,但马文芳硬逼着他回到了爱心诊所。

    “儿子非常不愿意回来,是我骂着、打着让他回来的。”马文芳担心这个爱心诊所以后没人继承,“我跟他说,咱们这个诊所是爱心诊所,跟医院不一样。我老了,你如果不回来,谁来继承这个诊所?”儿子开始不同意,最后还是回来了。现在他也想通了,也想把诊所继承下去,办好它。

    马文芳的3个孩子对父亲的做法也埋怨过:父亲这么辛苦地工作,自己家却没攒下钱。“我就跟他们解释,我小时候受过苦,病人的痛苦,我最明白。我们应该去救助那些困难的、看不起病的病人。”马文芳说。

    马文芳觉得,多一个医生就是病人的福分。从2001年开始,马文芳资助了3名医学院校的贫困学生。“我专门资助学医的,这3个学生万一要是失学了或是没学好,在社会上就少了3个给病人解除痛苦的人。”
, 百拇医药
    向总理直言农民看病难

    如今的马文芳获得了诸多荣誉。2005年4月,他被评为全国劳模;今年1月8日,他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而最令他难忘的,还是2月6日在北京向温家宝总理汇报工作的经历。

    出席那次座谈会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界代表一共才13位,卫生系统只有3位,另外两位分别是国家疾病防治中心的工作人员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文芳没想到座谈会规格会这么高。

    座谈会开始后,温总理和蔼可亲的态度和会场内畅所欲言的气氛很快消除了马文芳的紧张情绪。马文芳是第十个发言的,他讲的主要内容是农民看病难、看病贵,乡镇卫生院存活难,当一个乡村医生更难。“去北京前,乡亲们送我时一再说,文芳你要给总理说实话。我也想,我是代表全国乡村医生来发言的,我必须反映农村卫生医疗的实际情况。”马文芳对记者说。

    发言最后,马文芳提了4条建议:要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规范村级卫生所的管理,保障乡村医生的基本待遇,对地方政府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总理对马文芳的汇报很赞同。座谈会总结时,温总理专门提到了马文芳反映的问题。他说,要抓紧时间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减轻农民负担。总理随后亲切地问了马文芳的年龄,听到他说“55岁”时,总理摇摇头说“不像,不像”。接着总理问他:“如果办合作医疗,你能不能办好?”马文芳回答:“一定能,请总理放心,我一定好好干。”

    马文芳告诉记者,虽然目前通许县还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他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更大发挥“爱心诊所”的作用。“我答应过总理的,就应该好好干”。他也相信,会有更多的人也在走和他同样的道路。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11期, http://www.100md.com(张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