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9444
规则与态度两难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5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30期(总第2283期 2006.03.15)
     2006年,中国原料药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环保压力——这是年初国家环保总局发给医药行业的一个红色警告令。2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向外界通报:从即日起,环保总局将对127个重点化工石化类项目进行环境风险排查;对11家布设在江河边的问题严重企业实施挂牌督办;对10个违反“三同时”的建设项目进行查处,其中有不少是原料药企业。

    其实,早在去年,原料药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就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争议也随之而来,外界甚至还对目前我国正在成为世界原料药生产基地也产生了深深的疑虑。环境的恶化不断在加深,如何保持原料药产业与环保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原料药产业必须面对的现实。“3•15”到来之际,本报邀请国内4家原料药企业就目前原料药产业遇到的环保难题进行探讨。

    【嘉宾】

    张正海 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彭韪珠 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 http://www.100md.com
    梁墩堂 石家庄制药集团市场总监

    曾立星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环保处处长

    违法成本低而守法成本高

    记者:对原料药企业而言,目前是不是都面临着比较大的环保压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正海:是的。目前原料药生产企业的确都面临着较大的环保压力。这主要是由原料药的生产特点决定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环境污染严重。一般来讲,原料药生产过程中投入原料种类多,产出比又较低,大部分物质转化为废气、废水或废渣。第二,治污技术有待提高。原料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质成分极为复杂,处理难度大,目前尚无成功的处理技术,常规的处理方式很难完全解决污染问题。第三,排放标准日益严格,治污费用日益提高。随着国家排污标准的日益严格,企业在治污过程中需要不断投入,企业的治污设施一般都处于“大马拉小车”的状况,非常不经济,运行成本非常高。
, 百拇医药
    梁墩堂:仅环保这一环节压力倒不是很大。压力主要体现在环保支出对企业资金链的影响上。GMP改造和国际认证,以及原料药成本上涨和价格下降等因素,造成企业总成本变大,使得现金流存在压力,好多企业的环保投入甚至超出研发支出。

    曾立星:压力确实很大。原因是原料药企业的污染物产生量相对较多,治理难度相对较大。主要压力来自于民众和政府,老百姓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以前不被关注的问题成了矛盾的焦点,投诉经常发生。

    彭韪:是的。国家对药品不断降价,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致使原料药企业的盈利空间不断缩减。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原料药生产领域的技术水平比较低,近年来,部分企业经过技术改造,环保水平有大幅度提高,但投入资金都较高。生产成本的增长迫使企业必须加强内部管理、优化工艺、节约降耗,此外还要走产业调整的道路,这又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

    记者:环保支出在原料药企业成本中占多大比例?企业能否负担得起?
, http://www.100md.com
    张正海:由于各生产企业在环保管理和治污资金投入上差异较大,造成环保支出在原料药生产成本中所占比例差别很大。鲁抗多年来致力于发展“生态医药”和严格的清洁生产管理,目前发酵原料药的环保支出约占成本的10%左右,化学合成原料药的环保支出约占成本的5%左右,每年用于废水处理的费用有3000多万元。虽然环保投入没有利润,但治污和生产必须同步,企业负担不起只有关停。

    梁墩堂:通常企业的环保支出占全部成本的2%左右,一般都能够负担得起,但对企业整个现金流的压力还是存在的。

    曾立星:严格的讲,目前中国的原料药生产企业环保支出在成本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一般只占2%~5%左右,而国外在15%~20%。华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用于环保的投资累计达到2亿元,目前每年污水治理费用达3000万元。问题的关键不是企业是否承担得起,而是企业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目前原料药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企业大部分处于微利或亏损的状态,环保的成本就显得非常重要。
, 百拇医药
    彭韪:品种不同则比例不同,但的确是成本的重要构成。对于原料药企业,环保工作投入的成本与企业产能的调整是同步进行的,改善环保设施的投入直接影响生产成本,企业负担将会相应加重,当前的政策是,无论压力多大,企业都得承担。

    记者:当前业界有种说法是,如果原料药企业在环保方面投入太多将失去成本优势,您觉得这种看法正确吗?为什么?

    张正海:原则上讲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但事实确实如此。我想目前业内这种看法产生的原因在于:由于国内原料药生产企业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执行的环保标准不同,造成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投入相差很大。投入大的企业,势必造成成本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不合理竞争。单纯从企业以“盈利为目的”来讲,这种说法好像是正确的。但以发展的眼光看,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技术水平的提高才是形成竞争优势的核心。

    梁墩堂:我个人认为不是很正确。首先,环保支出占成本的比例并不多,即使再多投入一些,对成本的影响也不会很大。其次,除了成本上的优势,我们还有很多优势,如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技术进步的优势、产品结构调整上的优势和管理上的进步等。
, http://www.100md.com
    曾立星:这种看法不正确,但却符合我国的现实。因为我们的技术不如国外,之所以把国外企业竞争下去,除了劳动力成本外,付出环境代价也是原因之一。

    彭韪:有一定道理。尽管环保支出的不断增加,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优势,但成本优势是综合的,在生产工艺和经营管理等环节上都有体现,只是环保投入占用资金大、更直接。

    不要造成行业歧视

    记者: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成为世界原料药生产基地是以牺牲环保为代价的,如何理解这种说法?

    张正海:原料药生产属于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由于污染严重,环保投入高,目前发达国家已经不再进行原料药生产,而将生产基地逐渐转向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先污染,再治理”已被发达国家证明是一条弯路,发展中国家决不能重蹈覆辙!盲目发展原料药生产基地的后患,是几倍甚至几十倍经济利益的投入和几十年的时间都解决不了的。
, http://www.100md.com
    梁墩堂: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没有综合地看问题。一方面,这种说法有失偏颇,甚至有些行业歧视。在我国,并不只是医药行业对环境产生破坏,很多行业对环境的破坏甚至远超医药行业。事实上,我国成为世界原料药生产基地所带来的正面影响是大于负面影响的。另一方面,医药产业作为肩负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产业,确实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健康来换取另外一部分人的健康。原料药的生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很多特殊的成分处理不当就会直接污染环境,但成熟的原料药生产企业的环保措施一般都比较配套,处理污染物的技术较为成熟和系统。

    曾立星:原料药生产企业以牺牲环保为代价,实际上是恶性竞争的结果。多年来,华药在环保方面投入较大,一方面是在履行社会责任,一方面也是为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中国的原料药有向西部转移的趋势,外界担心可能会影响当地环境,如何看待这种担忧?

    张正海:由于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与东部相比更加脆弱,西部又是我国三大水系的发源地,环境容量极其有限,对工业企业类型的选择更应审慎。原料药向西部转移,一旦上游水系被污染,将会影响到整个流域,后果不堪设想。原料药生产是高能耗、低产出和重污染行业,西部在原料药的生产工艺、技术信息、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及技术人才方面与东部相比并不占优势,之所以国内原料药企业向西部发展,看好的就是当地政府急于招商引资,环保成本低这一“优势”。希望国家能尽快出台制药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消除区域差异,并作为项目审批和选址的指导依据。
, http://www.100md.com
    梁墩堂:我们的确也有这种担忧。因为西部的环境保护政策比较宽松,很多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把企业的进入门槛放得很低,政策上的把关非常不严,还给予进入的企业很多政策上的优惠,加上西部劳动力成本比东部更低,所以不少原料药企业都把生产基地往西部转移,这样,对西部的环境保护存有很大的威胁。西部的生产成本远低于东部,如果那些进入的企业都以破坏当地环境获得自身的竞争优势,这对于东西部的竞争是不公平的。在这点上,政府和企业都应该把目光放长远,肩负起应当担负的责任。

    曾立星:国家确实应当关注这个问题,我国西部的环境实际上更加脆弱,根本经不起这种污染转移。

    彭韪:当前不仅是原料药企业向西部转移,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发西部。现在的环保起点比20年前的标准更加严格,环境建设也会更好。联邦制药在联邦制药(成都)分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建立环保处理系统、革新生产工艺,此举不仅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更得到了行业同仁的普遍认可,这与我们在产业升级和环保管理上的高标准严要求是分不开的。
, 百拇医药
    记者:能不能找到化解环保支出与成本增加之间的矛盾的有效办法?

    梁墩堂:主要可以通过改进技术、降低污染排放和调整产品结构,来生产低污染、低能耗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但这些恰恰是目前国内的企业最难做到的。国家可以加大投入、扶持大企业,但可能造成重复建设、浪费资源。企业加大投资是最为理想的办法,但国内很多企业规模小,年销售额超过几亿元的没几个,自主创新做研发在规模上根本做不到,而且还要与市场相协调,所以自主创新也是有心无力。石药目前正进行国家一类新药的品种研发,但是资金上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曾立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实现清洁生产,从生产源头就少产废或不产废。国家应当鼓励或强制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制定相应政策。华药近两年实施了以“四个转变”为核心的产品结构调整,努力从污染较重的产品向资源消耗低、污染轻、附加值高的产品转变。这也是化解矛盾的一种有效途径。

    记者:国外有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鉴?
, http://www.100md.com
    梁墩堂:韩国是整个国家集中资源做环保,这个做法就很好,但对中国却不适用。一来我国没有那么多钱投入,二来国内企业的生产工艺一直上不去。另外,还有个国民意识的问题,对环保的重视还不够。我觉得医药产业可以往生物制药的方向转移,这样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就会减弱很多。

    曾立星:国外主要的成功模式就是严格执法,不达标企业立即关停。目前,我国环境执法力度也在不断加强,正逐步与国际接轨。

    彭韪:合理价格、市场调节、因地制宜,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借鉴。关键是企业环保意识的提高,提高重视才能真正使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30期, 百拇医药(陈国东 钟可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