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针骨推拿 > 实验针灸
编号:10978498
[第二章]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针灸学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3)(7)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21日 《实验针灸》
     (三)自主神经系统在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中的作用

    人体每个体节以神经节段为中心,通过躯体神经联系体表,通过自主神经联系内脏。因此,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是体表—内脏相关的一个重要环节。

    1. 自主神经系统与牵涉痛形成 参见本节“神经节段支配与内脏性牵涉痛”的描述,此处不再重复。

    2. 自主神经与耳廓低电阻点形成 内脏疾患不仅可以反映在体表的四肢、躯干和头部穴位,而且也常常反映在耳廓的皮肤上。临床观察表明,内脏疾患时往往在耳廓一定部位出现压痛点、低电阻点甚至变形等反应。动物实验证明,内脏疾患所致低电阻点的数目和皮肤电阻日均值的消长与内脏病变的发展和康复呈平行关系。

    (1)交感神经肾上腺能纤维与耳廓低电阻点形成:在实验性胃溃疡耳廓皮肤电阻变化研究中观察到,如果预先切断家兔右耳的耳大、枕大、耳颞、迷走神经耳支等诸感觉神经,保留右颈交感节,溃疡期间左右耳之间低电阻点数目和千欧值比较,未出现统计学差异。说明只切断右耳诸感觉神经和迷走神经耳支与耳廓皮肤低电阻点生成关系不大。然而,当全部切除右耳诸感觉神经,并摘除右颈上交感神经节和颈总动脉的一段,以切断右耳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一切来源,然后再造溃疡,这组实验家兔右耳低电阻点数目比左耳减少了将近一半或只有左耳的四分之一。两耳间低电阻点数目及日均千欧值均有极显著差异。并进一步通过对两耳皮下组织和虹膜进行组织学检查,发现右耳和右眼虹膜的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基本消失,而左侧无论耳背、耳凹和虹膜均有丰满的呈绿色荧光的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与右侧形成鲜明对比。而只切除右侧颈上交感神经节的家兔溃疡期间两耳的低电阻点数目及电阻日均值,均未出现显著差异,经组织化学检查,右耳和右眼虹膜的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虽有所减少,但未有显著的差异。表明分布到耳廓的交感神经纤维,除来自颈上交感神经节外,尚有其它来源。此外,在形成人工溃疡的同时,把切除单侧颈交感神经节家兔与对照侧比较,或切除双侧颈交感神经节的人工溃疡动物与单纯人工溃疡动物分组对照,结果显示,单侧切除颈交感神经节者同侧的耳廓低电阻点数量比对照侧少,出现时间也较对照侧推迟,消退时间也慢,双侧切除组与对照组比较也获同样结果。以上两个实验研究表明,交感神经活动参与了耳廓低电阻点的形成过程,它可能在内脏体表联系途径中起着传出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2)迷走神经在耳廓低电阻点形成中的作用:在利用慢性埋藏电极方法持续地刺激迷走神经腹支的实验观察到,随着刺激迷走神经时间增长,家兔耳廓低电阻点也随之增多,并呈现一种线性关系。当停止刺激72~96小时后,耳廓低电阻点也随之下降,并逐渐恢复到原有水平。而对照动物耳廓低电阻点的数量基本上不出现变化。当中断迷走神经刺激时,耳廓低电阻点不再增长,而经历一段时间后低电阻点可恢复到原来的水平,重复刺激迷走神经时可以使已经消退的耳廓低电阻点再度增多。停止刺激后,低电阻点数量又复下降。然而,当刺激胃动脉周围丛交感神经时不能使耳廓低电阻点产生数量上有明显变化。这一实验的事实说明,迷走神经的持续刺激所造成的传入冲动对于耳廓低电阻点的生成和存在也是必需的。

    3.自主神经系统与针灸作用 自主神经系统不仅是体表—内脏相关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是针灸调整内脏功能和实现针灸效应的结构基础。

    (1)自主神经与针感传入:针刺穴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一般认为是由躯体神经传导的。近年来研究发现,交感神经及血管壁神经丛也有参与针刺效应传导。例如,切除家兔一侧腰交感链,或切除一侧灰、白交通支都能减弱同侧针刺“足三里”穴的镇痛效应。而针刺健侧“足三里”则镇痛效应不受影响。针刺仅保留股动脉、静脉与肢体相联的“足三里”穴,也能看到引起肠管运动,或牵拉股动脉也有类似效应。单独切断坐骨神经的隐神经或单独阻断股动脉、股静脉管壁的神经传导,都不能使电针“足三里”对电刺激内脏神经引起皮质痛觉诱发电位的抑制作用消失。如果两种措施合并进行,则多数动物这种抑制作用消失,少数动物还存在轻微抑制作用。如再切断大腿全部躯体神经,并高位阻断股动脉、股静脉和闭孔动脉血管壁的神经传导,则电针对皮质痛觉诱发电位的抑制作用完全消失。即便同时切断家兔的坐骨神经和股神经后,针刺“足三里”穴所引起的肠蠕动效应仍然存在,只有在股动脉上涂抹饱和石炭酸之后肠蠕动才消失。以上结果说明,针刺“足三里”穴,针刺效应的传入,除穴位的躯体神经外,交感神经、血管壁神经丛及其周围的神经结构均有可能参与针刺冲动的传入。
, http://www.100md.com
    (2)自主神经与针刺调整信息传出:针灸临床证明,针灸对一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性疾患有很好疗效,如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病、心律不齐、肢端动脉痉挛症、偏头痛、神经性便秘与腹泻、神经性消化不良、失眠、神经官能症等,都是针灸治疗的适应证。在针刺镇痛原理研究中发现,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与针刺镇痛关系十分密切。在针刺麻醉手术中观察到,凡针刺麻醉手术效果优良的病例,其交感神经活动各项指标,如指容积脉搏波、皮肤电活动、心率、血压、汗腺活动、交感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合成酶活性,均处于平稳或低下状态。反之,针麻效果则差。在针刺调整作用研究中发现,针刺心经经脉改善缺血性心脏病病人左心功能,缓解心绞痛作用与其针刺调节交感神经相关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或某些调质综合作用分不开。其它诸多研究报道也证实,针刺调整心血管系统功能可能以交感神经传出为主;针刺调整支气管、消化道的运动和分泌可能以迷走神经为主;针刺还能激活下丘脑—垂体—靶腺系统而调整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四)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体液途径
, http://www.100md.com
    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对许多系统和器官疾病都具有肯定的疗效。它既有特异性作用,也有非特异性作用,对全身有广泛调整作用;针刺效应出现时间比较缓慢,针刺麻醉一般需要诱导一段时间,且作用持续时间亦较长;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在切除或阻断支配穴位神经后,针刺效应往往只明显减弱,而不是完全消失。这些事实说明,针刺效应不仅通过神经途径,还可能有体液途径,或者说体液因素也是体表—内脏联系反射弧中的一个环节。

    1.体液因素与针刺镇痛 采用动物交叉循环方法(见图2-22),观察到电针刺激供血动物双侧“足三里”、“内关”、“肾俞”、“合谷”等穴位时,不仅可使供血动物因刺激内脏大神经所引起的皮质痛觉诱发电位受到抑制,而且还可以使受血猫因刺激内脏大神经引起的皮质痛觉诱发电位也受到抑制,其抑制率为71%~73%。同时还观察到由供血动物流入受血动物动脉内血浆皮质酮含量与这种抑制效应有平行关系,即电针刺激供血动物穴位时,使受血动物皮质痛觉诱发电位完全抑制者,针刺后其血浆皮质酮含量亦明显升高。如给供血动物预先利血平化(耗竭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囊泡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存储量),则电针不能使受血动物皮质痛觉诱发电位获得抑制,但如供血动物不利血平化,虽受血动物已利血平化,则针刺供血动物仍能使受血动物皮质痛觉诱发电位获得抑制。在34对交叉循环动物身上共进行了47次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当电针供血动物穴位时,使其释放某种体液因素,通过交叉循环作用于受血动物中枢,从而使受血动物皮质痛觉诱发电位获得抑制。进一步还研究证明,此类体液因素为单胺类物质。
, http://www.100md.com
    2.体液因素与内脏-耳穴反应 同样采用交叉循环方法对内脏-耳穴反应中体液因素的作用进行了观察。实验观察到,当电刺激供血动物心脏后,除供血动物的耳穴平均导电量显著增加,两只家兔的增加程度和变化趋势呈一致和同步反应(见图2-23)。被刺激心脏的家兔(供血者)有心电图改变,说明在内脏-耳穴反应中也有体液因素参与。研究还发现,摘除家兔肾上腺后,再刺激内脏,此种内脏-耳穴反应明显减弱,提示这种体液因素与肾上腺有关。

    在家兔实验性胃溃疡耳廓低电阻点研究中观察到,当全部切除支配家兔耳廓皮肤的各种神经(包括躯体神经和支配血管壁的交感神经纤维)后,胃溃疡期间切除侧耳廓皮肤低电阻点只是减少一半,剩余的另一半仍循正常频率曲线起伏。此实验证明,低电阻点的减少是与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而不是其它感觉神经的消失有密切关系。这一事实,为探索保存下来的一半低电阻点存在原因提供了线索。被切除神经侧耳廓虽然已完全消除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分布,但体液中去甲肾上腺素一类物质,可能是去神经后内脏-耳廓低电阻反应的重要体液因素之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 百拇医药(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