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编号:10988681
硬件仍需更新 人才需要引进社区医疗困境的调查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21日 人民网
     【来源:人民网】 【作者:张乐人 崔瑞梅】

    “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全社会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健全社区医疗网络,使群众“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是出路之一。

    广州在这方面的探索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全市共建立了1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38万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多数居民步行15分钟就可以到达社区服务机构。荔湾区成为全国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海珠区、天河区成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候选示范区。但是,社区卫生服务在运行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问题,症结何在?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投入不足,硬件急需更新

    记者日前到广州市荔湾区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访时,正好赶上某学校组织学生前来体检。记者正向该中心负责人蒋林芳了解情况,一个护士急匆匆地走过来:“蒋院长,那台X光机又坏了,你赶快过去看看吧。”我们赶到现场时,学生们议论纷纷,医生正在跟学校负责人解释。学校负责人不满地说:“我们选择在这里体检,就是因为这里便宜,离学校又近,本来以为可以节省点时间,可现在搞成这样!”最后,蒋林芳只得安排学生转到其他医院体检。
, http://www.100md.com
    蒋林芳无奈地说:“这样的事情发生不止一次了!”“医院15台大型医疗设备中,X光机、呼吸机、超声诊断仪等设备已有10多年历史,多数设备陷入型号旧、功能不全的尴尬境地,无法满足基本医疗保健需求。”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尴尬并不是独此一家,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及其他配套政策没有完全到位,设备老化、业务用房破旧是不少社区医院的“通病”。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广州市卫生局基础卫生与妇幼保健处。该处负责人介绍说,政府对社区卫生的投入十分重视。据调查,2005年,海珠区社区预防保健补助经费已达到人均15元,全区补助总金额达1300多万元,比2004年增长了41%。“因各区发展不平衡,个别区投入达不到这个水平。我们调查过,政府补贴加上自身业务收入,目前广州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上能够达到收支平衡,部分机构略有盈余,但是不可否认还有一些机构比较困难。”

    广州市卫生局基妇处负责人还透露,为了扶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改造,从2004年起至2008年,广州市卫生局计划每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社区卫生医疗机构改造的专项引导经费。“业务用房改造是第一步,以后还会出台一些政策,加大投入,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备、人才等问题。”
, 百拇医药
    力量偏弱,人才急需引进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提起这个问题,广州市海珠区龙凤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何耀基一肚子苦水:“从去年开始我们就计划招两个副高,可一年多了也没招到!”“本来这里有一个研究生,神经内科方面造诣很高,是这里的骨干,但前不久另谋高就了。”

    何耀基介绍说,该中心在岗人员170人,其中副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护师1人,中级卫技人员16人、初级卫技人员103人、全科医师16人、全科护士44人。“要完成19个社区、25888户的公共卫生和健康保健工作,目前人员的数量和素质都还不够,为此我们中心实行医护人员100%进行全科培训。”

    记者了解到,不少社区医院都存在人才缺乏问题。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更需要全科医生,而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起步晚,许多高校培养的全科人才还没完全到位,供不应求。

    广州医学院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学院副院长王家骥说:“广州医学院2001年9月招的首批全科医生2006年7月才毕业,而目前我国还没全科医生初、高级职称评定(仅有中级),他们在社区卫生机构没有合适的名份,大多数人可能更愿意去大医院。据我所知,广医首批全科医生毕业学生中愿意选择进社区的只有50%。”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如果从大医院引进人才,因为待遇低、环境差、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也存在着重重困难。
, http://www.100md.com
    据了解,目前大多数社区医疗机构都立足于自身人员的在岗培训。从2002年开始,广州市卫生局组织实施了《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规划》,在13个区(县级市)均启动了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工作,目前已有5900多人参加了培训,约4000人通过全省统考。同年,市级财政共安排了355万元专项经费资助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社区卫生诊断、高血压综合防治、妇幼保健工作等项目,让社区医护人员在掌握居民基本情况的工作中进行培训。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熊远大表示:“政府正在努力优化人才结构,逐步形成优秀人才进社区的工作机制,同时对人才培训工作常抓不懈。”

    信任度不高,服务急需“营销”

    如果说投入及人才短缺是先天不足的话,那么,群众信任度不高就是导致社区医疗发展缓慢的致命伤了。

    一个星期天上午,记者来到某三甲医院的挂号处,在长长的挂号队伍中,随机采访了张女士。
, 百拇医药
    记者:“你看什么病?”

    张女士:“胃痛。”

    记者:“家附近没有社区医院吗?”

    张女士:“有啊。”

    记者:“为何不去那里看病?不用排队还相对便宜。”

    张女士:“我怕看不好反误了病情,我还是习惯来大医院看病放心些。”

    跟张女士存有同样心理的人并不在少数。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年轻人和小孩大多流向大医院,大部分人宁愿花更多的钱买一个信心保障;只有部分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选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此外,不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反映:有的群众还没有建立预防为主的观念,他们觉得建立健康档案没什么用,特别是年轻人不把这当回事。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不论是首诊制还是转诊制的探索,都必须有过硬的医疗服务作后盾。专家认为,当务之急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建立全市各医疗机构共享的个人及家庭健康档案数据库,大力宣传社区卫生服务的宗旨和内容,让社区居民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惠和连续性服务的好处,并通过政策引导,逐渐转变居民的观念。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社区卫生服务分会副主任委员梁万年主张用“营销”的观念来获得群众的认可。他认为社区卫生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提供公共产品,需要明确及做好以下几点:目标人群最重要的需求在哪儿;产品设计的内容如何符合他们的需求;用什么渠道或方式让他们得到服务;用什么政策激励让他们接受服务;用什么方法让健康知识和理念变成群众良好的生活行为。,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