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 > 2005年第4期
编号:10957056
DAN损伤、修复与细胞转化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 2005年第4期
DNA损伤,,DNA损伤;DNA修复;DNA修复基因;恶性转化,1DNA损伤及其一般特性,2DNA修复与细胞转化,3重要相关基因复制与细胞转化,4结语,【参考文献】
     【摘要】 本文就DNA损伤、修复与细胞转化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重点介绍和讨论了内源性及外源性因素导致的DNA损伤及特性、DNA修复基因改变和某些重要相关基因特异性的修复与复制过程在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DNA损伤;DNA修复;DNA修复基因;恶性转化

    肿瘤是一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医学难题,对其发生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广为关注的焦点。目前已经普遍认识到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不同阶段、多种相关基因改变的复杂过程,而这些基因改变往往又与机体内在遗传因素和环境致癌因素的长期累积性损伤作用有关。当受到遗传毒物攻击后,细胞可发生凋亡或通过一系列调节机制阻滞细胞周期进程,抑制DNA复制和细胞分裂,同时诱导DNA修复过程修复损伤DNA,以避免损伤DNA进入子代细胞及突变发生。由此可见,DNA损伤、修复、复制与基因突变和恶性转化具有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研究这些过程的机制和特性,对于全面阐明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内源性及外源性因素导致的DNA损伤及特性、DNA修复基因改变和某些重要相关基因特异性的修复与复制过程在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综述如下。

    1 DNA损伤及其一般特性

    尽管癌变的发生存在着某些基因外机制,但DNA损伤和基因结构的异常以及由此造成的重要相关基因表达或功能上的改变,是细胞恶性转化的主要前提[1]。首先,细胞DNA在复制、修复、基因重排等正常细胞过程或在生理条件下其分子本身发生水解、氧化、甲基化等化学反应均可引起自发性损伤。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损伤可导致碱基错配而发生点突变。其中最常见的自发性化学修饰是CpG岛中5-甲基胞嘧啶(5-mC)的脱氨反应。5-mC脱氨后生成胸腺嘧啶,因而导致G∶T错配。如果未被修复,将导致C→T转换。除自发性损伤外,细胞DNA还可受多种环境理化因素的作用而发生损伤。离子辐射、紫外线(UV)可导致DNA链断裂、嘧啶二聚体及交朕等损伤;化学致突变物/致癌物如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等可使DNA发生碱基修饰,形成多种类型的加合物;一些嵌入剂还可以非共价结合的形式嵌入到DNA分子中,从而改变其结构等。

    细胞受到DNA损伤因子作用后,其基因组中DNA损伤的分布并非均匀一致,这可能和遗传毒物与DNA碱基之间化学反应的特异性及染色质的高级结构有关。证据表明[2,3],染色质中高转录区域、重复DNA、核基质相关DNA及位于染色体脆性部位的DNA易于受损。致癌性化学物易与复制期DNA结合,特别是其复制叉部位。上述研究提示,遗传毒物在基因组中可能具有特异的靶序列或靶区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4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