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1189855
“宣威模式”新考
     背景资料:

    从2004年6月开始,云南省宣威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药品竞价采购,统一配送。他们利用城市医院的大额采购,兼顾边远贫困地区卫生院(所)的小额采购,使边远贫困地区的医疗机构得到与城市大医院同等的采购价,价格综合降幅在35%以上,有的品种降价幅度甚至高达90%,实现了城乡同价。这种成功做法被业界命名为“宣威模式”(详见本报2月15日市场专刊2版《宣威的药价突围模式》)。

    近日,该市在原方案基础上进行的第二轮竞价采购业已结束,中标的云南科汇医药发展有限公司和云南省医药公司将从5月1日开始正式按照各自的中标品种进行配送。对于此次推出的新举措,各方看法不一。

    “我认为这次竞价存在很多问题!现在我正在起草一个报告,准备把对这次竞价的意见和建议整理上交相关部门。”近日,云南科汇医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科汇)董事长田善栋在向记者陈述自己的看法时显得有些激动。

    一年多以来,宣威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药品配送方案因实施成效显著,而受到各级政府领导的赞赏和推崇,成为云南“新农合”建设中的一个亮点。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个县级市探索出的模式甚至可以给争议颇多的省市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提供有益借鉴。

    然而,随着该市第二轮药品集中竞价采购的启动,看似成熟的“宣威模式”也引起了中标企业进一步的思考。

    变化

    “所有新举措都是对以往做法的进一步完善。”宣威市卫生局局长石有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了举行第二轮药品竞价采购的初衷。

    3月12日,宣威市卫生局启动了新一轮药品集中竞价采购,来自昆明等地的9家知名医药商业公司参加了竞价。

    与首次竞价采购不同的是,今年该市的竞价采购进一步扩大了品种范围,由665个增加到1300个;医院成为卫生局与企业以外新的合同方,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另外,这次竞价的胜出方将是两个,也就是说,承担今年宣威32家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配送工作的公司不再是“一枝独秀”。

    “以前,665种药品只能满足医院药品中70%的需求,而现在的品种范围基本涵盖了宣威城乡医疗机构的全部临床需要;此外,我们对配送合同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完善,明确了各方权责;而增加一家配送公司是为了增强配送实力,保证药品及时供应。”石有昌解释说。

    “这次竞标仍采用打分制,得分最高的中标,但这次的打分办法与以往也有差别。”田善栋回忆说,“我们第一回合竞价就差点被淘汰,后来因为有一家公司退出竞标,我们才勉强入围。”

    据介绍,这次竞标的打分规则是,招标方按标书所列的药品目录给每家公司的投标价格一个分数,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以剩下分数的平均分作为标底。在接下来的竞标中,投标价格越低于标底,得分就越高,最终确定中标的2家公司。

    田善栋认为,按照惯例,应该是越接近标底分数越高。“说明这次竞标的招标方导向很明确,就是要进一步压低药价。”

    在他看来,竞价还把以前一直为他称道的“谈价”程序取消了。“以前企业在竞价后可与卫生局进一步协调价格,即在竞标价格的基础上根据药品的实际利润,对部分品种价格进行微调,最后还可以使一部分品种价格降下来。对企业来说,毛利不同的品种在利润上也可适当有所调剂,现在没有这个程序了。”

    据了解,整个药品集中竞价持续了3天,最终,云南科汇和云南省医药公司总分位居前两名而中标。

    分歧

    云南科汇作为“宣威模式”的首个中标者,并切实从中受益,因此,田善栋非常看重这次竞标。可以说,自打宣威新的招标采购动议一出,他就忧心忡忡,特别是这轮竞价之后,他觉得结果和其所理解的“宣威模式”有了很大差距。

    “配送公司从1个增加到2个,对我们影响太大了。不光是科汇,云南省医药公司也和我们一样面临着很多相同的问题。”

    他认为,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品种的划分。“1300多个品种,肯定有的赚钱,有的不赚钱,由一家公司做配送,利润还不用担心,低利润的品种可以通过高利润的品种拉平。现在变成两家,中标品种都是规定的,采购量也不可能达到以前的规模。这种‘拉平效应’,使得我们不得不充分考虑成本问题。”

    田善栋举例说,有的卫生院一个月只采购两三个品种,大概800元,但这些卫生院离市区都很远,有的甚至近百公里,配送成本相当高,这就意味着哪家公司如果多负责几个这样的卫生院,哪家公司就吃亏。“我们曾经计算过,按照宣威医疗机构的采购水平和地理位置,必须要保证10个点的毛利。由于这次招标记分方法有变,为了能中标,每家公司都把投标价压得很低,科汇也是如此,现在平均下来只有4个点左右。”

    另外,让他不能理解的是,以前的配送合同是配送企业和卫生局签,费用结算都由药品结算中心负责,企业只需与卫生局打交道,省去了与医院打交道所耗的费用,而且卫生局可以通过行政手段促使医院及时回款;现在合同变成了三方合同,是否意味着企业又要抽出大量精力与医院直接打交道呢?

    对此,石有昌向记者表示,“之所以增加一个公司,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配送效率。这次是新增品种和原有品种一起竞价,可以说中标企业是严格按照招标程序产生的,最后配送品种按照企业的报价划分,完全公正、公平。当然,新合同签定后,我们会进一步规范企业和医院进药、配送、结款的程序,避免医院和企业的灰色地带重现。”

    石有昌还进一步谈到,企业有自己的考虑可以理解,但是招标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市场机制上的行为,政府也必须要考虑自己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才是最合适的。

    缘由

    不难看出,新增配送公司是企业与主管部门在认识上产生分歧的症结。那么,为什么在新一轮竞价中主管部门决意要这样操作呢?

    对此石有昌谈到,以前的模式经过一年多的运行,的确有效降低了城乡医疗机构的药价,使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但也不断有医院反映,单由一家公司负责配送,由于其配送能力和资金实力有限,有时很难满足医疗机构在品种和时间上的需求。

    就同样的问题,记者还采访了该市几家医疗机构。宣威羊场煤矿职工医院办公室主任马兰琼告诉记者,“宣威模式”降低药价的效果有目共睹,作为医院他们也大力支持,惟一的希望就是配送能够及时。她说,以前配送的品种较少,多为急救和常用药品。“有时候,没药了我们报计划上去,多次打电话,药都送不过来,医院不可能开着门等药!增加一个配送公司,这个问题估计可以得到缓解。”

    宣威市妇幼保健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对此也表示赞同。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尽管反映配送不及时的基层医疗机构只是少数,但这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配送程序多、流程长就是其中的两个重要原因;另外,科汇在宣威没有配送仓库,这必然会影响发货速度;增加1家配送公司不但可以提高配送效率,也有利于建立竞争机制。

    据了解,针对医院反映的问题,卫生局在此次配送合同中特别添加了具体条款,对配送不及时、不到位的企业将做出相应处罚。

    从今年5月1日开始,云南科汇和云南省医药公司将正式按照各自的中标品种开始配送。“这次三方签定的合同期限为一年。如果有争议,说明竞价采购还需要再完善,如果有需要,明年可能还会进行第三次竞价。”石有昌最后表示。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13期(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