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0124
武汉:平衡中的扩张行动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5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39期(总第2293期 2006.04.05)
     如果要给每个城市的性格下个定义,武汉应该是属于多元化的——有时热情奔放,有时温柔含蓄。这大概与其占据了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融汇了各个城市的特点有关。与这座城市一样,武汉的药店也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你能同时看到平价路线的先行者、社区路线的拥护者以及高端路线的实践者。

    多种模式市场共舞

    1998年1月,湖北中联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联大药房)六渡桥分店开业,标志着全国第一家跨省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诞生。当时武汉的市场竞争还不甚充分,中联大药房醒目的标志、整齐明亮的店堂及会员服务给不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进入武汉市场后,中联大药房一直在低调中稳步前行,它在武汉三镇的社区密密麻麻地布点,迄今为止其门店数量已超过70家。虽然有的门店面积并不大,但它以直营店为主,实行高度统一的管理模式,每年的销售额都能在当地处于领先位置。

    与中联大药房所走的社区便民路线不同,武汉隆泰大药房选择了平价亲民路线。隆泰是武汉第一个祭起平价大旗的药房,2001年年底,隆泰大药房宣布“平均降价40%”、“实行10点利”,随后汉森大药房、初开堂、江瀚大药房也开始降价。这一次的价格风暴对武汉药品零售市场而言是一次大洗牌,在一批单体店关门倒闭的同时,以隆泰大药房为代表的一批走平价路线的连锁药店的市场份额却在不断扩大。
, 百拇医药
    武汉普安大药房是另一个不得不提及的药店,它所走的是业内比较少见的高端路线,普安在武汉的门店数量不多,共有18家,但它的店面都在商业中心,而且处在交通的“咽喉部位”。以武汉第一商圈解放大道为例,在方圆不过一公里的地方,普安就在武汉商场、中山公园以及靠近国际品牌一条街——万松园路路口的地方,布下了3家门店。如此布局,普安自有道理。业内人士分析,由于成本较高,普安一般不参与价格战,在它的门店里,保健品和药妆产品的销售额比例要大于其他连锁药店,它更多地依靠庞大的人流量和具有高消费能力的人群来带动门店的销售,而且由于地利优势,许多厂家在产品推广时都愿意选择普安。

    对现有领地精耕细作

    从2001年年底刮起平价旋风,到2003年9月武汉市取消药店百米间距限制,鼓励零售药店展开良性竞争,直至2005年6月一批平价药房进入医保体系,这一系列变化让武汉的药店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艰难的时光”。2003年,就在取消药店百米间距限制后的一个月,有37家小型零售药店主动办理了《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注销手续。2005年9月,又有263家药店由于逾期没有进行换证,被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撤销了《药品经营许可证》,退出市场。据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处黄庆鹏处长透露,从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武汉市共注销药店592家。
, 百拇医药
    与此同时,那些经历了大浪淘沙的胜利者,在市场格局重新调整后,也开始思索下一步棋的落点。在价格已经接近底线的时候,药店纷纷把眼光转向了服务,有的药店专门成立客服中心,有的开始推行会员卡,引入药妆、日用品,实行多元化经营也是药店的新鲜尝试,“后平价时代”成为对市场的总体概括。但是不管采取怎样的措施,如何对现有领地精耕细作成为药店下一步的重要课题。隆泰大药房总经理俞成刚就曾表示,武汉零售药业已进入整合期,“大家都把精力放在品牌建设上,提高质量和服务才是关键。”

    汉深大药房的销售副总经理陈红谈及今年的打算时也表示,攻易守难,今年要着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把现有的店打造成精品店,要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每一项工作都做深做透,因为从表面上看,药店的业绩都很光鲜,但实际上,还有很多环节做得不是很到位,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向二、三级市场渗透

    在一批药店退市的同时,武汉市去年有近250家药店开业,现有零售药店2000家左右。该市药监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总体而言,武汉药品零售市场发展平衡稳定。
, 百拇医药
    实际上,在这个总体的平衡稳定局面下,各个连锁药店除了不断地巩固现有的市场份额外,其扩张和圈地运动一直都没有停止。

    武汉万佳乐大药房是大众近期关注的焦点,因为武汉市江汉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房将陆续脱离“医”的“怀抱”,转而成为万佳乐大药房,其法人代表也将相应变更。据透露,万佳乐还打算寻找合适的乡镇卫生院,进行医药分家的合作“试验”,如果按照这个路线图走下去,从医疗机构手中拿到的“蛋糕”,将为万佳乐的发展不断地供给营养。

    武汉马应龙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是由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马应龙药业集团旗下的子公司。2004年,马应龙药业集团整体上市后募集了约2.8亿元的资金,其中约有4160万元用于武汉马应龙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的增资,在雄厚资金的支撑下,马应龙的扩张显得魄力十足。早在2002年,马应龙就收购了青山大药房和湖北致祥大药房,去年底其又在交通便利的襄樊和居民消费水平较高的十堰各开出一家分店,目前的门店总数为37家。由于单店产出较高,马应龙的销售额处在整个武汉药品零售市场的前列。

    与马应龙一样,各大药店向二、三级市场渗透的脚步也已经开始。在宜昌、襄樊,中联大药房已经开出了多家分店,汉深也已经在应城、黄冈、红安、麻城开出了连锁药店。与其他药店的扩张方向不同,普安把触角伸向了北京。业界盛传普安在北京已开出5家门店,并于2005年开始赢利,更有甚者说其正打算将总部迁到北京。

    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一段时期,武汉市场将处于调整期,各个药店的市场份额可能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但是,它们向外扩张的步伐已经迈出,整个湖北省药品零售市场将面临格局的大变动。

    医药经济报2006年 药店周刊第13期, 百拇医药(魏赟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