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010552
“巫毒娃娃”为何火爆校园?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10日 《健康时报》 2006.04.10
     “他说老师批评得不对,竟用这个来诅咒老师!”安女士一边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一边拿出一个拳头大小的玩偶。

    玩偶是用麻线编结的,造型简单,两只黑黑的眼睛亮闪闪的,腹部用水彩笔写着稚拙的“某某老师”几个字,脑门上扎着的一排亮晃晃的钢针,让记者感到不寒而栗。

    安女士11岁的儿子站在妈妈身边,一双眼睛黑黑的、亮亮的,和他的玩偶一样。这个扎着钢针的玩偶就是最近在校园里火爆流行的“巫毒娃娃”。和去年在中小学生中备受追捧的“死亡笔记”类似,巫毒娃娃也是用来诅咒别人的“替代物”,学生们相信把“咒语”施予其上,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报复自己不喜欢的人。

    在国内,只有“诅咒”的娃娃最火

    目前,“巫毒娃娃”虽已被有关部门叫停,但网上的销售情况依然火爆。记者看到,很多人在淘宝网上建立了店面,专门售卖这种玩偶,其中不少商家还是在校大学生。
, http://www.100md.com
    巫毒娃娃并非舶来品,国内影视剧中在小布人胸口扎针来对付敌对者的镜头也不鲜见。据说从泰国进口的巫毒娃娃,其实就是在小布人的基础上融入了一些现代设计理念,按照功能分成五大系列,惩恶扬善、安慰、祈福、守护爱情和诅咒等——巫毒娃娃的设计初衷并不仅仅是诅咒和惩罚仇人,还有爱恋、守护、慰藉心灵等等作用。

    2001年12月,“9·11”事件后,一位在香港长大的名叫阿朗·兰迪斯的美国人制作了一批以本·拉登为原型的巫毒娃娃进行销售,所得收入全部捐给一家慈善组织。当时,这批巫毒娃娃被一抢而空,许多人在上面扎针,借此来发泄对恐怖袭击制造者的仇恨——这大概就是巫毒娃娃被用来诅咒的最早“案例”。

    在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的网站上,记者看到时下也有不少造型各异的巫毒娃娃正在制作和销售,有的网站还对玩偶每一个制作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图示。不过,这些娃娃绝大多数都是用来祈福的。一些影视明星或政客也被制作成各种巫毒娃娃供人们消遣和娱乐。
, 百拇医药
    可见,巫毒娃娃在国外给人们带来的更多的是轻松。与此相比,国内热卖的却只有“诅咒”系列的玩偶。

    记者通过一位经营者在网上留下的手机号与其联络,这位自称姓许的男士是山东某大学的大四学生,他说,他进货只进诅咒系列的巫毒娃娃,“因为只有这个系列才有人买!”

    许先生介绍说,诅咒系列的巫毒娃娃有二十多种,每个98元,“少一分钱也不卖!”许先生一副奇货可居的口气。而据记者了解,这种产品的批发价也就十几元。

    在产品介绍上,记者看到这些巫毒娃娃被冠以“锁脑人”、“吸血鬼”、“插心人”等等让人心悸的名字,分别对其功能进行了描述:“看全校第一名不顺眼?忌妒同事的企划案总是比你棒?大受欢迎的锁脑人上场,让你的眼中钉无法集中精神,想入非非,失魂落魄,让他见识巫毒娃娃的黑暗力量”、“诅咒法力最强,专门对付坏老师、恶老板、不良领导者,推荐给积怨已深,又无能为力的你”、“最近犯小人吗?还是上司太可恨?推荐给近来事事不顺,濒临忧郁症边缘的可怜上班族发泄与诅咒专用”,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让人读了触目惊心。
, http://www.100md.com
    “我都卖了100多个了,这两天还得去进点货。”许先生说买家基本上都是学生,以女生居多。

    “我真担心上面写着我的名字!”

    同样作为“诅咒”替代物,去年年初“死亡笔记”也曾受到学生们的青睐。“死亡笔记”是一种外形和普通笔记本相似的本子,只不过里面夹带着几页黑色纸,用中英文对照的黄字写着一些充满恐怖意味的话:“你也可以先写上死因,然后在后面写上名字,此人将在40秒后死去……”

    沈阳一位姓方的母亲曾看到女儿神神秘秘地拿出一个笔记本,并在上面悄悄写了几个字,后来她发现那是本“死亡笔记”,上面竟然写着女儿的好朋友的名字,在追问下,女儿说是她嫉妒朋友处处比自己强。

    “我真担心有一天那上面写着我的名字!”方女士这样告诉记者。

    “我们生活学习压力都很大,买这个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北京西城区某高中的几位学生说,“除了跟自己不好的同学,最多的其实是拿老师撒气。”
, 百拇医药
    教师们对校园里风行的此类黑色文化表示非常痛心。“我的班还没发现这种事。我们这么辛苦地教他们,还不是为他们好吗?我相信我的学生不会对我这样。”北京海淀区某重点小学毕业班的班主任赵老师说,她很不理解孩子们迷恋这种东西。

    “我鼓励学生们和我沟通,让他们有事别憋在心里。”赵老师说,现在的学生和以往不同。以往生活水平不高,学生的思想也相对单纯;面对现代多元化的社会,学习压力过大,相互间的竞争过于激烈,各种消极情绪就会出现。当一个人希望做一件事但自己又没有能力的时候,往往愿意通过对虚拟世界的想象来实现,并从中获得自尊和自信。“使用巫毒娃娃或死亡笔记来对他人进行诅咒,就是在自己无法让对方受到损失的情况下,希望神的力量来帮助自己。”

    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韩三奇认为,这种宣泄方式其实并不能使自身的压力释放出来,达不到放松的效果,相反,恶毒地诅咒他人,仇恨非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在内心更深处积聚。即便当时会有一时的快感,但终归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
, http://www.100md.com
    孩子们为何迷恋“吓人的东西”?

    “我们那会儿,生活水平比现在的孩子差远了,怎么就没听说过谁有心理压力?”一位高三学生的父亲困惑地说,“谁家不是兄弟姐妹好几个,一大家子人,哪儿还有钱买什么玩具,更别提这种看了吓人的东西!”

    确实,物质生活上,如今的孩子们真是丰富多彩。但是精神生活呢?除了学习,孩子们都在做些什么?

    通过对部分小学的走访调查,记者发现,仅从课间10分钟这个孩子业余时间的缩影中,就可以看出可供他们选择的游戏是多么贫乏:除了玩那些传统的扔沙包、跳绳之外,有近1/3的学生无所事事,在教室里发呆;还有近1/3的学生在三三两两地聊天。即使是放学回家,除了完成作业,孩子们也多会把时间花在打游戏机、上网聊天或看电视上。看来,现代社会并没有为孩子们的课外生活注入多少更具时代特征的、更符合孩子需求的健康元素。

    课外生活不精彩,学习起来也难免打折扣。家长和老师都把眼睛盯在学习成绩上,把成绩作为衡量孩子能力的惟一标尺。北京市西城区某小学四年级,每次测验老师都会把分数分成几档,然后将对应的人数填上去,比如90分以上多少人,80分到90分多少人,然后把统计结果做成表格打印出来,让学生带回家给家长看后并签字。
, http://www.100md.com
    “老师这么做也是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但有时看到女儿把那个表拿给我签字时怯怯的眼神,听她说‘我就差0.5分就能到上面这个档次了’心里真不是滋味:老师这么做,好像是把学生们人为分成几个阶层,成绩好的就是好孩子,就比成绩差的孩子有优越感。”一位家长无奈地说。

    有人说,今天的孩子是生活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空间越来越小;住房面积越来越大,心灵容积越来越小;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学习动力越来越小。孩子的精力被繁重的学业占据,没时间阅读、运动、亲近自然,这样的结果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尤为需要关注的是,现在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缺乏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有什么事喜欢“闷在心里”,宁愿跟同学说,也不愿跟父母讲,而父母也往往只注重学业,疏于对孩子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和心灵的交流。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说:“孩子们心中的苦闷找不到其他的宣泄渠道,这种黑色文化产品正好暗合了他们的心理诉求,因此受到了孩子们的盲目追捧。”他认为,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和家长只重视抓学习成绩,抓教学质量,忽视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尤为不够,即便有,也只是流于形式,对学生缺乏实质性的帮助。
, http://www.100md.com
    “知心姐姐”的三句话

    早在二十多年前,著名青少年研究专家、“知心姐姐”卢勤就关注到学生心理健康需求。当她听到记者描述巫毒娃娃事件时非常惊讶,她肯定地说:“这是让孩子学会仇恨。厂家不应该再生产这种东西了。孩子之间不会有太深的矛盾,应该通过交流沟通彼此谅解和化解。家长也应该教导孩子记住别人的好处,要有感恩的心。”对于孩子如何排遣内心压力,卢勤建议:写日记、跟朋友倾诉、唱歌、运动等都是健康有益的途径。

    北京开心妈妈工作室儿童教育专家张自学说,用来诅咒别人的巫毒娃娃,很容易助长学生的暴力攻击行为。“如果一遇到坏心情,就通过这种恶毒的诅咒宣泄,会引发行为惯性,学生们现在是扎小人做替身,没准哪天就会把利器扎向现实中的人。”

    有些家长在没收了孩子的巫毒娃娃后,有些担心:“如果孩子有了烦心事,又不能及时向老师家长倾诉,那怎么办呢?”

    关键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太好了”、“你真棒”、“你有什么困难吗?我来帮助你”——卢勤说,她经常用这言简意赅的三句话来帮孩子形成健康心理。

    卢勤向记者做了详细的解释:遇到任何事情,说一句“太好了”,用一个积极的良好的心态来面对各种挫折和困难,改变心情就改变了世界。看到同学朋友有出色的表现时,由衷地说一声“你真棒”,表达你真诚的祝福,改变角度就改变了关系。有人碰到困难了,主动上前问一句“你有什么困难吗?我来帮助你”,改变情感就改变了生活。这三句话确实有效地为孩子们搭建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桥梁,为孩子面对的各种压力提供了宣泄的渠道。, http://www.100md.com(记者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