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临床 > 中医病因病机学 > 第三篇 病机
编号:10962354
第十五章 第二节 血病病机
http://www.100md.com 《中医病因病机学》
     血液生成之后,在经脉中周流不息,担负着灌溉营养全身的作用,以保持机体的各种正常机能并供给各脏腑组织生长的物质资料。《景岳全书?血证》论述血的功能说:"灌溉一身,无所不及,故凡为七窍之灵,为四肢之用,为筋骨之和柔,为肌肉之丰盛,以至滋脏腑,安神魂,润颜色,充营卫,津液得以通行,二阴得以调畅,凡形质所在,无非血之用也。是以人有此形,惟赖此血。"血的运行由心所主,血的生成及统摄,有赖于脾气的健旺,血的贮藏及调节则有赖于肝气的正常,所以血病的病机,常和心、脾、肝三脏有密切关系。又因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的运行,除赖气以推动外,尚需津液的运截,津液亏耗亦会使血行不利,所以血的病变,与气津亦有密切关系。血病病机,归纳起来主要有血瘀,血溢(出血)及血虚三类。

    一、血瘀

    是血液运行不畅,瘀积凝滞,或离经之血停积体内的病理变化。凡跌仆损伤,各种出血,情志内伤,外邪侵袭,津液亏耗,以及久病正虚等都可以导致血瘀。随瘀积部位和病及脏腑的不同,血瘀在临床上可以发为多种多样的病变和症状。比较常见的是:(1)疼痛。《本草求真?痛》说: "痛者,气血不通之意。"即血行郁滞或瘀阻,因不通而引起疼痛。血瘀疼痛的特点是痛如锥刺,庸处固定,久痛不愈,痛而拒按或尖兼肿胀;(2)发热。血瘀发热厉内伤发热的范畴,可以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自觉或他觉的发热。因瘀积部位,病程及耗伤气血阴阳的不同情况而有多种发热类型;(3)咳喘。瘀血阻滞气道,妨碍气机出入,即令气绝而为咳为喘。严重时由于瘀闭肺脉,食水溢痰生而致咳逆喘息不得卧。如《丹溪心法?咳嗽》说:"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血证论?咳嗽》亦说:"人身气道,不可有壅滞。内有瘀血则阻碍气道,不得升降,是以壅而为咳";(4)心悸怔忡.瘀血阻滞心脉,血运不畅,心失所养而发生心悸怔忡。如《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说:"血虚则神不安而怔忡,有瘀血亦怔忡";(s)健忘。瘀血阻滞,血脉不畅,使心神失养而致健忘。《血证论,健忘》说:"凡心有瘀血,亦令健忘。"; (6) 癫狂。瘀血停积,神机阻滞,精神失常而发生癫狂。《医林改错》认为癫狂是由于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所致。《读医随笔》亦认为凝痰瘀血阻塞心气,使神机停滞而为癫;(7)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失常。出于血脉瘀阻,经隧不通,以致肢体麻木疼痛,甚至瘫痪;(8)黄疸。肝胆血脉瘀滞,疏泄失常,胆汁外溢而发生黄疸。《张氏医通?黄疸》说:"以诸黄虽多湿热,然经脉久病,不无瘀血阻滞也。"《读医随笔?黄疸黑疸》说:"黄之为色,血与水和杂而然也,总须兼用化血之品一二味,为其已坏之血不能复还原质,必须化之,而后无碍于新血之流行也";(9) 痈疮。湿热、火毒等邪侵犯人体,导致败血留滞,血瘀肉腐而形成内,外痈证。如《景岳全书?外科论证》说:"凡疮疡之患,其为病则无非血气壅滞,营卫稽留之所致。"《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痈疽总论歌》概括说: "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隔气血凝";(lO)症积包块。引起症积包块的主要病机是气滞、血瘀、痰结。王清任尤其强调血瘀在形成症积包块中的重要性。《医林改错?膈下逐瘀汤所治之症目》说:"无论何处皆有气血……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11)由于血行瘀滞,还会出现皮肤颜色及血脉异常的症状。如青紫肿痛,赤丝缕纹,皮肤粗谴,甚至肌肤甲错等;(12)血瘀的舌象多为舌质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脉象多为弦、涩、结。如《读医随笔?瘀血内热》说: "凡瘀血初起,脉多见弦。"《证治准绳?腰痛》说:"瘀血为病,其脉必涩。"《濒湖脉学,结脉主病诗》说:"结脉皆因气血凝。"

    二、血溢(出血)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脉络损伤或血液妄行,以致血液溢出脉外的一病理变化,亦称为出血。引起出血的原因比较广泛。诸如感受外邪,邪热煎灼,损伤脉络;嗜食辛辣醇酒厚味,滋生湿热,迫血妄行,或因脾气损伤,失其统摄血液之权;劳倦过度,损伤心脾,气伤则无以摄血,阴伤则虚火内生,迫血妄行;情志过极,郁怒伤肝,肝火上逆乘肺或横逆犯胃,以致迫血妄行;以及跌仆堕坠,金刃创伤,致脉络损伤等。其中尤以火热熏灼及气虚不摄为主要病机。《景岳全书?血证》说:"血本阴精,不宜动也,而动则为病。血主营气,不宜损也,而损则为病。盖动者多出于火,火盛则逼血妄行;损者多由于气,气伤则血无以存"。在火热熏灼之中,又有实火及虚火的不同。感受六淫中之风、热、燥、火等邪:里热亢盛或湿热蕴结;情志怫郁,肝郁化火等,均属实火。而肺、胃、肝、肾等脏腑的阴精不足,致阳气失其所养而亢盛为热的内生火热,则属虚火。气虚不能统摄所致的出血,病情重者,常出现阳气虚寒的病理变化。当火热熏灼及气虚不摄的病机发生在不同的脏腑经络时,即可分别引起鼻、齿跖、咳血、吐血、便血、尿血、肌肤出血等症状表现。一般说来,实热亢盛,迫血妄行所致的出血,多见发热、口苦、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等;阴虚火旺所致的出血,多见口干咽燥,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甚至无苔,脉细数等;气虚不摄所致的出血,则多见头昏眼花,心悸,纳差,而色萎黄或苍白,舌质淡,脉细弱等症象。从病理发展的人体情况来看,一般血证初期以实火所致者为多;经过反复出血,出于精血亏损,气随血失,则多阴虚火旺及气虚不摄,所以阴虚火旺往往既是出血导致的病理结果,又是继续引起出血的致病原因。若气损及阳,不仅正气不足,而且阴气亏虚,气虚阳弱,不能统帅固摄血液,以致形成虚寒性的血证,这种病机在部分吐血、使血患者中,尤易发生。

    三、血虚

    是指由于血液虚少,以致脏腑、经络等失于濡养的病理变化。营养不足,水谷精微不充,以致生血原料匮乏;肿胃虚弱,不能消化、吸收水谷精微,生化气血之功能减弱;思虑劳伤过度,或因虫忧寄生,以致精血损耗,以及失血过多等,都是造成血虚的重要原因。血虚所表现的各种症状,均与"失于懦养"有关。血虚不能上荣于面,头目失于濡养,故见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舌色淡;心血不足;血不养心,则见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经脉失于懦养,则见手足发麻,肌肉悯动;血不养肝,肝气郁滞则表现胁痛;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还会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减退;妇人则冲任空虚,以致月经少色淡甚或经枯经闭。,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