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6年第2期
编号:10964803
围术期低体温的预防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6年第2期
围术期,,核心温度;低体温;氧离曲线;心肌缺血,1体温的正常调节,2围术期低体温的原因,3围术期低体温对机体的危害,45低体温病人的复温,【参考文献】
     【摘要】 麻醉使手术病人体温自身调节系统受到抑制,术中机体产热减少,散热增多,丢热的途径增加;重视围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对提高病人麻醉质量,减少低体温引起的并发症,加快床位周转十分重要。

    【关键词】 核心温度;低体温;氧离曲线;心肌缺血

    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体温调节系统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能够维持体温恒定在37℃±0.2℃内;麻醉状态下病人的体温可随环境温度而改变,当手术中体温低于36℃时,称为低体温;据文献报道,约有50%手术病人体温低于36℃,33%病人的体温低于35℃[1];据报告在肝移植术中通常在无肝期温度即有显著降低,在新肝期体温降至最低,有时低至32.3~33℃[2,3]。临床上对围术期低体温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除心血管等大手术外还没有做到围术期常规体温监测。因此应重视围术期体温监测,避免围术期发生低体温,对提高病人麻醉质量,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1 体温的正常调节

    人体体温分为核心温度(core body temperature)和体表温度(shell body temperature),前者指内脏器官温度,相对稳定于37℃±0.2℃,以直肠或食管温度为代表,体表温度指皮肤温度,不稳定,各部位之间差异大,均低于核心温度,上肢皮温28~32℃,下肢为31~35℃。在生理情况下,体温可随昼夜、年龄、性别等因素变化,其幅度在1℃之内。体热量的产生主要是依靠摄入食物在体内进行营养物质代谢释放化学能,约50%左右以热能的形式维持体温,人体的组织代谢也产生热量,体内发生氧化作用最多的器官是骨骼肌和肝脏。机体通过寒颤产热和非寒颤产热来增加热量维持正常的体温,成人可通过寒颤反应,即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的收缩,其频率约10次/min,可增加代谢产热200%~600%。新生儿无寒颤反应,通过非寒颤产热,即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的棕色脂肪组织氧化产热,可增加产热70%~100%。同时机体散热主要是物理过程,自皮肤、呼吸道及大小便散热,其中以皮肤散热最重要,皮肤散热以辐射、对流、传导和蒸发四种主要方式将产生的热量传出体外,以维持体温的恒定。机体体温的调节中枢位于视前区-丘脑下部,通过体温自身调节系统,增减皮肤的血流量、发汗、寒颤等生理反应,使核心温度维持在37℃±0.2℃的稳定水平。

     2 围术期低体温的原因

    麻醉手术期间的体温下降可分为三个时相,第一时相发生在麻醉诱导后1h内,约下降1℃,主要原因是麻醉后机体发生血管扩张,机体的热量由中心向外周再分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73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