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6年第2期
编号:10964824
组蛋白脱乙酰酶及其作为药物新靶标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6年第2期
白脱,,组蛋白脱乙酰酶;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靶标,1HDACs的分子生物学特点,2HDAC的募集与催化机制,3HDACs抑制剂及其作用机制,4小结与
     【摘要】 核心组蛋白的乙酰化状态影响基因的转录、DNA的复制和修复,是生理、病理的生化基础,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因改变核心组蛋白的乙酰化状态,对肿瘤、心脏病和某些原虫病具有治疗作用。本文介绍组蛋白的分子生物学,包括其分类、结构、催化机制,以及组蛋白抑制剂的种类、作用机制的新进展。

    【关键词】 组蛋白脱乙酰酶;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靶标

    真核生物的DNA缠绕于组蛋白上形成核小体,核小体进一步缠绕形成染色质,组蛋白的修饰对基因的转录、DNA复制和修复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包括甲基化、磷酸化、乙酰化等。其中,组蛋白的乙酰化状态由一对功能活跃的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催化进行,近年来发现一些有机物分子能竞争性抑制HDACs而影响组蛋白的乙酰化状态,从而发挥治疗肿瘤、心脏病、某些原虫病的作用,HDACs由此而成为药物作用的新靶标。

     1 HDACs的分子生物学特点

    HDACs属于脱乙酰酶超家族,因能抑制基因的表达,曾有一些成员被鉴定为转录的辅阻遏物,自从Schreiber(1996)等首次证实与酵母的转录辅阻遏物yRPD3基因同源的cDNA产物是HDACs开始,HDACs就与转录阻遏物和辅阻遏物联系在一起,此后迅速建立了HDACs分类系统,并不断发现新成员。目前对酵母和人的HDACs研究最多,Gregoretti等[1]对许多物种在册的HDACs相关蛋白的种系发生分析(Phylogenetic Analysis)表明,HDACs可分为4类:I类包括HDAC1~3、8,又称yRPD3-like,与yRPD3有60%的同源序列;II类包括HDAC4~7、9、10,与酵母的HDA1同源;III类包括SIRT1~7,与酵母的sir2同源,又称作sirtuin;IV类包括HDAC11,此前HDAC11被归入I类。酵母的HDACs通常使用原来作为转录调节因子的名称,如I类HDACs包括Rpd3、Hos1、Hos2,II类HDACs包括HDA1、Hos3,III类HDACs包括sir1~4。其他真核生物的HDACs在近几年也引起广泛的研究,在一些文献中为区别不同物种间的HDACs,常以代表物种学名的小写第一字母在HDACs前标识,如用m(murium)、d(drosophila)、h(human)标识鼠、果蝇、人的HDACs。3类HDACs的功能与其他几类明显不同,Sir的功能主要是使一些基因(酵母接合型座位、端粒、rDNA重复序列)沉默,以至于被称作sc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sir)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937 字符